未來十年,什麼樣的房子漲的最多?(三·分化篇)



未來十年,什麼樣的房子漲的最多?(三·分化篇)

很多人喜歡算賬,算一下現在一個大家庭有幾口人,這些人住著幾套房子。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男孩,這是一個家庭組合,早晚要留給男孩的大約是3套房子。如果這個男孩娶了另一個家庭的女孩,這個女孩有著同樣的家庭結構,那麼理論上有一天他們就會有6套房子。

一個家庭有了“6套房”的時候,房子就會過剩,然後房價就會崩潰式下跌,所以房地產是沒有前途的,這是有些人的想法。持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所以地產股長期都是估值偏低的,實際上除了2017年,過去這十年估值基本就沒高過。

如果只是簡單的加加減減,結果確實有可能會是這樣的,但就像用單純的數字永遠看不清一家公司的真相一般,房價也不是這樣簡單就能算出來的。


6套房子的可能性真的存在,但那些老一輩留下來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房齡較長,環境不佳,面積較小的,也就是俗稱的“老破小”。事實上,即便是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雖然看統計數字人均面積已經超過30平米,但由於家庭的小型化,市場上主流的二手房源平均面積都在80平米以下。

即便如此,6套房當前在深圳大約也能值上兩三千萬,十年後先不說這6套房市值會再漲多少,僅就普通居民的收入來說,翻一番也是大概率。有數千萬甚至更多身家的人,誰還會願意再住在這些不封閉、缺物管、沒有人車分流、每天都得搶停車位的小區裡?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有矛盾才有發展,矛盾是發展的核心動力。現在的手機,沒幾個人是因為壞到不能用才去換的,房子也是如此,絕不是隻有無房戶才想去買房子。

當城市容量日趨飽和,開始如北京、上海一樣控制新進人口的數量,並導致房屋總量增速開始下降的時候,用6套普通房去換一到兩套高檔住宅卻是一種無法阻擋的購買力,這會是決定城市房價天花板的最主要因素。


城市化之後有大城市化,剛需之後就一定會有剛改。既然是剛改,就說明這種“改善”是剛性的,有的時候比剛需還要剛性。畢竟剛需再“剛”也得先買得起房,而剛改的“剛”那是錢撐著的,隨時可以行動。

目前的北京、上海、深圳,新房供應日趨稀少,而且增量中的大部分都在往保障房方面傾斜。留給“剛改”的可選擇空間實際上並不大,絕大部分只能去選擇二手次新房。核心城市核心商圈的新房或次新房,這會是未來十年乃至十年之後一個城市最有投資價值的資產,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稀缺性會越來越強。


這裡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很多擔心樓市未來會崩盤的人最憂慮的所在——居民手裡的“6套房”在購買新房之前,會賣出4套甚至更多,這部分出售房源會對市場形成一定的拋壓。

這個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但對快速發展的一線和強二線城市來說,充分的就業機會和越來越放鬆的落戶政策,根本不必擔心多出來的二手房會沒有人接盤。中國的核心城市,基本都被限購所覆蓋,一旦限購解除普遍都會面臨僧多粥少的局面。


以上所論述的,都只適用於一線城市和區域性核心城市,而對中小城市來說,大部分面臨的問題都是比較嚴峻的,這些城市裡被拋出的“6套房”面臨著無人接盤的窘境,而那些賣出了“6套房”的人,卻大量出走,成為了核心城市的新增購買力。

就像城市裡的高檔住宅與普通住宅的差價在加大一樣,核心城市與普通中小城市的差價也會進一步加大。也就是說,即便不能擁有核心城市核心商圈的新房或者次新房,能在核心城市較為便利的地方擁有住房,也是一種不錯的投資選擇。


明白了以上資產增值的趨勢,我們才能更好地看清楚房企的未來發展趨勢。佔據核心資源,擁有強大的產品能力,並具有足夠的規模優勢,這就是未來地產龍頭企業的發展方向。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高收益就得買好公司,做地產股不要圖便宜,優秀的企業肯定會給你最大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