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画的形成与发展

仕女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源远流长,最早要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当时的石刻与铜器上都有以人物为题材的作品,但还称不上是绘画。而以妇女为题材的绘画则更是少之又少,汉代的《人物龙凤帛画》《凤夔人物帛画》和北魏木板漆画《舜后母烧廪》、《帝舜二妃娥皇女英》等,也都不是画在纸绢的卷轴仕女画。

仕女画的形成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是仕女画的早期发展阶段。表现题材主要是以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为主,这类形象的原型一般来自于诗、赋等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东晋顾恺之根据曹植《洛神赋》诗意创作的《洛神赋图》和以古代贤妇为题材的《女史箴图》(宋人摹本),这个时期的画家,在塑造仕女形象方面虽有一定的水平和成就,但表现手法仍处于萌芽状态.这也表明以妇女为题材的仕女画已初具雏形。

仕女画的形成与发展

仕女画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出现是在唐代。以张萱和周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仕女画家把仕女画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它成为一个可与山水、花鸟画并列的单独画种。传世名画《簪花仕女图》《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这时的画家在造型上更注重写实求真,女子脸型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健壮,气质雍容高贵,展示出大唐盛世下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这种美已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并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同时仕女优美的形象也被运用于佛教美术中(包括壁画和卷轴画),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仕女画的形成与发展

五代时期的仕女画发展空前繁荣,以周文矩、顾闳中、杜霄、、阮郜 等为代表的优秀画家。不仅继承了唐代仕女画的优秀传统,在人物造型上也更趋完美,体形逐渐有胖变瘦;脸型有圆形逐渐变成椭圆形;下颏开始变尖,在用笔、设色等方面更加成熟,并形成了五代凝重隐艳的仕女画风格。为仕女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阆苑女仙图》等。

仕女画的形成与发展

宋代政权相对稳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在仕女画的创作上承袭了唐、五代兴盛之势而又有所创新,尤其是在题材方面,其表现范围已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宽泛地步。除宫廷贵族妇女、神话传说中的女子外,生活在最低层的贫寒女子也开始为画家们所关注。在设色上除了保持唐五代浓艳富丽的风格外,又出现了着色与白描相结合的“浅绛”画派,给仕女画增添了新的光彩。人物造型严谨,形体比例准确,体态生动自然。 宋代仕女画更趋于故事化和风俗化,但在人物造型方面仍然注重写实,对人物的感情刻画也较五代更为细致。如《文姬归汉图》,画家全力刻画 文姬内心的悲痛,同时从构图和背景上下功夫,更加深了亲人离别的气氛。又如宫素然的《昭君出塞》卷,以呼啸的北风作衬景,生动的表达出昭君出塞时的哀怨心情。这种写实风格为五代画家所不及。 期间的代表作有:《七夕乞巧图》、《半闲秋兴图》、《妃子浴儿图》、《孟母教子图》、《昭君出塞图》《文姬归汉图》等。

仕女画的形成与发展

宋代还盛行白描人物画,画法以勾勒为主,运用丰富的笔墨渲染技法。尤其是李公麟的白描人物最为突出,《维摩诘图》》是他的代表作。牟益的《捣衣图卷》也是完全用水墨渲染而成的白描仕女画。这种技法一直流出到元代。

仕女画的形成与发展

元代作为蒙古贵族统治时期,特殊的社会现状和民族冲突,令画家们避居山野,倾心于抒发隐居情怀的山水画创作,由此而导致元代仕女画呈衰退之势。画家的作品大都因袭前人的旧套,脱离现实生活,这是与当时士大夫阶层画家逃避现实的”遁世“思想分不开的。如赵孟頫的《吹箫仕女图》、钱选的《并笛图》和《杨妃上马图》、王绎的《游春仕女卷》、任仁发的《炀帝夜游图》,都属这一类作品,期间以民间画工为代表的作品却充满生命力;永乐宫壁画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仕女画的形成与发展

明代是封建社会的政权稳定时期,也是文人画的繁盛时代,仕女画在文人画家的积极参与下获得极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仕女画从人物造型来看,面型较清瘦,但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持了元代仕女画椭圆的脸型。在设色上也有浓艳转向浅淡 。由于写意技法的盛行仕女画家也分为工笔与写意两派,以仇英为代表的画家专攻工笔仕女画;唐寅、吴伟等专用水墨表现写意仕女画。由于写意画挥洒自如,笔墨酣畅,在明代仕女画中占有较重要的位置。 还有陈老莲和崔子忠两位画家,他们是明清人物画变形风格的创立者和代表者。尤其是陈老莲,他的画对清末的任渭长、任阜长、任伯年有很大的影响。

仕女画的形成与发展

清代受文人画的影响,相习成风,产生了大量的公式化和病态美仕女画作品,尤其是以改琦、费丹旭为代表一些画家在创作上脱离现实,并以弱不禁风的仕女体态为审美标准,仕女被画成削肩、尖脸、柳腰的纤弱形象。 清末自"三任“在画坛出现后,仕女画有低潮又转为高潮。”三任“中最后一位任伯年,继承了陈老莲的人物变形风格,并加以发挥和创造。他对人物的塑造有高度的概括力,既能准确地造型,又能运用变化莫测犹如草书的笔法,生动的刻画出人物的个性。

仕女画的形成与发展

建国后在以徐燕荪,陈少梅、王淑晖、黄均、潘絜兹、刘凌沧、华三川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仕女画家引领下,这一画种出现了空前繁荣,并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

仕女画的形成与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