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对朱自清的《背影》念念不忘?

为什么我对朱自清的《背影》念念不忘?

朱自清的《背影》,不论是作为一篇描写父子亲情的散文还是作为被网友二次创作的「伦理梗」,都是值得反复推敲与学习的文章。

先说作为散文,《背影》为什么这么经典。

这次我们不用挖着特别深,先顺一下时间线。

文章有两个时间点,一个是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 另一个是文章写作的时间。

文中一句「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这是故事发生的时间,朱自清才20岁。文末的「1925年10月在北京」,结合网上的资料推导出来,文章写作时间是朱自清27岁。

这两个时间点,如果放在当代来说,可以说是正好对应了「大学生」与「工作3、4年的职场人」。

顺完时间线,我们再来捋一下故事的情节。

祖母去世,「我」与失业的父亲相约回家处理家事。在离别前一天,「我」竟与南京的好友游逛。(像不像家长送新生去大学读书,转眼就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住了?)而后,说好事忙的父亲却现身车站,坚持送「我」,并嘱咐好脚夫、茶房,给他们行好小费(再提一点,前文提到的,父亲此时已经失业,家里也欠了一屁股债,而且父亲跟脚夫砍了好久的价钱,像不像刚出车站,拖着一箱行李跟黑车砍价家长,而站在一旁的学生还一脸不屑?)

为什么我对朱自清的《背影》念念不忘?

再往后,离别之际,父亲硬要去站台买橘子,在这段白描中,可谓经典。这里我们就不再多分析,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都做吐了,家里有学生的可以翻一下他们的试卷,重新做一遍,绝对有新的感悟,十、七八岁中学生对《背影》的理解与工作三、五年职场人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

还有文章中27岁的朱自清对20岁朱自清当时行为、想法的评价。

「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完全是一个还未步入社会的青年对社会无知傲慢以及嘲笑父亲迂腐的真实写照。

谁20来岁没有嘲笑过自己父亲呢?步入社会被按在地上摩擦之后才明白生活的艰辛,才明白当年意义风发的小伙子不懂父亲的辛苦,才是真的「迂」!

这篇文章,等过个三五年,再翻过头来阅读这篇文章,又是另一番滋味。

最后,作为网友二次创作的「橘子梗」,玩几遍确实没有新鲜感,如果以后再有人拿橘子开你的玩笑,你就拿出语文课本呼他脸上,这么经典的散文你只会开伦理梗?然后潇洒地留给他一个背影:

请阅读并背诵全文。

为什么我对朱自清的《背影》念念不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