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外企、私企,如何选择?

我毕业后依次经历了公务员——外企——私企,根据自身及周围所见所闻,整理一些对比和心得,供大家参阅,也许这样我走过的弯路会成为年轻人跨过去的桥。

入职时心态

A.公务员:财政局好单位,身边亲人、班级同学、网络评论都说这是——“富得流油”的地方,清闲、多金、权力大;工资只是零花钱;混日子的多所以重本毕业的人才更吃香。

B.外企:金融类独资外企,刚从体制内离职急需证明自己的能力,更兼传说中——工作强度大,但高薪、专业性强;人才聚集地,适合拓展人脉网;好平台,适合跳槽。

C.私企:金融类民企,这时候已经过了“听说”的阶段,只想找个对口的、待遇还不错、职位有提升、时间更灵活的地方。

入职后的感受

公务员、外企、私企,如何选择?

A.公务员:没有“富得流油”,基层公务员的工资真的很对不起大家辛辛苦苦考过的试;喝茶看报纸的生活没有,职能部门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还要动不动迎接各种上级检查、填各种监管表,年底决算期连续至少一个月加班到后半夜;奖金?灰色收入?工资只是零花钱?呵呵,我租房子还得靠家里救济呢!

混日子的是有不少,但人才更多(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智商、情商、逆商综合水平最高的群体依然是公务员队伍),除非自己有卓尔不群的实力,否则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领导为什么不顺水推舟选择某局长家的某某公子升职?

B.外企:第一次开会时跟听天书一样,确实专业性很强,但不用怕,外企相应的培训体系也很强大,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成为“成手”;薪资待遇是高于国内同行,但是一开始很低很低,熬过试用期、通过层层严酷考核后会逐步提高,让员工总有一种“再坚持几个月,还能涨点”的期待感,来对抗超强的工作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人才是挺多,但让人感觉有点冷血,个个甩锅高手,这就是“高度职业化”的附属产物吧,总之个人并不想和这里的“职业人”建立多大的人脉网;平台利于跳槽是个相对的概念,北上广深好企业多,自然平步青云,但我所在的二线城市,你会发现压根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企业……

C.私企:没有了公务员的收入拮据,也没有了外企的不分昼夜,但同事圈、客户圈有限,基本一直靠之前积攒的经验不断的重复着,即使积极开拓,受困于公司体量也很难有所突破,长远来看很容易使自己陷入“瓶颈”。

离职时想法

A.公务员:普通家庭出身,面对未来买房、婚姻、生子的压力,真的很难坚持下去,即使可以看到通过个人努力能在35或40岁做到有房有车有存款有职位,但成年时买到童年时心心念念而不可得的玩具,又有什么意义呢?

B.外企:适合单身狗,或夫妻都能真正接受加班的人。跟着公司的节奏走,能力、职位、薪资都会有,但付出的对价是生活。领导给了自己一个去外地支援,之后会平步青云的机会,但为了能和未婚妻留下难忘的婚姻和美好的生活记忆,只能选择离开。高度职业化的外企只有服从或离开。

C.私企:我还在职中……但是宏观形势、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导致大多数私企甚至是某一行业通常熬不过5年,所以危机意识时刻要有,人脉网要有,并且在提高自己软件能力的同时,提高硬件能力也是必须要做的,比如考一些含金量高的证书等。

个人对职业选择的一点建议

A.公务员:首先家里不要求富裕但起码不缺钱;其次若有体制内的亲人更好;再次智商、情商、逆商一定要高;再有是文笔、总结能力强会很有用;还有多一些才艺比如打球、唱歌等有时会带来意外惊喜。

B.外企:适合没有家庭照料等困扰的人,但也要注重个人的硬件提升,不能完全按照外企的套路走,不然走着走着你就会变成一颗螺丝钉。

C.私企:大浪淘沙,永远记得提高自己,不要固步自封。不忘初心,方得本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