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縣傳統宴席菜:“十三花”

今天,筆者想和你們分享一道合陽縣傳統宴席菜——“十三花”。合陽縣的風俗,喜慶節日,宴席飲食,講究很多,一套一套的。“十三花”是一例。所謂“十三花”,是指宴席開始時的十二盤冷菜,以及結束時的一碗湯菜。冷盤分為葷、素、海昧三類,每類四盤。排列次序是四素在外,四葷守邊,四海味居中,組成為一個“田”字形,中間那“十”字向四方伸出;或一個“申”字形,中間那一橫向兩邊展開。一碗湯菜要求放在十二冷盤的正中央。

合陽縣傳統宴席菜:“十三花”

而那十二冷盤,也可以是四葷四素四糖果,或四葷四海四糖果。正中央這碗湯菜更大有講究。一般是蛋湯之類的普通菜。若是雙親健在,應當是一個“全家福”,即匯雞魚肉禽蔬於一體的大燴菜,這是歡樂圓滿的象徵。若是雙親都已仙逝,便應上一個“梨羹湯”,為的是寄託離別之情;在這種情況下,也只在這種情況下,最後須再上一個大青瓷盤,捧出用白蘿蔔雕刻的牡丹花,輕輕地蓋在那正中央的湯碗之上,這叫做"蓋頂”。這也是酒菜已完、宴席結束的標誌。

合陽縣傳統宴席菜:“十三花”

所有這些,都要嚴格按規矩辦事,絲毫出不得差錯。冷菜及湯菜的搭配,除了“十三花”,還有“九氣兒”和"五點梅”兩種形式。“九氣兒”是兩葷兩素四糖果加一個湯菜。若是四個糖果加一個湯菜,排列成梅花形,那就叫做“五點梅”。至於大菜熱菜,又分為“九碗席”和“十全席”兩種。

合陽縣傳統宴席菜:“十三花”

​一般給老人賀壽、給孩兒過滿月,用“九碗席”,表示福長壽久。其他的宴席,都用“十全席”,以表示開場大吉、始終順利或結局圓滿。“十全席”的內容各鄉有所不同。縣城周圍為六肉四菜,上菜次序是一雞二肘三白菜四大紅五菠菜六酥肉七黃花八小紅九豆芽十丸子。“雞”開頭諧“吉”,意在大吉大利,“丸”結尾諧“完”,意在諸事完滿。

合陽縣傳統宴席菜:“十三花”

最後,合陽還有一種鴛鴦面。以綠菜和麵為一色,以紅色素和麵為一色,兩種麵糰壓在一起,擀切成一面紅一面綠的細長麵條。結婚時必吃,也是一種禮儀飲食。合陽地處黃河西岸。商、周時即為莘國。公元前330年,秦即在此設合陽邑。有一種傳說認為,以廚師起家官至宰相的伊尹,就是“,”人。久遠的歷史,古老的文化,在這裡長期沉澱積存,因而才有這包括“十三花”在內的諸多宴席飲食講究。現在看來,也不必一概否定,當作一種可以表示喜慶歡樂的伙食文化形式,用也無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