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众生相,领略人生百态

名家之所以是名家,就是因为他们在写文方面有很多普通人无法超越的地方,就比如鲁迅,可以三言两语将人物勾勒出来。在文学领域,不仅是鲁迅,这些名家的笔下也都洋溢着不同人物的百味人生。

  • 黑塞《孤独者之歌》中的老学究:

他只是一个弯腰驼背的老人一头散乱的灰发,相当突出的眼睛布满血丝,老旧得令人难题名状的外衣沾满了绿色的污点,老花眼镜低挂在鼻尖,而右手则拿着一根带有瓷碗的长形烟枪,几乎伸长到地板上,他不断将浓厚的烟云吹进早已烟雾弥漫的屋子里。

黑塞的描写是通过描写具体、典型的细节来突出人物。

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众生相,领略人生百态

  • 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同班同学:

他们个个牙齿整齐、衣着干净、说话无聊。

村上春树对于人的描写是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以快、准、稳的手法,急促的勾勒出一个人物大概的样貌,然后以丰富的心理描写充实人物,就像是先缝好皮囊,后再向皮囊里填进丰富的棉絮,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在村上春树的作品里是普遍的存在。

面对镜子,我发现自己的眼睛里泛出蜥蜴般的冷光,表情越来越僵硬麻木,肌肉像合金一样结实,我也越来越沉默寡言。

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众生相,领略人生百态

以及作品中对女性的描写:

冈持节子是一位相貌端庄的小个子女性,有教养,责任心强,对话的回答明确而诚实。

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众生相,领略人生百态

众所周知,张爱玲是描写人物的大师,在早年,她的导师甚至明确指出她的堆砌毛病,而张爱玲自己也说,自己到了晚年还没有改过来,由此可见她对人物刻画之精细。

  • 张爱玲《流言》中对一幅人物画的描述:

这张画里我们看见一个大头的小人,年纪已经在。中年以上了,波鬈的淡色头发照当时的样式长长地分披着。他坐在高背椅上,流转的大眼睛显出老于世故的,轻蔑浮华的和悦,高跷的仁丹胡子补足了那点笑意。然而这张画有点使人不放心,人体的比例整个地错误了,腿太短,臂膊太短,而两只悠悠下垂的手又是很长,那白削的骨节与背后的花布套椅相衬下,产生一种微妙的,文明的恐怖。

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众生相,领略人生百态

张爱玲对人物事物的描写,入骨三分。黑塞的描写倘若单独拿出来欣赏,这种程度莫泊桑也能够写出来。他和村上春树对人物重点是心理和情感的刻画,若说他们是画骨师,那么张爱玲就像画皮师,通过人的面相,直接刻出人物的形象。她的描摹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甚至能从她的作品里看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子。

张爱玲对另一幅画的描写:

一八六四年所做的僧侣画像,是一个须眉浓鸷的人,白袍,白风兜,胸前垂下十字架,抱着胳膊,两只大手,手与脸的平面特别粗糙,隐现冰裂纹。整个画面是单纯的灰与灰白,然而,那严寒里没有凄楚只有最基本的,人与风雹山河的苦斗。

张爱玲的描写大都带有个人情感,所以,她的描写才会这么突出。

  • 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中对奴仆哈桑的描写

他的脸很像木头刻成的中国娃娃,鼻子大而扁平,双眼眯斜如同竹叶,在不同光线下会显出黑色、绿色,甚至是宝石蓝。我依然能看到他长得较低的小耳朵,还有突出的下巴,肉乎乎的,看上去是一团后来加上去的附属物。他的嘴唇从中间裂开,这兴许是那个制作中国娃娃的工匠的工具不慎滑落,又或者由于他的疲倦和心不在焉。

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众生相,领略人生百态

胡塞尼对人物的描写总是虚实结合,通过想象,让人物跃然纸上。

另外一个是咧嘴而笑的外国佬,脸庞像牛头犬,嘴巴叼着香烟,连珠炮般叫嚣了几句。

  •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基季的描写

每当他想起她时,他能生动地想象出她的全貌,尤其是那长着淡黄秀发的可爱脑袋,在匀称的少女肩上左顾右盼,让人感到一股孩子般的清纯。天真的脸部表情加上优美的体态,使她具有特殊的魅力,这一点他清楚地记得。而每每令人意外惊喜的,是她那温柔、安详而诚实的眼神。特别是她的微笑,总是把莱温带进奇幻的世界,令他如痴如醉。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难得的美妙时光。

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众生相,领略人生百态

列夫托尔斯泰对于人物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地描写,而是通过侧面,通过细节,就像是先打好了轮廓,以后的日子里对人物进行一步步的刻画,不急,有的是时间,有的是能够表现人物的事件。

这是对基季怀孕期间的描写:

她的嗓音与目光一样,带有一种温柔、认真的情调,这是始终全神贯注于一种开心的事的人所常有的。

百像皮囊,名家手下的众生相,领略人生百态

对基季帮孩子洗澡的描写:

她一只手托着仰面躺在水中、两条小腿乱踹的胖儿子的头,另一只手用海绵藻擦子在他身上快速地擦着,因而她手臂上的肌肉有节奏地鼓动着。

通过三个时期的描写,可以洞察基季的一生:认真,美丽,务实,正直的女人的一生。

  • 雨果《巴黎圣母院》中对埃斯梅哈尔达的描写:

再不幸的马车里,坐着一个少女两手反绑在背后。她穿着衬衫,长长的黑发纷乱地披在他的脖子上和半裸的双肩上。在这些象形波浪的、比乌鸦的羽毛还乌亮的头发之间,看得见一条灰色的、多结的粗绳子,摩擦着她细腻的皮肤,缠在不幸的少女的脖子上,就像是一条蚯蚓缠绕在一朵花上一样。她的脖子上挂着一个饰有绿玻璃片的小符咒。那些站在窗口上的观众,还能看见车子里面她的裸露的腿,她试着把他们缩藏起来,仿佛是由于女性的最后本能。

雨果的文学作品无疑是伟大的,读他的作品,我们能够很快进入情景。氛围、人物形象、情节都无可挑剔。就像此句中的埃斯梅哈达被游行示众,那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们看着不同的人,也许,我们就是“千面人”。

看着这些名家手下对人物的描写,或许会给我们巨大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