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型肥胖和鴨梨型肥胖,哪種腦萎縮風險更高?(含自測公式)

摘要

引發老年痴呆的一大誘因竟然是因為胖,你敢相信嗎?《神經心理學》雜誌對732名年齡在18-88歲的參與者進行研究,發現肥胖與大腦額葉皮層的衰退、執行功能的缺陷相關。同時,肥胖也和認知能力下降有關。


肥胖人群中,脂肪在個體間的分佈情況各不相同。根據脂肪分佈情況可以將體型劃分為梨型身材、蘋果型身材、沙漏型身材等。某些身材類型的人患腦萎縮的風險更高。

如何判斷肥胖

BMI(Body Mass Index)指數是由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一種標準,它利用身高和體重之間的比例去衡量一個人是否過瘦或過胖。測算方法是用體重(以公斤為單位)除以身高的平方(以米為單位)。

蘋果型肥胖和鴨梨型肥胖,哪種腦萎縮風險更高?(含自測公式)

當我們需要比較分析相同體重對不同身高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指數是一個相對中立、可靠的指標。也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身體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


身體質量指數BMI≥25即屬於為「超重」,BMI≥30則為「肥胖」。根據BMI標準,一名身高170cm的男性,如果體重超過72.3公斤就屬於超重,體重超過86.7公斤即為肥胖

蘋果型肥胖和鴨梨型肥胖,哪種腦萎縮風險更高?(含自測公式)

2010年發表於《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文章顯示,除了結構變化外,肥胖還可以改變我們大腦的工作方式,影響大腦的獎賞系統。多巴胺是參與獎賞迴路和動機的神經遞質之一。這項研究得出結論,大腦中可用的多巴胺受體的濃度與BMI相關。


BMI較高的人具有較低的有效多巴胺受體濃度,這可能導致人們在進食正常分量的食物之後缺乏愉悅感,進而去食用更多食物以獲得滿足感,產生“暴飲暴食—肥胖—暴飲暴食”的惡性循環。

蘋果型肥胖和鴨梨型肥胖,哪種腦萎縮風險更高?(含自測公式)

肥胖與不同體型

儘管BMI標準仍被廣泛應用,但批評者指出,這可能不是衡量體質的最佳方法。因為BMI指數只是評估體重與身高比例的工具,並不能反映身體脂肪的含量,而脂肪含量過高才是危害健康的因素。


BMI常常無法顯示出肌肉質量和脂肪質量之間的差異,而且測量老年人的身體質量指數還會受到肌肉減少症等某些醫學疾病的干擾。


相對而言,測量臀圍和腹部脂肪可能對研究肥胖與認知問題的聯繫更為有用。以最常見的兩種體型為例:

蘋果型肥胖和鴨梨型肥胖,哪種腦萎縮風險更高?(含自測公式)

蘋果型身材


四肢修長,體重達標,唯獨大腹便便,腰圍過粗,這樣的體型從外觀上看很像蘋果,也被形象地稱作蘋果型肥胖,醫學上稱之為腹型肥胖、中心型肥胖。


梨型身材


從全身來看,梨型身材的人上半身不胖,下半身胖,脂肪主要沉積在臀部及大腿部位,狀似鴨梨,醫學上也稱之為周圍性肥胖。

肥胖對大腦的影響

2019年發表在《神經學》雜誌上的研究,總計有9,652人參與。該研究中,腰臀比高於0.90的男性和高於0.85的女性被視為患有中心型肥胖的人,研究人員使用MRI掃描計算了他們的大腦,並檢查了大腦灰質和白質的體積。


結果顯示:身體質量指數(BMI)高以及腰臀比高的1,291人,他們的灰質腦容量最低。主要表現為:尾狀,殼狀核,蒼白質和伏隔核這些核團的萎縮,肥胖與白質之間無明顯關聯。但肥胖,尤其是蘋果型肥胖,與大腦萎縮有關。

蘋果型肥胖和鴨梨型肥胖,哪種腦萎縮風險更高?(含自測公式)

對病態肥胖人群(BMI大於40)的神經影像學研究表明,他們的腦萎縮風險更高。同時,肥胖與阿爾茨海默症和中風的風險增加有關,也與認知能力下降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認知障礙與肥胖之間的關係並不侷限於老年人群體,嚴重肥胖的青少年也存在認知問題。儘管這些結果仍存在一定爭議。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肥胖症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患腦相關疾病。


總結


多項科學研究已證實,肥胖不只是美觀問題,還涉及身體健康。常見的兩種體型中,梨型身材脂肪主要分佈在臀部和大腿,蘋果型身材的人脂肪主要分佈在腰腹部。


體重超標的人,尤其是中心型肥胖(蘋果型身材)的人,更要重視控制自己的體重和體脂率。


瘦下來,不僅僅能變美,還能降低各種疾病的患病風險。


未名腦腦

專注於大腦認知科學、腦健康和心理健康大眾科普。創作團隊來自於美國伯克利大學、美國賓州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國內外大學碩博。

蘋果型肥胖和鴨梨型肥胖,哪種腦萎縮風險更高?(含自測公式)


未名腦腦倡導的腦健康

積極、自律、向上、智慧、淵博、風趣、充滿魅力


蘋果型肥胖和鴨梨型肥胖,哪種腦萎縮風險更高?(含自測公式)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