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繼柏:中醫為什麼能創造奇蹟?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直接參與新冠肺炎治療的效果,讓人們對祖國傳統瑰寶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認識,

中醫承擔起了更大的責任。

由此可見,中醫師們更要精研醫術,提高臨床水平。杏林醫術道結伴問止大醫小課,推出“中醫修煉學習計劃”,掌握臨床上真正好用的實戰乾貨。

熊繼柏:中醫為什麼能創造奇蹟?

所謂奇蹟,是指診治疑難的病症,能夠出奇制勝;救治危急的病症,能夠起死回生。

要了解中醫為什麼能夠創造奇蹟,首先必須瞭解中醫與西醫治病各自的優勢和特點。西醫看病離不開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表、化驗單。西醫治病必須依靠標準的檢驗室,標準的手術室,標準的急救室和標準的西藥房。西醫注重微觀,注重人體解剖。西醫的優勢在於精密的儀器檢測,高超的外科手術,先進的急救手段。而中醫則注重整體,注重人體功能,中醫診斷疾病,主要依據全面診察後的辨證分析。並且,中醫治病還必須配套一個標準的中藥房。

一、中醫治病幾大優勢

1.整體觀念指導下的辨證論治

所謂整體觀念,是指中醫非常重視人體自身的統一性、完整性,把人的生命活動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活動。同時重視人與自然界環境、氣候的密切聯繫,這種人體內環境與自然界外環境的統一性,人的機體自身的統一性的思想認識,便是中醫的整體觀念。

所謂辨證論治,或稱為辨證施治,就是運用中醫望、聞、問、切的診察方法,全面瞭解病人的病症、舌象、脈象,抓住病人的主病主症,進行綜合分析。運用中醫理論法則,辨別病變的部位和病變的性質,然後針對性地確定治法,選定主方,然後遣用藥物。辨證施治的過程展現了一個完整的理、法、方、藥系統。

  • ,就是運用中醫理論法則,準確辨證,辨別疾病的屬陰、屬陽、屬表、屬裡、屬寒、屬熱、屬虛、屬實;辨別病變屬於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以及衛分、氣分、營分、血分與上焦、中焦、下焦的所在部位。
  • ,就是針對病證的性質、病變的關鍵,確定相應的治法;
  • ,就是通過對疾病的辨證,依據治法選定合適的方劑;
  • ,就是根據方劑所確定的藥物,然後再因證加減化裁,開列出處方藥物,囑病人服用。

理、法、方、藥,是中醫診治疾病的完整系統,是辨證施治的具體體現,也是辨證施治的實際過程。中醫不論診治常見病,診治疑難病,診治危重病,都必須辨證施治。比如:

  • 同一個頭痛病症,有外感內傷之分;
  • 同一個煩躁病症,有屬陰屬陽之別;
  • 同一個發熱病症,有表裡寒熱之差;
  • 同一個厥冷病症,有寒熱真假之判。

中醫治病絕不是見頭治頭,見足醫足,更不是依據西醫的檢驗單結果去開處方。只有辨證施治,“隨證治之”,才是中醫真正的功夫,也正是中醫治病真正的奧妙所在。

自古以來,一個真正的中醫,一個上等的中醫,能治各種疾病,可以出奇制勝。其實,只要他真正掌握了中醫的辨證論治法則,並能在臨床上熟練地、準確地辨證施治,對於任何疾病都可以通過分析,準確辨證,因證選方,因方用藥。這樣,其臨床療效自然不是偶然性的,而是必然性的。

2.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指導臨證實踐

中醫學不是玄學,中醫學的理論知識,是古人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昇華、總結出的樸素的理論知識,並從西漢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開始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總括起來為十大學說,即陰陽五行學說、髒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病機學說、病證學說、診法學說、治療學說、針刺學說、養生學說、運氣學說。

(1)陰陽五行學說

陰陽五行學說是運用陰陽五行的法則概括自然界一切事物,並取象比類去探討、分析、歸納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進而指導診斷和治療。它是我國古代樸素的辯證法和樸素的系統論。

陰陽,是事物與現象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陰陽學說,是古代哲學思想的體現,“陰陽者,一分為二也”。中醫學認識自然,認識人體生理、病理,指導診斷與治療,都是以陰陽法則為綱,它屬於古代樸素的辯證法。

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為代表,說明一切事物的屬性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中醫學認識人體臟腑組織關係,認識疾病傳變規律,指導治療法則,都離不開五行學說。它屬於古代樸素的系統論。

陰陽五行理論,貫穿在中醫學整個理論體系之中,是中醫學理論的核心思想。

(2)髒象學說

髒象學說是研究人體各個臟腑組織的生理特徵及其相互關係,以及人體臟腑組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聯繫的學說。

中醫學髒象學說的內容很豐富,主要包括臟腑和血氣精神兩大部分。臟腑部分包括五臟、六腑、奇恆之腑的生理、病理,臟腑之間以及臟腑與其他組織器官之間、臟腑與外界環境之間的各種聯繫等內容。氣血精神部分包括血、氣、精、神的化生、運行、功能及其與臟腑之間的密切聯繫等內容。這些內容,形成了人體以心、肝、脾、肺、腎五臟為中心的五大生理系統,成為中醫學理論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

(3)經絡學說

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的生理、病理及其與臟腑組織相互關係的一門學說。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者路徑之意,經脈便是經絡系統的縱行幹線;絡者網絡之意,絡脈乃是經絡系統的分支。經脈與絡脈,縱橫交錯,網絡全身,它具有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調節陰陽氣血的作用。從而使人體各部分聯結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

(4)病因病機學說

病因病機學說是研究疾病發生的原因,人體發病的機制和病理變化的一門學說。

(5)病證學說

病證學說是討論疾病和證候,研究各種疾病的病變機制、證候特點及其基本治法的學說。

(6)診法學說

診法學說是研究診察疾病和判斷病情的方法,對疾病進行全面的觀察和了解,作出正確判斷的一門學說。

治療學說是研究治療法則、治療方法以及組方制度,用藥宜忌及其相關內容的一門學說。

(8)針刺學說

針刺學說是研究針刺原理,針刺法則,針刺技術,針刺禁忌,以及對各種疾病的針刺療法的一門學說。

(9)養生學說

養生學說是研究養生防病,延年益壽的基本法則、基本方法的一門學說。

(10)運氣學說

運氣學說全稱五運六氣學說,是從宇宙節律探討自然界的氣象運動規律,並以此研究自然氣候變化對於生物,特別是對於人體生理、病理影響的一門學說。(中醫五運六氣 公眾號整理)

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完整而系統,博大又精深,既是中醫指導臨床實踐的理論依據,更是中醫指導臨床實踐的根本法則。

3.積累了幾千年的實踐經驗

中醫的經驗積累已經有幾千年了,中醫非常重視實踐經驗,中醫的理論源於實踐的總結,中醫治病既要理論指導,又要運用經驗。中醫治病與西醫治病有點區別,西醫重視新進展,比如我去西醫院會診,他們重視哪裡有新藥,哪裡有新進展,都要是新的。而我們恰恰重視既往的經驗,因為我們是幾千年以來的經驗積累,我們有大量的寶貴的經驗積累。中醫的書籍汗牛充棟,其中有極其豐富、極其全面、極其寶貴的臨證實踐的經驗總結,所以中醫要活到老,學到老,永遠學不盡。中醫那麼多書,我們可能讀完嗎?不可能讀完,我們只能說讀了主要的書,掌握了一些主要的東西。古人的很多經驗我們至今還不知道,這些經驗積累已經幾千年了,你就是拿其中一點經驗去看病都了不得了,這是寶庫啊。就好比一座金山,一個金礦,我們還沒深入進去,只在外面看,就不可能瞭解它的真正奧妙。所以我們要深入進去,要真正掌握古人的經驗,運用前人的經驗,並在實踐中不斷認識,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發展。

第一條,注重平衡。

中醫治病的原則就是補偏救弊。那個人寒氣重,就治寒;這人火氣大,就治火;五臟中哪個髒有問題,便治這個髒;臟腑之間哪個太強了,哪個太弱了,就要把強的抑下去,把弱的扶起來,這就叫平衡。我們講的大道理就是陰陽要平衡,“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這是《內經》的話。“謹察陰陽”,嚴謹地審察陰陽,就是把握陰陽的偏差所在而進行調治。“以平為期”,以達到陰陽平衡為目的。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人體平和,五臟平和,陰陽平和,氣血平和,營衛平和,精神平和,形體和精神相平和,這不就健康了嗎?目的是要讓人處於平和狀態,平和之人就能長壽啊。五臟偏頗之人,這裡出偏差,那裡出漏洞,就麻煩了。好比一臺機器,或有螺絲生鏽,或有部件破損,或者動力不足,或者運轉不利,都應全面審察,把整個功能調整好,這就是中醫的治療觀。中醫的治療原則就是注重整體的平衡,這是一個優勢,它絕對不是單獨的對抗。比如癌症,病人得癌症了,西醫用化療、放療之後,病人頭髮掉了,不想吃飯了,精神很差了,體質明顯下降了,還是隻管去殺癌細胞,殺癌細胞肯定是必需的,但此時還應該把正氣扶起來。正氣扶起來了,邪氣才會下去。正氣一衰,邪氣就會重來,這正是《黃帝內經》所強調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所以中醫講究平調,這正是中醫的優勢所在。現在社會上有些不良傾向,鼓吹吃什麼保健藥,其實這保健藥是不可隨便亂吃的,你是什麼體質,你五臟中哪一髒偏虛,氣血在哪方面偏虛,到底是實證還是虛證,是偏寒體質還是偏熱體質,這些都要搞清楚。如果你恰恰是實證,你去吃保健藥,那不是幫倒忙嗎?那不是補了邪氣嗎?如果你是個虛證,但又有陽虛、陰虛、氣虛、血虛以及五臟中某髒偏虛,你吃這個藥有什麼作用呢?所以保健藥是不能亂吃的,因為要保持體內的平衡,這一點很重要。

第二條,治病求本。

所謂治病求本,就是要尋找疾病的根本原因,要推求疾病的本質,並針對疾病的原因、針對疾病的本質進行治療。

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變化,總是通過症狀表現而顯示出來,中醫診斷疾病就正是通過觀察外在的表現,進而推測其內在的變化。《黃帝內經》的《靈樞·本藏》說過:“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

  • “視其外應”,是指觀察外在的症狀表現;
  • “知其內藏”,是指測知內臟的變化;
  • “知所病”,進而知道疾病的本質所在。

這正是中醫診斷學“有諸內,必形諸外”及“從外以知內”的基本觀點。用現代通俗話講,就是通過現象看本質。只有抓住了疾病的本質,才能準確有效地施治。

熊繼柏:中醫為什麼能創造奇蹟?

比如眩暈病,辨治必有虛實之分。

實證眩暈常見於兩種:

  • 一種眩暈表現為頭暈目眩、頭脹、耳鳴、面色潮紅、心煩易怒、口苦,舌苔黃,脈弦數,其血壓往往偏高。這種眩暈的病變本質是肝陽上亢;針對肝陽上亢,治當平肝潛陽,用天麻鉤藤飲之類。
  • 另一種眩暈則表現為頭暈目眩、頭重、胸悶、噁心、嘔逆,舌苔滑或膩,脈滑。這種眩暈的病變本質是痰飲阻滯;針對痰飲阻滯,治當祛痰化飲,用半夏白朮天麻湯之類。

虛證眩暈常見的亦有兩種:

  • 一種眩暈表現為頭暈目眩、疲乏、心悸、面色淡白,舌淡,脈細。這種眩暈的病變本質是氣血虧虛;針對氣血虧虛,治當補益氣血,用八珍湯之類。
  • 另一種眩暈則表現為頭暈目眩、精神委靡、腰膝痠軟、耳鳴;男子伴有腰痛而遺精,女子伴有腰痛而帶下,舌紅苔薄,脈細。這種眩暈的病變本質是腎精不足;針對腎精不足,治須補腎益精,用左歸丸之類。

中醫治眩暈如此,治各種疾病都是如此。抓住疾病的原因和本質,針對本質進行治療,這是中醫治病一條最基本的法則。

第三條,三因制宜。

所謂三因制宜,是指中醫治病要因人、因地、因時制宜。

因人制宜,要根據病人的年齡大小、性別男女、體質強弱、形體肥瘦、精神盛衰、生活習慣等不同的特點,選方用藥要區別對待,這就是因人制宜。

因地制宜,要根據不同地域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考慮治療時的選方用藥。比如我國西北地區,地勢高,氣候較冷,多風多寒;我國東南地區,地勢低,氣候較熱,多溼多熱。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講過“地有高下,氣有溫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中醫治病用藥也必然有所不同。比如治外感病證,在西北地區則多用辛溫之劑,在東南地區則多用辛涼之劑。這就是因地制宜。

因時制宜,要根據不同的時令,不同的氣候變化,考慮治療時的選方用藥。一年四季之中,氣候變化各異,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中醫認識溫熱病,就是按時令氣候的不同特點而命名。

  • 春天的溫病稱為風溫、春溫;
  • 夏天的溫病稱為暑溫、溼溫;
  • 秋天的溫病稱為秋燥、伏暑;
  • 冬天的溫病稱為冬溫。
熊繼柏:中醫為什麼能創造奇蹟?

各個時令的溫病,其病因、病變均各有不同的特點,治療選方用藥也自然各不相同。《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早已指出:“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要根據不同時令的氣候特點選方用藥,這就是因時制宜。

這是我個人總結的中醫治病的四大優勢,最重要的是整體觀念指導下的辨證施治,其次是中醫有完整系統的理論作指導,並有幾千年實踐經驗的積累,還有中醫治病幾條特別重要的基本法則。這些優勢如果我們不講,老百姓不一定知道。正因為有這樣一些優勢,所以中醫治病能夠創造奇蹟。一個真正入門的中醫,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中醫,都是可以創造奇蹟的。這就是我要講的第一點。

本文選自:熊繼柏《中醫創造奇蹟》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侵刪。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