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筒帕”

“筒帕”一词为傣族语,意为挂包,人们通称为民族包,傣、彝、哈尼、景颇、佤、傈傈、崩龙等民族都生产和使用“筒帕”。傣族的“筒帕”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织工精细,图案丰富,美观大方,广为人知。

傣家“筒帕”

“ 筒帕”是傣族织锦的一种展现形式,既是日常生活必需品,又是精致的工艺美术品,傣族人民不论是进城赶集,还是上山打柴和下河捕鱼,都要随身携带,用它来放随身的生活用品。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傣族妇女人人会织“筒帕”,女孩长到八九岁时,母亲、姐姐和嫂子就开始传授编织“筒帕”的技艺,姑娘们都会认真地学习,因为姑娘成年后,与男朋友定情,往往要送一个自己亲自纺织的“筒帕”,“筒帕”编织得越精美,便能显示自己心灵手巧,就会更加博得男朋友的喜爱。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筒帕”代表着傣族青年男女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 小伙子收到姑娘的“筒帕”就表示获得了姑娘的爱情。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傣族筒帕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是特色显著的民族工艺美术品。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傣锦 “筒帕”

傣家“筒帕”

相邻国家缅甸的“筒帕”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傣族“筒帕”虽小,却是一件精美的民族文化艺术品,它不仅为各族人民所喜爱,还成为了西双版纳深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傣家“筒帕”

注:“依布依雅”在傣泰民族中是爷爷奶奶的尊称。


审核:祝小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