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孟:短暫的一生彷彿所有的意義只是《千里江山圖》

王希孟,何許人也?

只知王希孟是中國十大名畫之一《千里江山圖》的作者,創作完成此畫時年僅十八歲。

歷史沒有過多的贅述,唯有明末清初收藏家宋犖在《論畫絕句》中對王希孟提起過一次:

”詩云: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腸斷太師京。“

注云:”希孟天資高妙,得徽宗秘傳,經年設色山水一卷進御。未幾死,年二十餘“

  1. 王希孟是宋徽宗時期的人,天資聰慧,是一天才少年。
  2. 宋徽宗認為王希孟是可造之材,得宋徽宗真傳,算得上宋徽宗的弟子。
  3. 繪製完《千里江山圖》後幾年便與世長辭,英年早逝。
王希孟:短暫的一生彷彿所有的意義只是《千里江山圖》

王希孟

為何《千里江山圖》能成為中國十大名畫之一?

首先看看十大名畫,其先後謹以年代順序排名,畫無先後排名:

1.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王希孟:短暫的一生彷彿所有的意義只是《千里江山圖》

《洛神賦圖》

2.唐代,閻立本《步輦圖》

王希孟:短暫的一生彷彿所有的意義只是《千里江山圖》

《步輦圖》

3.唐代,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

王希孟:短暫的一生彷彿所有的意義只是《千里江山圖》

《唐宮仕女圖》

4.唐代,韓滉《五牛圖》

王希孟:短暫的一生彷彿所有的意義只是《千里江山圖》

《五牛圖》

5.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王希孟:短暫的一生彷彿所有的意義只是《千里江山圖》

《韓熙載夜宴圖》

6.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王希孟:短暫的一生彷彿所有的意義只是《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

7.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王希孟:短暫的一生彷彿所有的意義只是《千里江山圖》

《清明上河圖》

8.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王希孟:短暫的一生彷彿所有的意義只是《千里江山圖》

《富春山居圖》

9.明代,仇英《漢宮春曉圖》

王希孟:短暫的一生彷彿所有的意義只是《千里江山圖》

《漢宮春曉圖》

10.清代,郎世寧《百駿圖》

王希孟:短暫的一生彷彿所有的意義只是《千里江山圖》

《百駿圖》

一、第一位收藏家是宋徽宗,宋徽宗是有名的詩情畫意的才子皇帝。

王希孟十幾歲便入宮學習國畫,在書畫院學習技巧,宋徽宗即位時王希孟正是圖花園的學生,後來又被召入禁中文書庫,奉事宋徽宗左右,此時宋徽宗便認為王希孟”其性可教“,於是親自傳授其技法,而王希孟也經常將自己的畫作送予宋徽宗處請其鑑賞。

宋徽宗一個都不滿意

根據史料的記載,宋徽宗對考圖書院的人都以唐詩為題,於是宋徽宗便賜給王希孟以廬山為題命他創作,王希孟便用了半年時間拼命趕工完成了鉅作千里江山圖,對於《千里江山圖》的設色和繪景,宋徽宗都甚是喜歡,此畫合乎宋徽宗的欣賞口味,但在其後宋徽宗將此畫贈予了蔡京。可是有宋徽宗這第一任收藏家的身份在此,要讓當時的書畫界不知道《千里江山圖》那是不可能的。

但《千里江山圖》卻沒有任何作者題字和留名,如果不是蔡京的題跋表明《千里江山圖》作者是王希孟,後世就無人知道王希孟這一天才少年了。

二、十大名畫中尺幅最大最長,且是自隋唐至宋以來青綠山水畫的巔峰之作。

世人皆知《清明上河圖》尺幅巨大並且很長,需要數人展開。殊不知《千里江山圖》是《清明上河圖》長度的兩倍還要多。

《千里江山圖》全場1191.5釐米,寬51.5釐米。

這是十大名畫中最恢弘的一幅作品,且出自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十八歲少年王希孟之手,後世對於《千里江山圖》的評價是:就算是有數十年山水畫的大家,在半年時間內畫下一副如此鉅作也得日月星辰片刻不歇。

由此可見此畫究竟繪製難度有多高,有多困難,而王希孟的天才可見一斑。

青綠山水畫:以大墨青墨綠為基調,以石青石綠設色,並以赭石間渲。

《千里江山圖》四大特點:

  1. 筆法精密,將中國畫的咫尺天涯彰顯的淋漓盡致:全卷旨在描繪祖國的錦繡山川,畫面中千山萬壑競相爭雄鬥秀,江河層巒交錯,煙波浩蕩縹緲,巨大的尺幅搭配千山萬水氣勢雄偉壯麗,整個宏偉之勢躍然絹上。
  2. 宋代畫作中表現住宅和村落全景最多的一幅:畫中王希孟在山嶺、坡岸、水際之中點綴著亭臺樓閣、茅屋村舍,有水墨長橋,有農家捕魚、駛船、行旅、飛鳥等意向。雖在畫面中的形象都較小且分散,但是景物繁多的情況下仍然精細入微,生動形象。疏密有度,不顯得擁擠繁複,一切都縱情于山水間,飽含濃郁的生活氣息。彰顯出了北宋末年鄉野祥和安靜的意向,更是同山水的磅礴形成一唱一和之勢。
  3. 設色勻淨清麗,層次分明,蒼翠青蔥,色彩爽朗:全作多用石青石綠色,兩色本身略顯厚重的效果,但是王希孟將厚重兩色利用自己的天才技法硬是把山水的蒼翠青蔥給描繪得如臨其境。而整畫的基調又是墨青墨綠的基調,二者渾然一體。綠色本就鮮豔刺眼,有煙柳之感,而王希孟獨特的處理手法使得綠藍兩色鮮豔卻不感媚俗,是為上乘之作。
  4. 技法多變,細膩入微,合南北兩派之技法,託隋唐以來之畫法:對於一個十八歲的少年來說,能夠將一幅如此鉅作描繪到無論當朝還是後世都無一人能挑剔出絲毫毛病,足見其技法的高超和細膩。作為求學於北宋文人墨客的集合地書畫院的學生,融百家之長,承先輩之法卻絲毫無他人的作品之影,亦無他人指點。
王希孟:短暫的一生彷彿所有的意義只是《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細節

而離奇的是:如此天才少年自當收到宋徽宗的重視,作為一個好琴棋書畫的皇帝,怎麼會對一個有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能的人熟視無睹呢?

前文講到”經年設色山水一卷進御。未幾死,年二十餘“

王希孟繪成《千里江山圖》獻於宋徽宗,以宋徽宗的秉性和政令,王希孟應當獲得直任翰林書畫院的資格,但王希孟沒有收到任何封官,甚至在此之後下落全無,杳無音信。所以歷史上對於王希孟的死亡日期沒有明確的標註,只能從相關記載中知道王希孟約於21歲英年早逝。

相傳,王希孟雖為好畫之人,但是依然有政治抱負,並且此人性格剛烈。所以在宋徽宗沒有任何嘉賞之後,王希孟多次諫言無果,北宋末年政治渙散、腐朽昏庸,便奮筆急作繪下了一幅《千里餓殍圖》呈於宋徽宗,宋徽宗一怒之下便將其賜死,在被賜死之前王希孟懇求再看一眼自己的絕世之作《千里江山圖》,此後王希孟便失去蹤跡。

王希孟:短暫的一生彷彿所有的意義只是《千里江山圖》

宋徽宗趙佶

王希孟作為一位天才少年,後世記載寥寥無幾屬實是一大悲劇。

十八歲的年紀將鮮豔的顏色表現得氣勢磅礴,毫無浮誇媚俗之感,畫面滿是大好河山卻顯得尤為不實,因為北宋末年時局動盪,滿朝腐朽,所以此畫真實又不那麼真實。

從此可以看出王希孟雖年值十八歲,但心中定有雄偉的政治抱負和謀劃,此畫之大和細膩非經歷世事、看穿世間的豁達之人不能繪製。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世人無從得知《千里餓殍圖》是真是假,畢竟無論哪朝帝王也不會允許此畫昭告天下,如果真有此圖,難以想象王希孟是懷揣著如何看透時局滿是無奈之感,抱著必死之心去獻給宋徽宗此圖的,自古皇帝都喜《千里江山圖》般歌功頌德、褒獎時局之作,而恨《千里餓殍圖》這般針砭時弊之作。

王希孟的一生的價值彷彿只為完成《千里江山圖》,有越前人之才,抑後世之德的王希孟最後經歷了怎樣的生死沉淪,又究竟是誰掌控了他沒有被汙染、被世俗的一生?又是誰抹殺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