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喝彩》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寻病毒真相开拓传染病放射学新领域

2020年春天,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国的医疗专家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通过病理解剖寻找病毒的真相。专注于传染病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30年、国际艾滋病影像学和传染病影像学的开拓者及学科体系奠基者——李宏军参与到这次抗疫行动中。从艾滋病影像学到传染病影像学,他如何引领中国传染病放射学赢得世界尊重。由北京市委组织部指导并牵头策划,北京电视台承制的全国首档聚焦人才的纪实节目《为你喝彩》,本周三(4月22日)22:00,带您走进影像医学里的“火眼金睛”——李宏军。

《为你喝彩》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寻病毒真相开拓传染病放射学新领域


疫情爆发初期参与病理解剖寻病毒真相 多年临床经验练就“火眼金睛”高效率诊疗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如何能观察到病变?怎样明确死亡原因?没搞清楚病理,就会被狡猾病毒的声东击西所牵制,从而贻误战机。因此,病理解剖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李宏军,现任北京佑安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中华放射学分会传染病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疫情爆发第一时间,李宏军通过对患者遗体的解剖,让他从病理上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临床分期以病理为基础的新冠病毒肺炎影像学分级诊断模式,为医生科学判断肺炎严重程度提供了参考依据。1月31号凌晨,由他牵头主持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指南》在国际上发布,短短两天时间内全世界阅读量达到30多万次,被国家卫健委列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影像诊断的重要指标。2020年3月25日,李宏军通过网络授课,将这份指南分享至全球80多个国家,这将对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抗击这场疫情起到参考作用。

《为你喝彩》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寻病毒真相开拓传染病放射学新领域


在新冠肺炎的诊疗过程中,胸部CT检查作为呼吸系统疾病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快速成像,迅速获得结果,发现异常提前隔离。李宏军,这位专长于传染病放射学的专家,结合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凭借在影像医学领域练就的一双“火眼金睛”,从接触病例到给出判断,仅用几十秒的时间!高效率下识别病患,助力疫情诊疗。李宏军在实践方面经验颇丰,理论层面也从不懈怠。先后获得科技部重大研发专项,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出版中文专著32部,英文专著16部。理论就像武器,病房如同战场,因此李宏军对这次疫情格外重视。

《为你喝彩》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寻病毒真相开拓传染病放射学新领域


实用艾滋病影像学及传染病影像学开创者 守护医者责任与科学家信仰

正如李宏军所说:“影像学是病理的表现,病理是影像的基础”。1998年,李宏军接诊到一位艾滋病患者,当时对于国内大多数基层医生来说,艾滋病还是个比较陌生的疾病。他尝试搜索相关资料,但是当时国内研究文献极少,而且缺乏规范治疗方案,这一结果让他大失所望。于是他暗下决心,要填补中国在艾滋病影像学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这是挑战,更是机遇。从那时起,李宏军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片全新的学术领域。

《为你喝彩》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寻病毒真相开拓传染病放射学新领域


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李宏军收集到23份不同疾病谱的病例,在总结疾病影像不同的表现和诊疗方法的基础上,于2003年率先发表了国内罕有的艾滋病影像学研究论文。2006年李宏军从海外学成归来,他毅然回到之前工作的基层医院,专注于艾滋病影像学的科研工作。可在基层医院开展艾滋病影像学科研谈何容易!艾滋病影像学研究需要解剖艾滋病患者捐献的遗体。通过多年与病人的相处,李宏军的真心换来了病人们的感激和信任,很多病人主动提出愿意捐献遗体,这也让李宏军对于艾滋病影像学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秉承着科学家的信念信仰,为守护这份医者责任,李宏军在医学研究的道路上从未停滞。

《为你喝彩》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寻病毒真相开拓传染病放射学新领域


2007年10月,李宏军作为特殊人才调入北京佑安医院,担任放射科主任。2008年11月,首届全国艾滋病影像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我国艾滋病影像学的诞生,同时填补了国内艾滋病影像学研究的空白。2012年1月,由李宏军牵头完成的课题《艾滋病影像学与病理基础研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012年3月由李宏军主编的《实用艾滋病影像学》专著作为国家标准版本著作出版,以英文版在国际发行。在李宏军的努力下,北京佑安医院放射科已经从最初的7个人,发展到今天的91人,扩建成为医学影像中心,并且完成了传染病放射学学科国际化的建设,丰富和发展了传染病放射学的理论内涵。

所谓登高才能望远,科研犹如爬山,在李宏军看来,中国的医疗影像学不仅要占据山顶,他更希望在这座城市中能有更多的医学人才守住这个制高点,继续寻找更高的山峰。今晚(4月22日)22:00北京卫视《为你喝彩》,带您走进影像医学里的“火眼金睛”——李宏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