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將軍”到底是誰?(五)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第四》記載:“項羽將諸侯兵四十餘萬,行略地,西至於河南。”

殺降之後蒲將軍去幹嘛什麼了?

從《史記》記錄我們知道,項羽帶領包括黥布、蒲將軍在內40餘萬大軍進攻秦國腹地。

項羽軍隊要進入秦國首都咸陽,首先要通過函谷關,項羽在進攻之前的殺降不會悄無聲息,將死之秦兵哀聲遍野,聲傳百里,殺氣四溢,秦軍的探子不會探測不到這個事情,同胞慘死,使得守城秦軍同仇敵愾,因為他們知道,除了死戰沒有退路,做為殺降主帥黥布自然要和蒲將軍拼死力戰。

據記載:函谷關城東西長7.5公里、古道僅容一車通行,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

公元前241年的時候,就曾經有楚、趙、魏、韓、衛等國聯盟對秦發動攻擊,到這個關口失敗而歸。如今雖然秦軍已經成為強弩之末,但是他們對於趙軍的殘忍和項羽的殘暴早有耳聞,一定拼死而戰。

蒲將軍是傷是亡?

根據記載,蒲將軍在戰場上一直是黥布的副將,主將督戰,其餘向前一定是攻城戰的模式。史書記載當年楚聯軍攻擊函谷關最後“伏屍百萬,流血漂櫓”!依照項羽的性格必是“霸王硬上弓”,楚軍包含黥布、蒲將軍在內的數十萬兵馬依次攻擊,做為先頭部隊的副將蒲將軍必是身先士卒,此時此刻的秦軍此時已是腹背受敵,因為此時此刻的劉邦早已經率領部隊繞過函谷關逼近咸陽,守城秦軍沒有退路,必是死戰!

而蒲將軍做為副將也只能率先垂範死攻,“一將功成萬骨枯”,這裡蒲將軍成就了自己的老搭檔——主帥黥布!在死戰面前能夠全身而退的只有中軍主帥,做為副將只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攻城部隊面對擂石弓箭,也一定伏屍無數!此處一定有蒲將軍!

為什麼“蒲將軍”叫“蒲將軍”

在古代,窮苦孩子從小沒爹沒孃沒有名的有很多這種情況。蒲姓起源於蒲州(今山西永濟西的蒲州鎮),是因為夏朝時期舜帝后代被封在蒲坂而得姓。

蒲將軍應該屬於一個貧苦家庭的後代,自小失去父母,在秦朝,蒲州離秦不遠,那個時期,男子被派丁幹修長城等出苦力的情況很是正常,蒲將軍出生後失家流浪,一直到他參與起義的地方。他為什麼一直和黥布形影不離?那是因為他自流浪到那個地方就受到黥布的照顧和庇護,由於“蒲將軍”也不知道自己姓名,因為父母根本就沒來得及給他取名,他只知道自己姓名蒲,以姓——“蒲”自稱屬於正常。

只是後來記錄中由於蒲是做為將領帶兵打仗,所以稱他為“蒲將軍”。

在一場戰爭中尤其是將領,不傷亡是不現實的,而在攻城中窩囊地被擂石砸中或被箭射死,這也是後來的司馬遷所不可知的,也是隻言勝不言敗的將軍們所不願提的事。

所以在傳說中只說輝煌不言落敗,也是對蒲將軍這個神一樣的形象是一種維護,而維護他的主導者就是黥布,畢竟蒲將軍是一路上都替他在衝鋒陷陣擋槍箭的好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