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文化价值的加持,造就了关羽成神


“忠勇”文化价值的加持,造就了关羽成神


在中国,历来有文拜“孔圣”、武拜“关帝”的传统以及信仰,尤其是近代,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作为保护神、财神、行业神,来供奉,被人视为武神以及保护商贾的行业之神。被人尊称为“关帝圣君”。


“忠勇”文化价值的加持,造就了关羽成神

关圣帝君

关帝是谁?大家都耳熟能详,三国关羽关云长是也。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在关羽死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关公是中华民族的人伦典范,和道德楷模,被儒家称为“武圣”,道家尊称“帝君”,佛教奉为“伽蓝菩萨”,商界奉为“武财神”,民间尊为“万能之神”。在全球华人及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影响力。近两千年的推崇与传承,关公已从平民成为神圣,其忠义仁勇精神已成为一种信仰。

如果您读过《三国演义》,就可以从中读到关于的形象:“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总之就是“帅”。帅就帅吧,怎么就从三国时期的众多英雄中脱颖而出,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羽进入了神仙的行列的呢?实现了从地上到天上的蜕变,化茧成蝶,成为妇孺皆知的神仙的呢?


“忠勇”文化价值的加持,造就了关羽成神


一、帝王加持 封神快车道

“忠”是贯穿中国历史最主要的核心线之一,而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关羽一生都在表达“忠”。

自魏至唐,关羽并不太受到最高权力集团待见。

1、宋代的加持

在宋代来临之际,关羽成神的命运转折点来到了。早在宋太祖时期,朝廷就开了褒奖忠义之臣的先河,加之宋王朝在与辽金对峙中军事实力较弱,为了强化两宋朝廷的“正统”地位,关羽作为对中华正统政权尽忠的典型代表被选拔出来。崇奉道教的宋徽宗对关羽的加封更是连升三级:先封“忠惠羽”,再封“崇宁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短短六年间,关羽就由侯爵晋升到了王爵。宋元时期,成了关羽被加封的第一波高潮,关公庙也在这个阶段大量修建,关公的祭祀活动也日趋繁重。


2、元代祭拜历史

元代宫廷开始祭拜关帝,有文字记载每年五月十三与九月十三关公庙会与祭拜的定日。

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关帝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3、明清时期,迎来了崇尚关公信仰的鼎盛时期。

在张居正改革被废除后,万历十四年,明神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皇帝不上朝的先例,其后,明朝国力逐渐衰落。为了更好地使臣民忠君,明神宗加封关羽“协天护国忠义大帝”。至此,关羽一跃成帝,获得了封建社会最高的封爵。而到了万历四十二年,明神宗更直接追封关羽一个霸气到爆的封号:“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光绪年间,更是加长到26字的史上最长封号:“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朝廷对关羽的追捧,由此达到了历史巅峰,关羽也被打造成了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神仙,关庙的香火自然也极为鼎盛。清朝最重要的祭典“堂子祭天”和“坤宁宫祭神”,都少不了关羽一份。咸丰年间,更把关羽的祭祀列入了国家的祭典中的中祀(与天神,地祗,太岁,朝日,夕月,历代帝王,先师,先农同),祭关要“行礼三跪九叩,乐六奏,舞八佾,如帝王庙仪”。

二 同乡给力,借光成财神

从生平事迹来看,关羽和发财,八竿子打不着。那为何关羽却被称为“武财神”好好供奉着呢?这里必须要说一下他“背后的金主爸爸”了。

宋朝时,盐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而晋商则是盐池主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北宋初年攻打北汉和辽国时,晋商为宋军提供了经济支持,从此晋商与政府建立了政府密切联系。最初,关羽只是盐池的保护神,在晋商的业务与势力范围扩大后,关羽保佑的范围也不再仅仅限于盐池,而是延展到了一切能够发财的事物。渐渐地,关羽在晋商中的地位远超赵公明、范蠡、比干。

明清时期,晋商发展成为中国十大商帮魁首。在他们看来,关羽就是“信义”的化身,而忠诚信义又是晋商成功的最大的法宝,所以关羽在晋商的推动下逐步成为山西最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晋商们赞助文人编写与关羽相关的诗词、剧作、歌谣,还会组织百姓观看剧目表演。久而久之,“关羽文化”便这样形成了。

千百年来,凝聚在关羽身上的忠、信、义、勇等,无不透露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与理想。商人们尊奉着重信讲义的武财神,老百姓则把关羽当作消灾祛病的万能神,武士们依照着关羽生前的英勇事迹将其视为战神,文人中也有将其视作考试神的。就这样,关羽被当作万能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

关羽的“忠孝”思想,浸润了民众道德养成,成为人们根深蒂固相传千百年的精神楷模,成为民间传承弘扬关公文化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及信仰传统。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中的一段真言:“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之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身于天地之间。”一语道出关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丰功伟绩源自“忠孝”,所以说关公是我国古今道德楷模的化身,其值得位列仙班。

三、解州关帝庙-武庙之祖


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盐池,面对中条。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

解州关帝庙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代表建筑是春秋楼。

四、供奉关公应该注意什么?


“忠勇”文化价值的加持,造就了关羽成神

注意事项

1、关公像一般安放在正面朝向大门的位置。

2、请关公圣像时,应从圣像的底座拿起,然后扶住头部,切不可直接从圣像的头部位置提起。

3、关公圣像安放时,应高过自己的胸部为宜。

4、关公圣像用红布裹身,摆放时,取下红布披挂在圣像上或收起垫在圣像下。

5、关公圣像底座处,有一方形红布贴座,是封底印记,勿拆开。

6、如果在关公圣像的两侧配置花瓶,花瓶不得高过圣像的头部。


五、关公的封神年表


历代帝王对关帝之褒封是“侯而公,公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


(1)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关帝击斩颜良,解白马之围,封为“汉寿亭侯”

(2)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公元219年)吴孙权追赠关帝为“忠义侯”。曹操上表汉献帝追赠关帝为“荆王”

(3)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公元220年)将关帝以王侯之礼葬其首于洛阳,并建庙祭祀

(4)蜀汉后皇帝景耀三年(公元260年),九月追谥为“壮缪侯”

(5)南朝废帝光大元年(公元567年)在湖北当阳县覆舟山关帝遇害处建“玉泉神祠”

(6)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在山西解州关帝故乡建解州关d帝庙

(7)北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赐关帝玉泉祠额曰“显烈庙”

(8)北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关帝为“中惠公”

(9)北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封关帝为“崇宁真君”

(10)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封关帝为“昭烈武安王”封关平“武灵侯”

(11)北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加封关帝为“义勇武安王”从祀于武成王庙。

(12)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三月二十五日封关帝“壮缪义勇武安王”

(13)南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加封关帝“英济王”

(14)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封关帝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元代宫廷开始祭拜关帝,有文字记载每年五月十三与九月十三关公庙会与祭拜的定日

宋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封关平“威显”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复原封“汉寿亭侯”

(15)元文宗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关帝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16)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福建东三岛东三关帝庙始建

(17)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改称“汉前将军寿亭侯”明令建成南京鸡鸣山关帝庙

(18)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建荆州关帝庙

(19)明宪宗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湖北当阳建庙

(20)明宪宗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封“崇宁义勇武安王”

(21)明武宗德四年(公元1509年)赐当阳陵庙曰“忠武”

(22)明世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正洪武二十七年封号之误为“汉前将军汉寿亭侯”

(23)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钦差司礼太监黄锦等重修当阳关帝墓庙

(24)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崇封关帝为“协天大帝”。

(25)明神宗万历十八个(公元1509年)加封关帝“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御赐“显佑”

(26)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建洛阳关林庙

(27)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洛阳关林坊成,神宗赐名曰“义烈”

(28)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命钦差司礼太监李恩捧到十二旒(古代冕冠前后悬垂的玉串)珍珠冠—素玉带—蟠龙袍—黄牌一面书徽号十有门字到北京正阳关庙恭讫建醮三曰,颁行天下,文武庆贺

(29)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

①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并将关帝定为武庙的主神,与崇祀孔子文庙并列为文武二圣

②封关帝夫人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封关帝长子关平为竭忠王,关帝次子关兴为显忠王,关帝部将周仓为威灵惠勇公

③同年敕旨解州,选关帝嫡系后裔关世科、关世福、关世禄、关世稳、关世玉、关世举、关士英、关士杰、关士敬等迁洛阳奉祀关帝陵寝

(30)清顺治五年(公元1647年)崇封关帝“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31)清世祖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四月礼部准奏奉敕封关帝“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而称武圣,关王冢改称关林(洛阳关林)

(32)清圣祖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尊关帝为“夫子”与孔夫子并称

(33)清圣祖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敕封洛阳关帝冢“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

(34)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建许昌霸陵桥关帝庙(当年圣祖保护皇嫂千里寻兄,离开许昌,曹操率众赠袍钱行的地方)

(35)清圣祖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敕命关帝第五十六代嫡派后裔洛阳守陵奉祀生关尉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负责祭祀,承祀林墓”

(36)清世宗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敕命天下省直郡邑皆立关帝庙,赐春秋大祭外加延祭,并用太牢。(敕封山西关夫子)

追封关帝祖辈三代公爵:曾祖为光昭公、祖为裕昌公、父为成忠公,而且规定在关帝祖辈4牌位上“汉书爵号,不著名氏”

(37)清世宗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在洛阳关林,当阳关陵,解州关帝庙,各设世袭五经博士一人

(38)清世宗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追封关帝称“武圣”,解州关帝庙称“武庙”,洛阳关帝陵称“关林”,与文圣孔夫子享同等祭祀礼仪

(39)清高宗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礼部钦奉圣旨避对关帝之讳

(40)清高宗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皇帝巡幸中州,亲竭洛阳关林,御制祭文,赐匾联匾书“声灵于铄”联书“翌(辅助)”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冈流”皇太后亲谒关林,赐香馨槌

(41)清高宗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奉旨赐关帝龙袍一领,玉带一围,铜圭一件,敬献洛阳关林

(42)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钦奉谕旨改谥曰“神勇”

(43)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三月初三奉旨加谥“灵佑”称“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

(44)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七月二十六内阁奉上喻改谥“忠义”

(45)清高宗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皇帝面谕军机大臣,关圣大帝神牌书写“敕封”二字,殊非敬神之道,嗣后俱改缮“供奉”二字,颁行天下并抄录

(46)清仁宗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奉旨加封“仁勇”

(47)清宣宗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正月十三日奉旨加封“威显”,圣帝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48)清文宗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奉旨加封“护国”

(49)清文宗咸三年(公元1853年)奉旨加封“保民”

(50)清文宗咸丰五年(公元1857年)九月十六日奉旨加封“绥靖”。(下旨大帝改为“帝君”)

(51)清穆宗同治五年(公元1867年)称天下关帝庙为“武庙”

(52)清穆宗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奉旨加封“翊赞”

(53)清德宗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奉旨加封“宣德”,至次对圣帝的加封长达二十六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54)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

光绪皇帝、慈禧太后莅洛阳关林瞻礼拈香,光绪帝题匾:光照日月。慈禧太后题匾:威扬六合、气壮嵩高。

完成了对关帝最后加封:

三教尽皈依 正直聪明 以似日悬天上

九州隆享祀 英灵昭格 神如水在地中

民国四年(公元19115年)三月二十五日大总统批令遵行称关壮缪侯,并奉为军神。关帝史略称:民人信仰关帝,奉为国内的正神“军人信仰关帝,就是军中的军神,做军人的模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