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回到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嘉禾夫子

閩南書洋塔下,沿途山路十八彎。過山丘,忽見峽谷清流,石橋拱砌,土樓錯落,炊煙裊裊,儼然一處遺落山裡的江南小鎮,不禁讓人眼目一新。

塔下土樓最早修築於明代,小小村落,至今仍有四十幾座土樓,其中聞名於外的,是塔下開基祖張氏宗祠的“德遠堂”,大殿橫樑上鐫刻著宋代朱熹的警世名言:"子孫雖愚,詩書不可不讀;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德遠堂前月池邊,圍拱矗立23根石龍旗杆,用以旌表張氏族人獲得功名的佼佼者,石龍旗杆上鐫刻著獲功名者的姓名、世次、具體功名、年代科次、官銜品位爵位及立石龍旗杆的年代等文字;石旗杆頂端,文以筆尖,武以坐獅,石旗杆的龍形雕飾精美,高聳如雲,人人仰望而緬懷先賢。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距離德遠堂不遠,便是隱於村內的青普文化行館,坐落在這個積澱四百年深厚歷史底蘊的古村裡。繞過路邊的圓土樓民居,沿河邊石階前行,左側夯土牆綿延,右手溪水清澈,雖然久旱不雨,依然有足夠的泉流供無憂的鴨子們覓食戲水。

跨進一棟門楣書有“東方紅”的土樓門,裡面豁然開朗,靑普塔下行館由“稻孫樓、文選樓、耀東樓、和源樓、會源樓”五座土樓組成,外加一條巧妙設計的長廊,圍合起了一個寬敞向陽卻又獨立的共享庭院,鵝卵石步道,幾株尚未被山裡霜風催黃的小楓樹。院中小坐,幾人閒坐品茗,聽風起沐陽光聞鳥聲,那是何等的愜意。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幾座土樓裡,各留出了充裕的公共空間,或為書房,或為茶室,或為手作課堂,或者乾脆就做成微型的塔下客家民俗文化展館,二樓安靜隱蔽的土樓空間,才是客人客居的去處。

茶空間裡,年輕的雨墨館長殷勤沏茶待客,這裡的高山鐵觀音被稱做“紅美人”,又道是“七泡有餘香”。幾杯茶喝下,雨墨拿出他的幾隻私藏茶壺陶杯,龍膽石瓢,各有趣味,興起時還隨手彈幾段古琴。雨墨原來是大理人,隨青普文化輾轉多地,憑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年紀輕輕,卻已身體力行,將文化生活美學融合一體。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在行館門口接待臺邊的水牌上,寫著下午將有兩場文化體驗課,課程有手繪塔下、手作酸柑茶、手作陶器、製作客家點心等,也可以參與塔下漫談、走訪田螺坑,這樣的藝文體驗項目,很受客人的歡迎。跟著導師去體驗當地的民俗風情,讓一個塔下山村的幽居旅程,平添了許多愉快的感受,給人留下美好的回味。靑普聘請熟知本地歷史、民俗、非遺、藝術的名家,以講解、製作、偕遊等形式,使度假者全景領略行館所在的風土、風物、風情。

坐在土樓客房的露臺,眺望對面層巒起伏的山嶺,眼底群山擁抱裡的土樓村落,正是秋意漸濃的時節,遠遠近近的,那些紅色點點是熟了的柿子樹,就跟星星一樣,閃耀在陽光下的房前屋後與山坡上,青普行館的姑娘們,乾脆採一枝柿子果實,當做插花插在竹簍裡,竟也別有一番風致。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糯米竹條泥漿壘築的三合土牆,黑瓦,青磚,木雕,是客家土樓的基本元素。靑普行館完好的保存了這些客家文化的基因,他們致力於在自然和人文景觀俱佳的山水勝處,提倡一種身心迴歸寧靜、追求美好內心感受的度假生活,融合文化與度假休閒方式,把許多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在“回到原初”這個理念中來。

經常有人提到“鄉愁”,其實,身在北上廣深的人們似乎只有愁沒有鄉。因為這個鄉,已經被現代化的鋼筋水泥和天南海北的陌生人佔有。從本質而言,我們大多都是遠離故土又不能回去的人,對家鄉的懷戀只寄託於那一絲絲的氣息,那些鄉音或家鄉美食或家鄉一磚一瓦的印象,都在不經意間拉扯著我們的神經。客家土樓,便是客家人故土記憶中的綿長鄉愁。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青普選擇了在南靖塔下村的客家土樓打造文化空間,保留客家人的生活元素:天、山、田、水。景觀部分,充分尊重土樓建築實體和村落自然環境,最大程度保持周邊道路、河流以及街巷空間不變,還原土樓風格、保留土樓原有的老物件,無處不彰顯客家文化的特徵:阿媽阿公、土樓佳餚、老物件、土樓老照片、土陶花瓶、客家茶葉、客家新藝術,滿足了人們在土樓中實現度假的需求,同時在土樓中通過一系列藝文體驗課程,向客人全方位展示“遷徙文化”,讓人們對客家人、客家文化、客家精神有更直觀深刻的瞭解。

每逢塔下村的夏夜,便是攜親子觀賞螢火蟲的季節,走在鄉間小道上,看螢火蟲星星點點,彷彿走進了一個歡樂的童話世界一般;

塔下的物產豐富,有紅薯、芋頭、竹筍、高山茶,由此衍生出的客家美食小吃,絕對讓你讚不絕口。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住在這裡,推門可見土樓人家的尋常日子,大家在溪水潺潺間淘米洗菜,翠竹勁松間裊裊炊煙,在自然生態中自由的生活。

正如青普的創始人王功權說“青普倡導回到原初,回到大自然的原初,回到心靈的原初。然後真正的在目前紛繁的生活中做出一些選擇。或者是有這樣一種嘗試,使自己活出智慧和自由。”

迴歸自然與心靈的原初:訪塔下青普文化行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