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我很高兴河南人民没有忘记李伯安

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8年5月2日,当代杰出的人物画家李伯安先生与世长辞。


李伯安先生生前是河南美术出版社副编审,曾策划编辑了大量优秀获奖图书。在做好编辑工作之余,他还创作了“太行山”系列等大量水墨人物作品。特别是在他生命最后,历时十年创作了《走出巴颜喀拉》这幅“中国美术史上最富民族精神、最具震撼力的史诗性水墨人物长卷作品”,把20世纪中国水墨人物画推向了新的高峰。


2018年,著名文化学者、作家冯骥才先生接受《河南日报》记者采访,高度评价了李伯安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转眼之间,李伯安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2周年。先生音容宛在,精神永恒!我们重温冯骥才先生的访谈,感慨万千,适逢《逝者如斯——画家李伯安资料续集》出版,谨用为代序。


冯先生理解李先生,读者读冯先生文字,想见李先生生平,必有感焉!


冯骥才:我很高兴河南人民没有忘记李伯安

冯骥才(左一)、陈钰铭(左二)、黄天奇(右二)、乙丙(右一)在中国美术馆李伯安画展上


(本文是《河南日报》记者专访冯骥才先生,作者冻凤秋)


20多年了,冯骥才一直惦念着画家李伯安和他的《走出巴颜喀拉》。


5月22日午后,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那座满墙爬山虎、绿意葱茏的高大建筑里,在那间散发着古雅书卷气息的会客厅里,76岁的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搁下手头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搁下古村落保护的诸多事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得知河南美术馆正在举行李伯安画展,他说,我很高兴河南人民没有忘记李伯安。河南本来就是文化大省、文化强省,中州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腹地,能看出自己的宝贝,懂得珍惜本土的英才。因为这个展览,我对河南充满敬意。


20年来,李伯安及其创作的《走出巴颜喀拉》得到河南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评价为以工匠精神倾注心血打磨精品的杰出典范。画作曾相继在洛阳、北京、上海、郑州、广州、深圳、包头、太原、西安、重庆等地展出,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每年,省委宣传部和社会各界都会组织相关的画展、研讨会和纪念活动,河南美术出版社相继推出《李伯安画集》《逝者如斯——画家李伯安资料集》《李伯安水墨人物长卷〈走出巴颜喀拉〉及其手稿》等。在李伯安去世20周年之际,为期一个多月的“20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李伯安作品展”在河南美术馆举行,这是建馆以来规格最高的展览之一,开幕式和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画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对李伯安的艺术及其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问:展览结束后,能不能把《走出巴颜喀拉》复制品长期陈列?他又问:能不能有一个家,一个李伯安美术馆,可以永久地展示这幅经典作品?这是他的心结。

冯骥才:我很高兴河南人民没有忘记李伯安


自1995年与李伯安初见,只不过一面之缘,只不过看了画作的放大照片,冯骥才就直觉到一种天才的气息,他认为这是一位当世非常伟大的艺术家。他鼓励李伯安画下去,承诺画作完成后为他在中国美术馆办画展。


那时,他甚至想写一本《李伯安传》,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贝多芬传》那样,以一个画家的角度,用画家的感觉,写出画家李伯安心中那些“大太阳的夏天,刮风的夜里,流动的光,闪烁的星辰……”,他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那么激动,后来,当他忙于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身陷在千头万绪的事物中时,他觉得自己是在漩涡里,成为一个思想的机器。他挣扎、痛苦、焦虑,他觉得自己像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那个在奶罐中苦苦挣扎的老鼠。但正如故事中所写,在这不断的挣扎中,奶竟然变成了奶酪。他由此意识到,对艺术家来说,向着艺术高峰攀登是困苦的,但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会有灵感的突然降临,会有才情的闪亮爆发,这是只有真正纯粹的艺术家才会得到的快乐。


3年后,当得知李伯安因为连续数小时作画,累倒在画室门口,留下未完成的杰作时,他震惊,痛心,惋惜。那时,他和李伯安一样,深受颈椎病之苦。几米远的路都不能走,有一次,晕了8个小时,感觉天旋地转。但奇怪的是,等李伯安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时,他的颈椎病竟然奇迹般地被医好了。他约了几位朋友一起去看画展。他看到画家的血肉和灵魂都融进了这幅画里,他看到中华民族灵魂的深刻呈现,看到黄河文明的浩荡闪耀,他挥笔写下《永恒的震撼》一文,他断言:在中国人物画令人肃然起敬的高度上,站着一个巨人。

冯骥才:我很高兴河南人民没有忘记李伯安


在冯骥才心目中,李伯安就是一个无比纯粹的艺术家。在艺术市场化的当下,画作的价值和市场价格并不对等,当很多人放弃对艺术本身的专注和追求,而去学习各种炒作技巧时,真正的经典就会被忽视,被冷落。也因此,李伯安的巨作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在他看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大厦是要靠一些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作家、艺术家来支撑的,任何时代的创造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经典。我们理应把《走出巴颜喀拉》放在文化的金字塔塔尖上。它诞生在有着悠久灿烂历史的中州大地,它也理应在这块土地上被珍视,珍藏。


过往的20年,冯骥才数次呼吁建立李伯安美术馆,他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件事做成!这比举办一两个文化节、文艺晚会,比搞一般的文化设施要更有意义!


他期待不只是美术界,不只是文化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来关注、支持这件事。

起身告别的时候,他眼里怀着希望的光。


冯骥才:我很高兴河南人民没有忘记李伯安

宏承号 素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