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公民同招”?民辦學校為啥要“審批地招生”?


何謂“公民同招”?民辦學校為啥要“審批地招生”?


何謂“公民同招”?


何謂“公民同招”?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張舉範解釋稱,“公民同招”是指公辦民辦學校實行同步報名、同步招生,其基本要求是公辦民辦學校同步開展登記報名、入學錄取、註冊學籍等工作。“其實,‘公民同招’,並不是新生事物,也不是陝西省獨有的。”張舉範說,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實行“公民同招”“電腦隨機錄取”,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改革要求,全國一盤棋統一執行。


張舉範告訴記者,《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第十七條,在“完善招生考試製度”中明確提出:“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他說,在國家層面,教育部在2018年、2019年做好普通中小學生入學通知中,都強調了要推進“公民同招”。

縱觀全國,目前各兄弟省份出臺的相關文件,也都明確了實行“公民同招”


“實行‘公民同招’是讓義務教育迴歸本位。”張舉範認為,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是基礎性、公益公平性以及強制性。他說,實行“公民同招”,才能真正讓義務教育迴歸其本位屬性。“公辦”、“民辦”只是舉辦者不同,義務教育的基本屬性不應因為舉辦者的不同而不同,理應“公民同策”。在他看來,對於學校而言,實行“公民同招”將為義務教育學校健康發展創建綠色生態環境。簡單來說,就是在生源基礎相對均衡的情況下,學校辦學的好與不好,更多的取決於“辦學的水平”,也就是學校的辦學理念、師資水平、管理水平等,而不是“掐尖”來的優質生源。


民辦學校為啥要“審批地招生”?專家這樣說~


為什麼要作出“審批地招生”的規定?劉鵬說,除了“免試”以外,“就近”入學也是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的一個基本原則。公辦學校已經實行了劃片就近入學政策,民辦學校雖與公辦有所區別,但總體方向也是要引導家長和學生不盲目擇校,實現相對就近入學。
“上學問題有一個劇場效應。”劉鵬解釋稱,一個劇場,大家都在看戲,每個人都有座位。忽然,一個觀眾站起來看戲,周圍人勸他坐下,他置若罔聞,於是周圍人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來看戲,最後全場觀眾全都站著看戲。一方面,很多擇校的家長抱怨說,上學特別遠、孩子特別累、接送孩子不方便、在學校附近租房子令生活成本大大提高等;但另一方面,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一些家長也捨近求遠、花費巨大成本擇校,最後,家長和孩子們都非常疲憊。


劉鵬說,現在,政府在提升公辦學校硬件方面做出了很大投入,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師資方面,則通過“名校+”教育聯合體、大力招聘優秀教師等方式,解決師資不足問題,進一步提升師資水平。但是,當前各校的生源還是有差別的,政府制定“審批地招生”政策,就是為了避免家長和學生過分、盲目地擇校。


“在這個劇場效應中,家長和學生也是教育公平的參與者,不能只是一味地抱怨吐槽,看不到政府的投入和教育的改善。”劉鵬認為,實事求是地講,教育公平問題不僅是陝西、也是全國各地都需要破解的難題,而破題、解題需要一個過程。“我們看到了政府的決心、信心、努力和效果,也需要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參與。這個過程一定會有‘陣痛’,有待於一些公辦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大力提升,達到家長們的預期,才能真正推動教育公平的實現。”


解慧明認為,“審批地招生”對於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具有重要意義。只有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平等發展、相互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良好格局才會逐漸形成。


解慧明表示,招生入學政策的改革,使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都做到了“有教無類”,對於堅持教育的公益屬性、突出民辦學校的育人功能、強化民辦學校自身的社會責任、讓民辦教育迴歸教育本源、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學習負擔、樹立科學的教育觀、促進教育公平和中小學生全面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民辦“搖號”“搖”出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


陝西省政協委員、陝西學前師範學院區域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王越群認為,“公民辦同招”打消了部分家長在選擇學校報名時的僥倖心理, “民辦學校提前‘掐尖’的路封住了,只能抓好教學質量,公辦也可以有更好的生源,從而使公民辦都強,實現義務教育協調優質均衡發展。”王越群說。


“電腦隨機錄取”在王越群看來是對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通過“考試”和“變相考試”招生辦法的徹底改變,學生再也不用為應對“幼升小”或“小升初”掉進題海戰裡而發愁。他說,隨機錄取兼顧了基礎教育的公平與質量。“‘搖號’的最大特點就是隨機性,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以相同的概率被抽中,避免了好學生集中在某一個學校,從長遠來看,絕對有利教育資源的均衡化,有利於教育公平

。”王越群說。
以前“掐尖招生”的甜頭,讓部分民辦學校看重眼前利益和所謂的學校名聲,導致的後果是對學生未來發展帶來的潛在危害。一些家長也為孩子上名校而不惜用“大劑量”應考做題折騰孩子,孩子雖然可能會考上所謂“理想的”義務教育學校,但可以預料的是,等孩子長大後身體垮了、精神怠了的悲劇也在等著去驗證。


“相反,黨和國家關於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法規,出發點和落腳點則是國家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戰略目標能否落實的問題。”王越群說,陝西省對今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管理政策變化中提出的內容與黨和國家關於深化新時代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目標及方向完全一致。王越群認為,不管是黨和國家深化義務教育學校改革的重大舉措,還是陝西省教育廳發佈的新政策,都是義務教育學校在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和培養什麼人方面,迴歸大政、迴歸本真、迴歸規律、迴歸常態的正確之為

劃重點


關於此次入學政策發佈引發的討論層層迭起,不少家長也認為政策公平,義務階段教育就該貫徹有教無類,平均優質的資源。“我們相信,相關政策的出臺,核心還是為了優化教育生態,均衡教育發展。”


以後家長就不能簡單地依靠生源優勢來選擇學校了,而要根據各個學校的理念、特色等是否與自己孩子一致來選擇。“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生源條件下,每一所學校都會盡最大的能力,把孩子培養成更好的自己,這樣家長也就沒有擇校壓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