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新基建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春天要來了?

近期,新管肺炎的疫情依舊在全球肆虐,而我國由於採取了及時有效的措施,國內疫情已然得到有效控制。“兩手都要抓 兩戰都要贏”,在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前提下,國家將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復工復產”的戰鬥當中。

其中,汽車行業將是重點扶持的行業。

作為汽車產業鏈中的“螺絲釘”,汽車零部件行業總是“默默無聞”,但卻不可或缺。最近“新基建”、“新能源車”概念火熱,加之“直播”等新型汽車銷售模式的興起,對於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可以說是難得的機遇。欣奇從宏觀政策、行業龍頭、未來發展三個層面分享一點自身的淺見。

在宏觀層面,國家近日出臺了多項政策促進汽車行業的復甦及發展。我們重點關注兩個內容:

一是3月4日,上層會議指出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 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等七大領域。

二是3月31日,高層會議確定三大舉措促進汽車消費:其中對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

另外,各省市地區推相繼出臺汽車行業支持政策。如浙江省寧波市出臺政策支持本地汽車行業發展:一是消費讓利。消費者在指定期間購買寧波本地生產、銷售的乘用車,並在本地上牌的,給予每輛車一次性讓利5000元,每家企業限讓利銷售6000輛。二是生產補貼,寧波汽車生產企業在本年按要求首發投產的新車型,累計產量突破1萬輛後,產量每超過10%給予50萬元補助,封頂500萬元。

國家定調“新基建”發展,明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作為7大發展領域之一,而充電樁作為新能源車重要的配套設施,勢必會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整體發展,成為汽車行業新的盈利增長點,直接利好相關零部件企業。汽車是今年國內穩內需的重要方向,政策帶動下的汽車銷售量復甦將促進零部件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整體大環境支持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的邏輯非常清晰。


後疫情時代,新基建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春天要來了?

當前汽車零部件行業龍頭效應顯著

以全國聞名的北侖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為例,該園區70多家企業中,有11家企業位列全國壓鑄模具企業前20強,“隱形冠軍”扎堆。同時,而上市公司旭升汽車、拓普集團等汽車零部件行業的龍頭也聚集在此,示範帶動效果明顯。

這裡欣奇以點帶面,簡單分析一下龍頭企業——旭升汽車的發展現狀。

2019年旭升實現營業收入10.97 億元,同比上升0.15%;實現歸母淨利潤2.07 億元,同比下降29.7%,。利潤下滑主要是管理人員薪酬增加、新客戶開發導致的費用增加、以及可轉債利息支出,其總體業績符合市場預期,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徵:

1、轉型迅速,專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企業主要生產鋁鑄件,主導產品包括新能源汽車變速系統、傳動系統、電池系統、懸掛系統等核心系統的零部件。

2、深入合作,成為特斯拉核心供應商。

2019 年與特斯拉的業務往來營收5.89 億元,在公司全年營收中的佔比達到5成以上。

3、預期趨好,新能源車業務擴展迅速。企業近三年產銷率都在90%以上,除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增量業務外,旭升與長城汽車、江淮汽車等開拓合作,部分定點產品已經實現量產。在歐洲市場上,和寶馬、奧迪、保時捷等客戶達成合作意向或簽訂價格協議,

私以為,旭升很有希望藉助在特斯拉的供應中形成的良好口碑,延續在新能車零部件生產中的先發優勢。


後疫情時代,新基建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春天要來了?

行業近期的發展趨勢:凜冬將至還是春暖花開?

對該行業的長期發展,我持謹慎樂觀態度。受疫情影響,國內汽車行業產銷已降至冰點,今年一季度汽車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45.2%和42.4%,新能源汽車同比分別下降60.2%和56.4%。在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汽車市場復甦是必然結果,選擇新能源車是大勢所趨,行業二次發展的時機已現。但有兩方面的問題需引起我們的重視。

1、行業競爭壓力空前

我國現有壓鑄企業有上萬家,其中生產壓鑄件的企業約佔70%以上,這些企業幾乎都具備生產汽車零配件的能力,行業門檻較低是不爭的事實。從國外看,發達國家的壓鑄企業少,但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走集中化、規模化的道路也是大勢所趨。行業中的中小微企業必將會面對國內外更大的競爭壓力。

2、新能源概念對行業市場的規模提升或將有限

對於大多數汽車零部件企業來說,這並不是純粹的增量生意。因為除少量配件、新能源車要用到的汽車零部件絕大多數傳統燃油車也要用到,可替代性強。汽車增加新能扯銷量的同時,燃油車必然減少。那麼除了少數轉型成功的龍頭企業,多數企業新能車訂單增加的同時,燃油車訂單也必然減少。訂單一增一減疊加當前汽車銷量低迷的現狀,汽車零部件更多的是在一個存量的市場博弈。


後疫情時代,新基建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春天要來了?


因此,私以為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要想在全球汽車零部件的紅海市場中始終佔有一席之地,必須搶抓時代機遇,重點研發新能源車特有的、科技含量高的零部件,搶佔增量市場份額,走轉型升級、產品創新的必由道路。

如此看來,儘管行業春天的步伐已近,但能沐浴春風的或許只有那些居安思危、提前做好準備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