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襲,日本人選擇囤酸奶?

說到“提升免疫力”,國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喝牛奶,但在日本,目前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衝擊下,卻出現了“搶購酸奶”的熱潮。日本推崇酸奶已有百年曆史,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梳理,純牛奶和酸奶,到底誰更甚一籌?


純牛奶和酸奶,不論是從營養價值,還是口感來說,其實都是不錯的選擇,也是不可多得的奶製品。從製作工藝上來說,酸奶比純牛奶多了一個發酵過程。

酸奶:更易消化、吸收

酸奶在發酵過程中,一些大分子的營養素被分解成小分子,像部分蛋白質會被乳酸菌分解成氨基酸和多肽,更加容易被人體吸收;而且其中的乳糖約1/3也被分解,還生成了一些乳糖酶,因而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安心地食用,適用人群更廣。

酸奶:對腸道更有優勢

酸奶中含有不少有益菌,在經過胃液和各種消化後,仍會有一部分活菌抵達腸道,雖然存活時間只有幾小時至幾天,但在此期間有助於恢復腸道正常菌群,堅持喝酸奶可以預防一些腸道疾病。

酸奶:或能降低患癌風險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鄧振華教授團隊在研究190多萬人的數據後發現——喝酸奶與總體患癌風險降低相關性非常顯著,高達19%。且研究指出,喝酸奶的人群食道癌(36%)、膀胱癌(21%)和結直腸癌(12%)降低最多。日本每年1/3死亡人口是癌症患者,其中很多是胃癌、腸癌患者。於是,酸奶成為人們對抗癌症的“良藥”。不過,市面上的酸奶琳琅滿目,小編要提醒你選好酸奶很重要!


微健康|疫情來襲,日本人選擇囤酸奶?

如何挑選是難題

細細觀察,超市裡的酸奶可謂品類繁多,風味酸奶、復原乳、優格乳、老酸奶、乳酸菌飲料等等,如此繁多的種類,我們該如何選出一款健康的酸奶呢?

看名字排除“假酸奶”

若產品名稱中帶有“飲品”、“飲料”字樣的,基本可以判定它們並不是酸奶。這類酸乳飲料只有30%的奶成分,蛋白質只要大於0.7%就夠了,而含糖量卻極高。

看配方選出優質奶

生牛乳

買酸奶看配料表時,先看首位是不是生牛乳,也就是新鮮牛乳,它富含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等,發酵出來的酸奶營養更全面;若是第一位是水,一般不是真酸奶。

益生菌

酸奶中,對腸道有益的物質,主要是益生菌,比如: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是製作酸奶時必須添加的有益菌,另外還有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等,也都是具有保健作用的益生菌。此外,有些酸奶中還會添加益生元,也就是益生菌的糧食,如低聚異麥芽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菊粉等。

無糖

很多人想通過吃酸奶減肥、改善腸道問題,但效果並不明顯,問題可能就在酸奶的“糖”上。酸奶,其實應該是酸味的,但市面上大多數酸奶的口感都是偏甜的,看其配料表,大多是添加了蔗糖、添加糖等。一方面,熱量升高,不適宜糖尿病、減重人群;另一方面,糖會影響腸道菌群,削弱酸奶對腸道的作用。而無糖酸奶熱量低,特別適合三高人群、孕婦、兒童及減重人群食用。


看成分選出營養奶

正宗的好酸奶蛋白質含量要求≥2.9g/100g,且含量越高越好。碳水化合物含量基本可以反映酸奶的糖添加量,因而越低越好,當然這樣的酸奶也更酸。


看溫度選低溫儲藏

乳酸菌一般在2-8℃左右才保持活性,因而只有低溫酸奶中才存在,且保質期一般只有15天左右;而常溫酸奶經過“巴氏滅菌處理”,不用低溫儲藏,延長了保質期,但同時其中也沒了活性乳酸菌。

另外,在運輸和儲存的過程中,活性乳酸菌的數量會越來越少,因此,日期越新鮮越好。簡單來說,在國家標準中,真正的「酸奶」指的其中只有「酸乳」和「發酵乳」,就是除了奶和菌種外,不添加任何東西的。


酸奶怎麼喝?

誤區1

飯後喝酸奶助消化?

酸奶中含有一定量的益生菌,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群平衡,促進腸道蠕動,對於消化吸收確實有一些好處。但是飽食一頓後再喝酸奶,相當於額外增加食物攝入,反而容易增加胃腸道的工作量,不利於消化吸收。

同時,酸奶也含有一定的熱量,飽食後再喝酸奶,容易造成熱量攝入超標,久而久之,肥胖風險易增加。建議兩餐之間或餐中食用。

誤區2

表面出現淡黃色水的酸奶不能喝?

酸奶在冰箱中放了一段時間後,表面會析出一層淡黃色的水,很多人認為這是酸奶變質了。可事實上並非如此。

這些淡黃色的水是“乳清”。酸奶存放時間長,導致後發酵增強,酸度增加後乳清析出,這種情況只是酸奶口感偏酸,在保質期內食用是安全的。但是,如果乳清析出特別多,氣味刺鼻,酸奶凝塊不均勻,則很有可能變質了,就不要再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