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4个“多动”行为,其实是在用“本能”学习,家长别担心

“我家孩子总是坐不住,不是看这个就是玩那个,是不是多动症啊?”不少家长都在心里有过这样的担忧。孩子

没定力、没长性,做事不能一心一意,要不要纠正?其实,孩子在外界吸收知识的方式与成年人是截然不同的,很多看似“多动”的行为,其实是孩子在大量汲取新鲜信息,家长无需过度担心,更不要轻易去用成年人的方式纠正孩子,打压孩子的学习热情。

孩子这4个“多动”行为,其实是在用“本能”学习,家长别担心

孩子这4个“多动”行为,其实是在用“本能”学习,家长别担心

1.进入新环境,手眼停不下来

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孩子好像兴奋过头一样,拿起这个翻一翻,没等看清楚又换了另一个看一看,每个新玩意都要过一遍手,但好像哪一样都没有仔细研究,让人觉得“没礼貌、多动”。其实这是因为孩子的眼睛和大脑就像摄像机一样,能够瞬间捕捉到房间里的大多数物品,在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下,他们会先把每样东西尝试一下。

孩子这4个“多动”行为,其实是在用“本能”学习,家长别担心

家长千万不要急于制止,也不要凭借个人喜好代替孩子做选择。在不打扰他人的前提下,给孩子一点时间去释放好奇心,允许孩子依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他感兴趣的东西,在他提出问题的时候再去解释和介入,保存好宝贝的“摄像式”认识世界的本能。

孩子这4个“多动”行为,其实是在用“本能”学习,家长别担心

2. 爱模仿

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看动画片或是阅读故事书时,很难像成人一样保持安静,不是跟着动画片动来动去,就是模仿故事书中的人物或动物发出各种声音,甚至被自己逗得哈哈大笑。“你就不能安静一会儿吗?”不少家长都对孩子吼过这句话。

孩子这4个“多动”行为,其实是在用“本能”学习,家长别担心

其实,要求孩子安静阅读是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模仿是孩子的本能,无论是语言学习还是运动发展,都离不开这一本能。孩子在对二维世界的模仿中,锻炼了想象力,对自己的身体动作掌握的更加熟练,家长应鼓励孩子开展更加多样的模仿行为,扩大孩子模仿的视野,善于模仿的孩子,学习能力一定不会差。

孩子这4个“多动”行为,其实是在用“本能”学习,家长别担心

3. 手比脑快,做事冲动

脑子里想到一件事,就会马上着手去做,这就是孩子。先想好过程与后果,再去动手,这是成人。正因如此,“想到就做”的孩子总被成人打上“多动”的标签,殊不知这是孩子动手“触摸”世界的一种方式。

孩子这4个“多动”行为,其实是在用“本能”学习,家长别担心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家长不要随意打搅孩子的操作,无论看起来会导致多么差劲的后果。让孩子体会到“动手”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正是帮助孩子学习的良好方式。

孩子这4个“多动”行为,其实是在用“本能”学习,家长别担心

4.不按“规矩”办事

明明是画板,孩子却拿来当做小板凳;明明是小汽车,孩子却把它拆成零件当积木玩......孩子看起来总是不按照我们设计好的思路玩玩具,但是,这才是玩具对孩子的真正意义。

孩子这4个“多动”行为,其实是在用“本能”学习,家长别担心

通过自己动手研究事物,比家长的教授更记忆深刻。任何事物在孩子眼中都没有固定答案,这是儿童具有巨大创造力的根源,家长千万不要随意制止孩子的探索

孩子这4个“多动”行为,其实是在用“本能”学习,家长别担心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不是灌输孩子多少已有的知识

,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热情。孩子天然就具备学习的本能,千万别当成“多动”去纠正,反而破坏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孩子这4个“多动”行为,其实是在用“本能”学习,家长别担心

养育儿女是家长一生的课题!家长不仅要注意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还要尽最大可能的培养孩子能力,帮助孩子解决成长问题。推荐给家长这套《陪你长大》30册,内容涵盖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5大早教关键因素,是帮助家长科学早教,解决孩子成长问题的不二之选!《宝宝好品格经典童话》通过一个个经典故事,教会孩子十大高情商品格。

孩子这4个“多动”行为,其实是在用“本能”学习,家长别担心

点击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