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懂得这三点,员工越哭越麻烦

人在职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懂得这三点,员工越哭越麻烦

一、导读

做父母的都知道,当自己的宝宝饿了、渴了,又或是尿了,都知道通过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宝宝一哭,做妈妈的都要抱起来先喂奶。

社会学角度来说,宝宝通过哭声来吸引父母注意,以获得自己生存所必须的营养,而那些会哭的宝宝,往往都能获得更多父母的奶水,因为父母认为哭的宝宝是不是没吃饱。

心理学角度来说,父母给予爱哭的宝宝更多奶水,就要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奶水喂的多付出的就多,心理上也必须更加偏顾这个宝宝,只有心血付出与心理喜欢相平衡,父母的内在认知才不会有失落感。

后来,有人就把这个理论照搬照套到职场,既然爱哭的孩子有奶吃,那爱叫唤的员工理应受到领导更多的偏爱。实际上是这样的吗?

小李看着手机上的短信,显示发了10000块的年终奖金,而跟他同样职位的员工却发了3万块钱,小李认为不合理,于是去找领导理论,问为什么自己的奖金这么少。领导黑着脸说道:你还好意思说,他们去年都完成了销售业绩,就你还差一大截,能给你发就已经不错了,你要是想多拿奖金,今年就应该更加努力的提升销售额,要是再不好好干,公司年底就会把你给辞了,你信不信。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职场中,会叫唤的员工并不一定能得到更多领导的偏爱,其实,仔细分析一下,“爱哭的宝宝有奶吃”的理论在职场应用很难行的通,这是有问题的。

人在职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懂得这三点,员工越哭越麻烦

二、“爱哭的宝宝有奶吃”在职场应用中的三个悖论

悖论一、领导不是妈,更不会产奶

领导手中的奶从根本上说,都是由一线员工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领导又不是妈,更不会自己产奶。

悖论二、领导与员工之间没有血缘关系

宝宝与父母之间,是有坚强的血缘关系、伦理关系做支撑,父母宁愿自己饿着,也不会让宝宝饿,宝宝的哭声会让父母觉得撕心裂肺。

而员工与领导之间,只有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两者还是利益竞争关系,劳资对立关系。

所以,员工再怎么叫唤,不仅得不到领导的支持,还会加剧两者关系的紧张程度。

悖论三、员工不能像宝宝那样哭

喝奶的宝宝是婴儿,理应需要大人的照顾,因为他们没有自食其力的本事。

而员工不一样了,员工是有手有脚的成年人,更是一个智力发育齐全的个体,没有理由还要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再说了,不管是真爱哭的员工,还是爱叫唤的员工,在领导眼里,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幸福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而不是靠喊几嗓子就能得到的。

所以,从以上三个悖论来说,爱“哭”的员工很难得到领导的“奶”。不过,很难并不代表不能,要想让“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个理论适合职场人,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1、员工吃奶前要先造奶。

2、员工要学会与领导建立强关系。

3、员工要会“哭”。

只有以上三个关键问题解决了,才会理顺这个基础理论。接下来,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人在职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懂得这三点,员工越哭越麻烦

三、员工该怎样“哭”才有“奶吃”

1、人在职场,也需要“还本付息”,吃奶前要先为公司创造奶。

职场中有句话叫错把平台当本事,意思是说员工做再大的贡献,也离不开公司平台的支持。

其实,平台的资源就像是借给员工的“本钱”,员工有了本钱,才有资本去创造更多利润。

当员工创造完价值后,应该先给公司还本付息,剩余的才能到领导手里,经过领导二次分配,最后才是员工应得的。这种分配方式类似农村的生产承包责任制,当农民春耕秋收之后,都是先交足国家的,然后留够集体的,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所以,员工要想吃奶,就必须先造奶,要根据公司每年下达的业绩指标,尽心尽责的去完成自己的利润,利润达成才是吃奶的首要前提。

2、运用“富兰克林效应”,与领导打造“利益共同体”,建立强关系

共同体本质上都是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可以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心理利益等等。

职场中有句俗话要站队,特别是要与领导站队,不跟领导一条心的员工,结局都不太好。所以,员工要想得到领导更多的资源,就必须与领导建立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领导的价值取向就是员工的价值取向,领导所关注的就是员工所关注的。

要想与领导建立利益共同体,就要学会运用富兰克林效应。

当年,富兰克林还只是一个州级议员,他希望得到一个国会议员的支持,但又不想卑躬屈膝的去求人家。于是想了一个办法,他打听到这个国会议员有一本的古籍书,于是写了一份诚恳的信件,希望能借阅。这个国会议员二话不说就借了,富兰克林一周后归还。从这件事后,他们俩的交情渐渐变好了,而且在很多事情上都支持富兰克林,再后来他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富兰克林说: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

。这就是富兰克林效应。

所以,在工作中,要想得到领导的支持和认可,就要放低心态,请求领导帮助和支持,会让领导感觉到被尊重,更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作为员工,要经常跟领导汇报、请示,反馈自己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听取领导的意见,最好能边听边记笔记,让领导真真切切的看到,员工是打心底里尊敬他。

反过来,员工这样做,让领导也理解员工跟他是一条心,员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领导,双方自然而然就建立了“利益共同体”,产生了强关系。

3、员工要哭的“有理有利有节”,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

哭的有理,是指员工在争取利益的时候,要实事求是,目的是让领导一碗水端平,不能厚此薄彼。

哭的有利,要掌握分寸火候,不要乱来。比如争取利益的时候,要看领导的心情如何,高兴要比生气的时候提效果更好,地点也很重要,私下沟通肯定比公开争取要好,再比如员工刚签完大单,及时跟领导表功,会在领导心中提前占据分配利益的有利位置。

哭的有节,员工心中要有笔账,自己创造的价值该是多少就多少,不可贪多,因为领导手里利益就那么多,往往都是人多粥少,本着有节的原则,争取员工本应得的那部分,多要会让领导反感,认为员工贪心不足,人品会有问题,效果会适得其反。

人在职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懂得这三点,员工越哭越麻烦

四、总结

本文主要讲述“爱哭的孩子有奶吃”理论在职场中应用的三个悖论,并阐述让该理论成立的三个关键支撑条件,简单来说就是想吃奶前就要先会造奶,要学会与领导建立强关系,争取利益时要有理有利有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