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下”到“线上”,疫情下电子健康卡的实战

导读:

电子健康卡改善传统诊疗卡的弊端,在疫情期间小试牛刀,通过各种便捷功能成为线上诊疗服务的一把好手,在实践应用中收获了良好的反响。


01

疫情推动了传统就诊卡的转化


从“线下”到“线上”,疫情下电子健康卡的实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医院成为了交叉感染的高危地区。人们为防止人群在医院聚集,避免交叉感染,急需将线下就医就诊流程转化到线上进行。作为线下就诊主要载体的传统就诊卡掣肘于两大因素,在疫情期间几乎彻底失效:

功能性:传统就诊卡采用“线下发卡”的方式,使用功能仅限于线下挂号、缴费等,无法形成一体化的诊疗流程,应用场景较少。疫情期间,传统就诊卡因缺乏预约诊疗、预约住院等功能,无法实现人口有序分流就诊。

效率性:传统就诊卡“一院一卡、互不通用”,使用效率低下。疫情时期正逢春节,人口流动性大,许多人不在经常居住地。当突发疾病或慢病需复诊时,由于传统就诊卡不通用,医疗服务需要从头再来,重新检查建档诊疗。

事实上,传统就诊卡的“失效“并非是传统就诊卡本身失去作用,而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的一个必然结果。疫情突袭作为一个诱因,让传统就诊卡的弊端暴露得更为彻底的同时,也促进了传统就诊卡向电子健康卡的转化。


02

小试牛刀


从“线下”到“线上”,疫情下电子健康卡的实战

电子健康卡

早在2017年12月,第一张电子健康卡就在江苏问世;2018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由于就诊总人数有限,传统就诊卡线下使用也相对便捷,致使电子健康卡平日里的使用效率并不是特别高。而疫情仿佛一支催化剂,催化了电子健康卡功能实际应用场景,同时也开拓了一些新功能。

  • 疫情下,电子健康卡的“实战”

①电子健康卡一改传统就诊卡的功能局限,充分发挥自身的“线上”功能,通过线上问诊、预约挂号、预约住院、缴费等功能,形成一体化的诊疗流程,在疫情期间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大部分就诊程序,促进人口有序地分流就诊,大幅度避免交叉感染。

从“线下”到“线上”,疫情下电子健康卡的实战

②目前,湖南全省193家医院还通过实现电子健康卡平台管理升级,将电子健康卡与健康码相互对接。通过识别个人健康二维码,实现个人防疫健康信息审查。

从“线下”到“线上”,疫情下电子健康卡的实战


  • 打破医院的围墙


从“线下”到“线上”,疫情下电子健康卡的实战

医院发展历史悠久,各类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但由于系统陈旧,各个系统都处于分散开的情况,信息难以互联互通,难以进行整合与交叉融合。在此情况下,患者的电子病历也只能存留在单个医院内部,跨院就医需重新检查建档诊疗,大大增加了就医成本。


电子健康卡通过集成建卡接口成为一个”适配器“,实现医院服务自动接入,建立用户在卫生健康领域的统一身份标识,并串联用户原来在每家医院内建立的标准各异、不能通用的身份ID,保证用户在跨院就医的时所用的是唯一ID,实现实名核身。


同时,通过健康卡跨域主索引标识和授权安全机制,可以有效汇聚形成用户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记录,有助于打破医院的围墙,有效地整合数据资源,实现跨院就医。疫情期间,对不在经常居住地的患者就诊提供了便利,实现了健康连续服务。


  • 公共卫生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恭伟指出,“电子健康卡(码)不是新发一张卡片,而是一项互联网服务。”它能够基于互联网平台,提供免费首诊通知、随访预约、疫苗接种预约、健康档案调阅、建档提醒等互联网服务。用户能够通过一系列查询、预约,享受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了解健康知识、防治疫情提供了服务保障。


03

逐点击破

从“线下”到“线上”,疫情下电子健康卡的实战

现阶段,传统就诊卡已不适应当下就诊需求。电子健康卡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在下次危机来临之时继续大展拳脚不失效。

  • 推进”电子健康卡+社保卡+金融卡“融合
从“线下”到“线上”,疫情下电子健康卡的实战

落实电子健康卡”一卡通”的功能,才是未来医疗发展的方向。电子健康卡和社保卡是看病就医的重要载体,在互联网诊疗的大环境下,若能将电子健康卡与社保卡融合,能够更快为应对危机情况保驾护航。

据悉,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将社保卡与电子健康卡相融合。这大大地打破了传统就诊卡应用场景不足且没有强制力的弊端,推广了电子健康卡的使用,高效便捷地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提高就医就诊效率。同时,也为电子健康卡的多卡融合奠定了技术基础。

而通过电子健康卡与金融卡的融合,能够有效地打通医疗与银行的服务通道,促进实现用户快速实现自费支付与医保报销,完成结算支付服务。


  • 优化电子健康卡应用环境


疫情突袭宛如一支催化剂,给电子健康卡狠狠地扎了一针,让它在实践应用场景开始丰富起来。但是,若失去这一诱因,电子健康卡何时才能“升级”还是未知数。我们一直在设想电子健康卡的应用场景,但是却很少能够实现,主要还是受制于以下两个原因:


数据繁多、接口冗杂

从“线下”到“线上”,疫情下电子健康卡的实战

医院发展历史长久,医疗数据与日俱增。但是,由于医院系统老旧,数据资源局限在各自的业务系统内,没有统一存储,全院的数据标准规范有待统一。同时,医院系统由许多独立的系统构成:HIS、LIS、PACS……各个系统各行其事,接口冗杂,难以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在此情况下,电子健康卡的“线上诊疗全流程”开发成为技术难题。

优化接口,合理的提取、存储、分析数据,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是解决这个技术难题的重要切入点。实践中如何应用,值得我们探究。


厂商壁垒

从“线下”到“线上”,疫情下电子健康卡的实战

目前情况下,大多数医院各个医疗信息系统的供应厂商都有所不同。医疗机构受制于厂商,厂商对于医院需求的响应不及时,医疗系统之间信息互通只能依靠点对点的接口沟通,独立地栖居在自己的领域内,平台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医疗智慧的愿景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当电子健康卡需要开拓新功能时,受利益的驱使,厂商拖延甚至拒绝配合改造的事情时有上演。

从“线下”到“线上”,疫情下电子健康卡的实战

从电子健康卡的应用环境可以看出,在医院数据繁多、接口冗杂、厂商壁垒的大环境下,跨院跨域就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有实践应用中逐点击破,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做到信息的互联互通,才能真正做到数据资源共享,让医疗信息化改革走得更远,智慧医疗才能踏上新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