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国内科研现状,考研是否值得推荐?

这是“投必得学术”推送的第32篇文章,专注科研技能和资讯分享!

鉴于国内科研现状,考研是否值得推荐?

导语:小编在知乎上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鉴于当前国内的科研现状,考研是否仍值得推荐?”这里笔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会从“国内的科研现状是什么样的?”“竞争愈发激烈,考研是否仍然值得?”和“如何应对考研失败的风险?”这三个方面结合亲身经历来讲述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给有相同问题的小伙伴一些启发,也欢迎大家来讨论这个问题,说一说现在的考研是否值得~

看到题主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作为一名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学生对于生活和社会肯定还没有非常深入的体会,在这个社会中有些时候不是你选择做什么,而是你不得不做什么。

模仿题主的提问,我也来问一个问题,看过这个问题大家或许能明白我上面说的是什么意思。

鉴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状,在国内工作挣钱是否仍值得推荐?

题主在考虑未来人生规划的时候肯定是想到过考研的,那么我在这里再问题主两个问题,研究生的经历在你的人生规划中的重要性如何?你以后的发展是否都是以研究生学历作为基础?如果是而且你目前还没有能力出国读研,那么考研就是你目前唯一的选择,又何况国内的科研现状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鉴于国内科研现状,考研是否值得推荐?

国内的科研现状是什么样的?

我只能以我个人的视角来解答这个问题,肯定会有偏颇的地方,而且肯定会有小伙伴以一副过来人的姿态说小编太年轻,把这个世界想的太单纯太美好。小编知道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每个人都是灰色的,但是只要是中国的科技还能以很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大部分人仍然在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上,那么目前的这些问题都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是正常的,而现在整个大环境仍然是好的。

近期一些学术不端的新闻报道闹得沸沸扬扬,新闻的主角更是牵涉到了院士级别的人物。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约有46篇论文涉嫌造假,还有引起轩然大波的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的实名举报信(关于这两个新闻事件投必得也有过评论“饶毅实名信草稿流出,称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上海生科院裴钢院士、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造假,是否属实?- 投必得的回答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391679/answer/915312031”“网传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约 47 篇论文涉嫌数据造假,你如何看待?- 投必得的回答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5811571/answer/901846957”)。除此之外还有那些不时被曝光出来的师德丑闻和校园暴力事件。

想必这位同学是看到了这么多的负面消息才会感到不安和动摇,但是这些就能代表中国科研的现状了吗?

就拿小编的科研经历来做例子讲讲小编见到的中国科研。我很庆幸当初选择了考研,来到了这个学校和这个实验室,虽然在读研的时候也曾经因为巨大的工作量和做不出实验的压力而感到崩溃,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很感激那段经历。我的导师是长江学者+杰青,他是一个非常专注于学术的人,在大牛的实验室中有很多的学术交流机会,能见到很多国内外的大佬,我也有幸见证了实验室第一篇Science正刊论文的发表,这些极大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格局;实验室里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同学和师兄师姐,我也交到了几个一生的朋友;虽然读书时遇到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压力并没有打倒我反而磨练了我的意志,在解决科研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

除了小编的例子,大家也可以去一些学术相关的账号那里看看其他同学的投稿,有很多夸赞导师关心学生专注学术的帖子。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何况中国这一座林子可比一般的树林大多了。其实这种报道也是另一种“幸存者偏差”,又因为是负面报道所以还具有放大效应,才会显得中国科研环境很糟糕。国内的科研环境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你希望科研环境得到哪些改善?你认为应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投必得的回答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185447/answer/936540515”),这些问题如果放任不管以后必将影响到中国科研的进步,但是目前的科研环境还远没有到让人避之不及的地步,目前国家也正在整顿科研环境,大家要对中国的科研有信心。

“如何看待教育部将出新规:教授三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将被清出教师系列?- 投必得的回答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7550597/answer/834219229”

鉴于国内科研现状,考研是否值得推荐?

竞争愈发激烈,考研是否仍然值得?

小编的本科学校是一所二本双非农业院校,而且小编学的还是生物相关专业。这个专业直到录取结果公布的那一刻小编才第一次听说。在刚上大学的新鲜感过去后,小编开始思考自己毕业之后能做些什么?学校一般,专业冷门,本科毕业之后就不要妄想能挣大钱了,能勉强达到温饱就很不错了,想有更好的发展考研似乎就成了一个必然选择。其实我当时也不知道研究生毕业之后能做些什么,但是我想通过考研去更好的学校认识更多优秀的人,我也想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知识,所以我选择了考研。

近年来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今年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有341万人参加考研,当年小编考研的时候报名人数还不到150万。但是,是否要考研并不是考研人数多少决定的,而是要看你的人生规划。硕士学历是否是你必须得到的?这是人生战略层面上的考量。至于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是需要你在战术层面上考虑的事情了。

看似竞争激烈但也要具体专业具体分析,我相信还是有很多性价比高的院校的。当初小编开始考研复习的时候离考试也就仅剩3个月的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我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合适的复习计划,选择了高性价比的学校,最终也很幸运,如愿以偿考入了目标的211院校,进入了长江+杰青的大牛实验室(这一段的经历可以看看小编的这一篇回答如何选择研究生导师?)。

鉴于国内科研现状,考研是否值得推荐?

如何应对考研失败的风险?

对啊,考研是有风险的,准备了很长时间,付出了辛苦和努力,最终却没有考上,秋招也错过了,即使初试通过了,在面试也有可能被淘汰,算了算了,不划算。

但是啊,做什么事又没有风险呢?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很多时候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大。遇到一点风险就瞻前顾后畏手畏脚,这样就永远没有进步了,即使不考研而选择其他的人生道路,这种心态也是不会有太大的成就的。

降低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努力去做竞争中的胜利者,这样即使失败了那你也能在竞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在下一次的竞争中可能就会脱颖而出,千万不要遇到风险就不假思索的退让选择低风险或者无风险的机会。科学的面对风险,不畏风险挑战,勇敢面对挑战的同时做好失败之后的Plan B,这样才能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我再讲讲我一个师妹的例子吧。她比我小一届,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小姑娘,她在硕士毕业的时候疯狂的找工作,最后也拿到了很多offer,有世界五百强的管培生、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省会有编制的老师还有天津某大型国企的编制,我想这些工作随便拿出一个来都是别人梦寐以求的,恰恰就是这些极好的机会,使她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中,因为她怕选错,一旦选错了其他那么好的机会就都被浪费了。

最终我帮她做出了选择,现在她也工作一段时间了,感觉很满意,当初担心的事情都没有发生。

这也是一个如何面对风险的例子,她要找到一个好工作,这是她人生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不惧怕激烈竞争的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和面试跑遍了大江南北,最终也是因为她出众的能力得到了别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在最后做决定的时候她犹豫了,这时候找到了我帮助她做选择,我作为一个过来人会给她一些建议,这样就降低了她自己做选择的风险,这就是她在找工作时候的战术。

讲到这里,相信有着和题主相同困惑的小伙伴心里都应该有了答案,考研是如此,以后的人生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有坚定的信仰和勇往直前的勇气,敢于付出不怕失败,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