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曹操对他做出相同评价,刘表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位英雄?

“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余,姿貌甚伟。”

这是《三国志集解·魏书·刘表传》中对于刘表的一个概括性评价,同时也是在谈及刘表时必然要拿来给予正面肯定的论证。那么由此我们再进一步拓展,烙印在刘表身上的标签主要有这么几个:名士、军阀、汉室宗亲、镇南将军、荆州牧、成武侯。

毛主席和曹操对他做出相同评价,刘表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位英雄?

接下来再引用同时代三位人物对刘表的评价:

和洽:荆州刘表无他远志,爱人乐士,土地险阻,山夷民弱,易依倚也。

刘备:若刘景升、季玉(刘璋)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

曹操: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

先来说说和洽这个人,他是一位颇有才名的名士。当袁绍占据冀州之地后,很多人都欣然前往投奔,并且一致看好袁绍能够成就一番霸业。但唯独和洽不以为然,他认为冀州幅员辽阔,民风强悍,但却是天下豪强所必然要争夺的地方,袁绍这个人虽然声势浩大但也未必能够笑到最后。因此和洽是刘表曾经的下属,他的评价自然有一定的说服力。

而他评价刘表时则说,刘表这个人虽然胸无大志,但却格外爱惜人才,乐于结交有才学的读书人。而荆州之地有险可守,加上民风软弱,是更加容易依靠的对象。于是和洽举家投奔刘表,为的是躲避战乱所引起的灾祸。然而和洽在刘表手下并没有出仕太久,便以刘表昏聩不容易亲近,时间一长容易受到小人进谗言挑拨而危机性命,因此辞官离去。等到荆州落入曹操之手后,和洽成为曹魏重臣一直活到了曹叡执政时期。

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每逢打仗都是败多胜少,在他最走投无路的时候选择依附在了刘表的羽翼之下,他和刘表两人同宗同源,所做评价自然也很值得品读。刘备曾对诸葛亮说,刘景升父子,刘璋父子在治理各自州郡的时候年年大赦犯人,但是这样做对治理国家又能有什么好处?

显然刘备对于刘表在处理政务方面是有诸多质疑的,他的这个观点也从侧面反映出刘表在治理荆襄九郡时的基本政策是推行仁政,并以此得到当地世族的支持。

曹操是三国时期继袁绍之后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方霸主,他和刘表之间则是敌对关系。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来自一个对手的评价往往最为犀利,可谓是一针见血。曹操曾经嘲笑在自己攻伐吕布,决战袁绍的时候,刘表都只是表现出漠不关己置身事外的消极态度,只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悠闲度日,是个没有远见只会守家的小贼而已。

毛主席和曹操对他做出相同评价,刘表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位英雄?

煮酒论英雄

在煮酒论英雄的名场面中,刘备曾经向曹操问出刘表可算英雄的问题。而曹操只是轻蔑地笑了笑,回答说:“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而巧合的是,毛主席曾经写下对于刘表的四字批注“虚有其表”,跟曹操的看法如出一辙。而更扎心的是,刘表与他两个儿子刘琦、刘琮都碌碌无为的表现,竟然引申出了“景升豚犬”这个成语由后世人来嘲讽自谦。

那么刘表除了名望很大,长相英俊意外,还有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呢?他坐拥荆襄九郡彼时势力并不逊色于曹操,他又是怎么得到这么大领地的呢?

其实刘表在年轻的时候跟曹操、袁绍一样都是热血青年。曹操曾经干出过行刺董卓的英雄事迹,而袁绍则在庙堂之上敢公然跟董卓拔剑对峙,可以说在日后有一番作为的诸侯豪强,从来都有着比常人更出众的胆略和气势。而刘表看似不过是个有着相当高文化素养的读书人,在各路诸侯中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但他也曾经干出过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

毛主席和曹操对他做出相同评价,刘表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位英雄?

行刺董卓

首先刘表早年曾经参与了轰轰烈烈的太学运动,而所针对的对象就是导致东汉末年朝局垂危的罪魁祸首———宦官集团。当然斗争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权势熏天的宦官集团对付这些士人简直就像捏死蚂蚁一般,在残酷的迫害中刘表被迫逃亡避祸。而他名列“八俊”之一,就是世人对他勇于抗争的精神所做出的认可和赞誉。

在凶险的政治斗争中蛰伏下来的刘表终于等到了机会。初平元年,刘表代替被孙坚所杀的王叡继任荆州刺史。而这一趟路途遥远并且凶险万状的赴任之旅,却成为了刘表一生中最为闪亮的时刻之一。荆襄九郡不是由祖上继承下来,也不是从天而降掉到手里的,而是他刘表凭自己的本事争取得来的。

毛主席和曹操对他做出相同评价,刘表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位英雄?

兵荒马乱的时期道途艰险

彼时的江南可以说是盗贼盛行,流寇猖獗,各路诸侯、地方武装的势力盘根错节,利益牵涉之宽广,敌对关系之复杂,这些都不是靠道听途说就能够了解清楚的。事实上新官上任的刘表,就连前去到任都困难重重。就在这样危机环伺的前提下,刘表做出了一个非常需要勇气的决定,那就是隐匿行踪孤身奔赴荆州上任!

毛主席和曹操对他做出相同评价,刘表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位英雄?

势力图

单骑入荆州在当时局势如此动荡混乱的背景下,需要的可不光是勇气而已,同时也要有足够的聪明才智来应付可能随时出现的突发状况。但顺利到任之后的刘表面对的是被各方势力所分割的荆襄之地,彼时南阳有袁术经常袭扰、吴人苏代占据长沙,贝羽占据华容县,江夏有贼寇张虎、陈生,以及大小宗贼在各地称王称霸。这遍地蚁虱要彻底清剿起来必然是一项费时费力的事情,而刘表选择在第一时间组建自己的班底,并且着手募集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在团结了蒯良、蒯越及蔡瑁等当地世族代表之后,初步站稳脚跟的刘表制定以“治平者以仁义为先,治乱者以权谋为先。”的基本方略,对盘踞各地的武装势力逐一击破,很快荊襄各地传檄而定,百姓听闻刘表盛名纷纷心悦诚服。至此之后,刘表对内始终推行仁政,对外则坐观成败,将荊襄之地治理的民殷国富,兵强马壮,而在他有生之年始终没有让战祸殃及所辖百姓,也让荊襄成为这乱世之中的一方净土。

毛主席和曹操对他做出相同评价,刘表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一位英雄?

或许刘表雄踞一方而胸无大志,世人都曾笑他白白失去了称王图强的机会。为人生性多疑,极易受人蛊惑,也使他在后期大权旁落任由妻族专权生乱,但在刘表治下的荊襄百姓却对刘表交口称颂、感恩怀德,这时刘表究竟是英雄还是豚犬世人心中必定有着自己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