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难道孩子真的得了多动症?

经常听到家长问:“我的孩子今年5岁了,特别好动,精力特别旺盛,总是坐不住,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看那个,对什么都有兴趣,孩子是不是患了多动症呢?”

其实,多动症一般在7岁之前就表现出来了,但我们要注意鉴别“真假”多动症。

多动症是注意力缺陷障碍症( ADHD)的俗称

是指一些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儿童表现出分心、好动、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

儿童成长|难道孩子真的得了多动症?

多动症会对儿童的正常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经常坐不住、好动、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多动症往往会伴随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不守纪律、攻击别人等)。

但只要经过恰当的训练和正确的干预,多动症的儿童也能有所成就,如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

有部分过于好动、活跃的儿童是多动症。但并非所有活跃、好动的儿童都有多动症。很多家长和老师容易误以为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活泼的儿童患有多动症。

有调查发现,在医院的门诊中70%的儿童是被误认为患有多动症。因此,请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

多动症发病年龄、比例及检查方式

多动症一般在7岁之前就表现出来了,在3岁、8-10岁是发病的高峰期。据统计,中国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13%。男孩患多动症的人数要多于女孩,男女发病比例为4.9:1。目前,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多动症患者的脑部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的病变。很多患者在儿童期没有受到重视,没得到及时的治疗,结果造成性格的异常,遗憾终生。


儿童成长|难道孩子真的得了多动症?

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检查,一是孩子是否存在注意缺陷的症状;二是孩子是否有多动或冲动的症状。


多动症儿童的诊断

谨慎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如有需要寻求专业帮助


多动症儿童的诊断通常依据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症状来进行。

不能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被指定的活动中

极易被外界任何细微的变化所吸引,将注意力转向无关的事物。在日常生活和各种实际活动中,表现为做事极不专心,易分 心,不能善始善终。

活动过多

多动的儿童通常极不安宁,过于活跃,易于唤起。若要求他们长时间安静地从事某项活动则难以做到,因为他们难以控制自己的身体。无论是高兴还是悲伤,达到情绪极端的速度和强度都比同龄儿童快。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为活动量大,不能安稳坐定,上课时常扮鬼睑逗同学发笑等。


儿童成长|难道孩子真的得了多动症?

冲动性强

多动症儿童往往行动前缺乏思考,既不计后果也不考虑规划。因此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表现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常常会做出违反纪律的事或危险性的动作与破坏性行为,甚至出现伤人伤己的状况。比如,做游戏时,经常会突然搞破坏。

延迟满足困难

多动症儿童难以为一个长远的目标而工作,他们缺乏耐心,不能等待。如,不能排队等待。

多动症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注意力集中方面确实与其他同龄孩子相差很大,应该到正规医院寻求专业的诊断和帮助。

因此对于文章开头“孩子总是坐不住”这个问题的回答是:

孩子总是“坐不住,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大脑发育还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性高,抑制力差。随着孩子中枢神经系统逐渐成熟,大约到了学龄期,孩子保持注意的能力便会逐渐提高。

另一方面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周围环境比较嘈杂、刺激比较多,就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儿童成长|难道孩子真的得了多动症?

注意:“多动”与“好动”是有区别的:

多动的孩子没有明显的兴趣爱好,而好动的孩子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可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只有他们觉得所做的事情乏味无聊时才开始动来动去;

多动的孩子做事没有明确的目标,往往冲动性较强,而好动的孩子一般具有明确的目标,并能有计划地完成任务;

好动的孩子在一些严肃的场合可以安分守己,而多动的孩子不能分清场合,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初步判断孩子是“多动,还是“好动”,如果家长觉得还是不能确定,可以去正规、专业的医院寻求帮助。

切忌轻易将孩子定性为多动症。

内容来源:《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0-6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