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山書法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雲低-詠華山詩賞錄


王樹山書法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雲低-詠華山詩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詠華山 宋代:寇準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王樹山書法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雲低-詠華山詩賞錄

宋朝有個小孩兒,特別特別聰明。七歲就能作詩,並且詩寫的非常好,可以說出口成章。這個小孩兒叫寇準。史書記載,有一次,他爸請別人喝酒,喝酒喝的正高興的時候。客人請小寇準以附近華山為題,作《詠華山》詩。寇準面無懼色,老成得體,在客人面前踱步沉思,一步、二步,到第三步時,便隨口吟出:“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這四句流傳千古的五言絕句。

王樹山書法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雲低-詠華山詩賞錄

還有一種說法:寇凖小時候讀書很用功,並注意觀察周圍事物。華山離他家很近。他七歲那年春天,他爸帶他登華山,小寇凖非常高興。當他們登到華山頂上極目遠眺時,看見渭水如帶,群山皆小,廣闊秦川一覽無餘。小寇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了這首五言絕句《詠華山》。

王樹山書法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雲低-詠華山詩賞錄

雖然作詩時間、場合說法不一,但都記載是寇準七歲作的。這首詩臨場發揮,即景即情,別說孩子,就是大人也很難完成。雖然只有四句,而每一句都突顯了華山的高峻陡峭,氣勢非凡,十分貼切,準確地概括了華山的風貌。“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是說啥呢?是說華山高啊,比華山高的只有藍天了,沒有那一座山與它一樣高大雄偉。

王樹山書法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雲低-詠華山詩賞錄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是說抬起頭來仰望藍天,太陽彷彿就在你的頭頂上;低頭俯瞰腳下,雲海就在半山腰繚繞瀰漫。“紅日”後的“近”字,“白雲”後的“低”字,都極準確地襯托了華山的偉岸與陡峭。這裡小詩人用誇張的手法,在詩中沒有直說華山峭拔險峻,雄渾蒼茫,而是借用日月雲霧,烘托華山的神秘高深。

王樹山書法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雲低-詠華山詩賞錄

這首詩很值得我們借鑑,一是在對仗方面,工整、嚴謹,自然天成,沒有刀斧痕跡;二是選字方面,特別精準,不露任何痕跡就襯托了華山的高聳、巍峨與陡峭,如前兩句中的“只有”、“更無”和後兩句中的“近”、“低”,都用得十分到位,精當絕妙。無論對仗修辭手法的運用,還是遣詞煉字的功力,都非常好。全詩描寫華山的景色,人在頂峰,群山白雲都在腳下,頂天立地,氣象萬千。句意明晰,語言精當,氣象闊大,僅用二十個字就道出了華山的雄偉峭拔,是一首難得的好詩。一點不像是七歲孩子寫的。

王樹山書法 舉頭紅日近 回首白雲低-詠華山詩賞錄

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聖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於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王樹山書法 內容源自網絡 請書友鑑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