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前3种“节俭”行为,并不是好事,长大后很可能没出息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长们从小就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懂得节俭,但是过度的灌输“节俭”的思想,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记得小学的同桌就是一个很节俭的人,甚至可以说是过分节俭了,带午饭来吃也舍不得吃菜,草稿纸写得满满的也还要挤出位置来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期中考试的那天,她早上来到学校很高兴地向我炫耀着她在校门口小摊那里买的5毛钱两只的黑色水笔,她在考语文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拿出来,但是没写几个字就听到她的尖叫声,原来是笔尖的圆球掉了出来,漏了她一整个试卷和裤子,那时候给我的感触很深——千万不要贪小便宜。

孩子6岁前3种“节俭”行为,并不是好事,长大后很可能没出息

虽然随意挥霍、铺张浪费的习惯不好,但是孩子们在某些事情上过分节俭的话,家长们就要引起重视了。

1. 节俭饮食

之前听一位超市工作的朋友说,那天她被安排了促销酸奶的任务,有试吃的活动,为的就是让顾客尝尝味道,喜欢的话再买回家,但她那天看到一个奶奶带着来的五六岁小女孩,来来回回尝了4遍,最后也没买。虽然这种试吃为了体验产品,没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家长们不能自己带着孩子来“蹭吃蹭喝”,长时间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对试吃产品“情有独钟”,在小的时候会被认为是贪吃,但长大之后就会被认为是“没出息”的表现,所以家长们要杜绝孩子这种行为,不让孩子养成占小便宜的节俭。

孩子6岁前3种“节俭”行为,并不是好事,长大后很可能没出息

2. 节俭生活用品

或许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们都会把亲戚的旧衣服给孩子穿,因为小孩子长得快,买太多衣服的话也是浪费,虽然这是一种节俭的行为,但是家长们一定要提前跟孩子说明为什么要穿“旧衣服”,不是因为他不值得,而是因为这是一种环保、节俭的行为,当孩子长到一定年纪的时候,就要改掉这种行为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的自尊心也开始增长,如果他还是一直穿的别人的旧衣服的话,很容易会让他产生自卑的心态,严重的还会影响他的价值观。

3. 节俭出行

很多地方有“一米二以下儿童免票”的优惠政策,但我们也在地铁、火车站经常能看到一些小孩子故意蹲着走路,甚至还有些是家长让他们这样做的,就只是为了省那几块钱的车票,损害的却是孩子的自尊,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会感到紧张、不安,长期如此的话也会让孩子养成说谎、不诚实的坏习惯,得不偿失。

孩子6岁前3种“节俭”行为,并不是好事,长大后很可能没出息

“过度节俭”的孩子会养成什么样的性格呢?

1. 斤斤计较、没有同情心

“过度节俭”的孩子只会让孩子变得斤斤计较,遇到事情喜欢钻牛角尖,而且没同情心,不能跟别人共情,不理解别人的的难处,这样的孩子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

2. 自卑、被别人瞧不起

孩子经常做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节俭”的话,很容易让别人瞧不起,进而感到自卑,不自信,这样很不利于他们在日后的发展。

节俭是必要的,但是过度的节俭是不可取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节俭的时候也要把握好一个“度”,发现孩子有以上几点过度节俭的表现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制止,及时纠正过来,不然影响孩子的可不是一时半会,而是一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