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走出心中孤城,方得清平之乐

如果说,盛唐恰似牡丹,于大开大阖中,尽情挥洒盛世华章气象;那么宋朝便如玉兰,文士治国,气节孤高,格局往往尚欠毫厘。有宋一代,仁宗一朝,华夏国土虽未外拓分毫,帝王亦难言丰功伟绩,但确实让百姓得享清平之乐。

电视剧《清平乐》改变自米兰LADY的《孤城闭》。《孤城闭》取材自宋朝兖国公主夜叩宫门故事。而《清平乐》所叩之门,却是帝王的心门。

《清平乐》:走出心中孤城,方得清平之乐


宋仁宗赵祯的心中孤城:子欲养而亲不待

电视剧开篇,就点出了赵祯的心中孤城:“求而不得的亲情”。十余年不知生母为谁。知悉真相后,却又迫于礼仪,无法将常伴帝陵的生母接回宫奉养;养母把持朝政,按帝王标准教养少年赵祯,母子之间总存芥蒂。围绕生母养母问题,开篇数集,集中勾勒了五处冲突。

第一处:赵祯甫知生母真相,冲动至帝陵寻母,少年意气脱口而出“我不干了,我现在就去打开这扇门,带我娘走,我自己养她。”这场冲突终究以生母李顺容送来亲手抄写的经文,小皇帝赵祯御驾回銮而暂告一段落。

《清平乐》:走出心中孤城,方得清平之乐


《清平乐》:走出心中孤城,方得清平之乐


第二、三处:少年赵祯不甘与生母分离,在朝堂利用范仲淹母丧告假之事,借题发挥,却被大娘娘四两拨千斤地一笔带过。赵祯再次利用憨直的皇后,向大娘娘进献生母擅长的药制蜜饯,矛盾一触即发之时,被任都知以“指桑骂槐”巧妙化解。

《清平乐》:走出心中孤城,方得清平之乐


《清平乐》:走出心中孤城,方得清平之乐


第四处:生母亡故之时,正值各国来朝的重要礼仪大朝会。彼时赵祯已成年,再不复往昔少年意气,只能压抑所有的情绪,履行一个帝国君王应尽的责任。

《清平乐》:走出心中孤城,方得清平之乐


第五处:养母薨逝,八大王灵前披露官家生母另有其人,并认为李宸妃死因可疑。天家无私事,顿时谣言四起,多种“狸猫换太子”的版本众说纷纭。赵祯的做法不愧明君:在群臣众目睽睽之下开棺验尸,明确生母死因无可疑后,昭告天下,从此生母固然得享哀荣,养母亦保全令名。此处可算全剧第一个戏剧冲突高潮。

《清平乐》:走出心中孤城,方得清平之乐


长达70集的鸿篇巨制,开局仿佛温吞水般不疾不徐,唯独涉及赵祯“心中孤城”,节奏冲突才激烈起来。这也奠定了全剧主要的“戏眼”。无论是在母丧之时给以他慰藉的苗娘子,还是年幼失祜,与他同病相怜的小张姑娘(日后的张贵妃),此后都因母亲的缘故,在他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一生中最宝贝的女儿徽柔,也因他对母亲的歉疚,早早许嫁了舅家。

《清平乐》:走出心中孤城,方得清平之乐


盛世的清平之乐:家国与自我的取舍

普通人的成长,是与自我和解的过程。打开那扇门,释放心中的孤城,坦然面对自我,便可更上一层境界。而帝王的成长,则要复杂许多,后续剧情尚未悉数展开,但家与国、君与臣、责任与妥协,重重桎梏下,只怕终其一生,赵祯心中孤城的那扇门,也不能彻底打开。这也是东西方价值观文化差异之所在。试看今日一场新冠疫情的病毒危机,将承平盛世温情脉脉的面纱毫不留情地撕下。中国能在两个月内迅速控制疫情,除了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也仰赖中国传统文化中,舍小家为大家、克己复礼的文化基因。而西方某推特治国的领导人时常的大放厥词,在东方文化价值观中,是不可想象的。

《清平乐》:走出心中孤城,方得清平之乐


2020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注定改变历史。每个人都身在局中,无可或免。是从此“逆全球化”“孤城闭”,还是平稳渡过,仍可得享“清平乐”,且拭目以待。

大风,起于青评之末

相关图片源于网络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