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太没用了”:别让“标签效应”毁了你的孩子

  • “你怎么笨得跟猪一样?”
  • “你太没用了。”
  • “你怎么这么没出息?”
  • “你怎么又尿裤子了?你太丢人了!”
  • “……”

亲爱的家长们,看到这些话,是不是觉得很眼熟?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标签效应”。

昨天,我送诗诗去早教中心上课。当时,老师正在教小朋友们做早操。有一个小男孩,就一直坐在地上,不愿意起来做操。老师过去哄了好几次,小男孩都不为所动。

后来,小男孩的妈妈,将他从地上一把拽起来,然后冲他说道:你看看其他小朋友,每个人都做得那么好,就你一个人坐在地上,你真丢人。

小男孩胆怯地看了他妈妈一眼,忽然“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

这时候,小男孩的妈妈把他抱到怀里,我以为她是想抱起小男孩,安慰他一下。

“你太没用了”:别让“标签效应”毁了你的孩子

令我惊讶的是,她抱起小男孩之后,用两手托着小男孩,稍不留神,就会摔下来那种。

然后她对着小男孩吼道:不许哭,你要是再哭我就松手了,让你摔到地上去。

小男孩用充满恐惧的眼神看着地面,然后用手牢牢地抓住他妈妈的手臂,瞬间止住了哭声。

这样的场景,你们是不是也遇到过?当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我们不是第一时间陪着孩子一起找原因,反而当众责骂孩子,同时给孩子贴上一个独有的“坏标签”。

作为一个只有2岁的小朋友来说,不愿意做早操,根本就不是什么事儿啊。为什么一定要逼他?吓唬他?给他贴上“丢人”的标签?

作为父母,当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是否真正去了解过他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原因让他排斥这件事情?你敢不敢扪心自问一下?

如果孩子本身就比较反对做早操,那么你是不是该慢慢引导他?如果孩子,只是偶尔有一两次,不愿意做早操,那你当众责骂他,会给他以后的成长,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你有想过吗?

“你太没用了”:别让“标签效应”毁了你的孩子

在教育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名叫“未来发展趋势”的测验。

随后,罗森塔尔筛选出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他将这份名单交给了班主任以及校长,并嘱咐他们对这份名单务必保密。

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学生,有部分学生,原来成绩并不是太好。但是,经过8个月后,他们的成绩开始有了明显上升,而且变得自信心十足。

真相是: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都是他随便挑选的。

“你太没用了”:别让“标签效应”毁了你的孩子

什么是“标签”的力量?这就是“标签”的力量!这些孩子的改变,离不开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他的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我们往往以此判定,孩子的性格特征都是天生的。实际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后天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更大。在种种影响因素中,社会评价与心理暗示又占据重要作用。

我邻居家,有个五岁小女孩。做事情很专注,每次她来我家跟诗诗玩的时候,她都会很专注地玩某一个玩具,我让她换个玩具。但是,没过多久,她还是会继续回去玩原来的玩具。

她妈妈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轴。

我听完,大吃一惊!小女孩具有如此宝贵的专注力,居然被她妈妈贴上“轴”的标签。如此胡乱贴“标签”的行为,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你太没用了”:别让“标签效应”毁了你的孩子

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翁格玛丽效应”:

有个名叫"翁格玛丽"的女孩,本来长相一般。

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为了给她信心,从旁鼓励,每个人都对她说:"你真美。"

由此,女孩有了信心,每天照镜子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很漂亮,也在心里对自己说:"其实,你很漂亮。"

渐渐地,这个女孩真的越来越漂亮。


这个效应的本质就是:孩子在心理上认可了某种心理暗示,就会不断地往这个形象去靠拢,朝着这个目标去争取,去努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成他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给孩子贴“标签”,贴得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则会带来可怕的后果,有些“标签”,一旦贴上,也许这辈子都撕不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教育模式。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指责,谩骂,更不要随口就给孩子贴上“坏标签”。

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但是,我们不要去将孩子的错误“放大”。切忌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反复指责孩子,不要让孩子形成“破罐子破摔”的思维。

“你太没用了”:别让“标签效应”毁了你的孩子


孩子是上天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平时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要学会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将这些闪光点拿出来鼓励他,用正面的语言激励他。

如果我们经常给孩子贴“坏标签”,他就会按照你的暗示去表演,演着演着就容易变成真的了。

到时候,追悔莫及的是父母,痛苦一生的是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