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家傳肉粽,我的端午高考記憶

念小學時讀過秦文君的一篇小文章,叫做《天才點心師》。寫的是一個調皮的男孩為了完成媽媽提出的“每天進行勞動”的要求,突發奇想用家裡各種食材做了一隻大蛋糕。那蛋糕當然很難吃,不過最後媽媽發動全家吃掉了它,還頒了獎狀給男孩。小時候讀完這個活潑有趣的親情小故事,莫名其妙生出一點難過,心想怎麼我的爸爸媽媽不在我身邊,以至於自己都沒有機會去做這樣一隻難吃的蛋糕。

漸漸長大,也開始能體諒父母忙於工作,才將我交給外公外婆照顧。而等到十七八歲再讀起這個故事,反倒同情起文中的媽媽和弟弟,竟要吞下那樣一隻怪味蛋糕。因為比起他們,我著實幸運的多——我的外婆是真正的天才點心師,她身懷絕技,日日提供好吃的食物,一路呵護我的嘴巴和胃腸快樂成長。

外婆的家傳肉粽,我的端午高考記憶

外婆教我包粽子,我們都愛大笑

外婆這位大嗓門的老太太是弄堂裡的紅人。她是極佳的麻將搭子,打起牌來爽爽氣氣,就是輸了錢照樣嘻嘻哈哈,從沒什麼瑣碎的話語。每天午飯後,自然是被一眾牌友找了去。

不過這還不是外婆最搶手的時候。因為比起“麻將搭子”她還有一個更了不起的頭銜——65弄裡的“粽子阿婆”。於是每逢端午前夕,外婆就成了弄堂裡最炙手可熱的人物,街坊鄰居開口的問候都變成了“阿姐,今朝來幫阿拉包兩隻粽子好伐?”而我則順理成章地當起了經紀人,隨著她各家各戶地包粽子去了。

等到真正臨近端午的兩日,給左鄰右舍們包完了粽子,外婆總算領著我走進了自家門戶,開始準備這一鍋自家的粽子。午後時分,陽光正好,桌上已經擺放好包粽子用的各樣材料了。

那用上海話說起來像是“肉殼”的箬竹葉是早晨外婆關照相熟的菜販給留好的。箬竹葉浸在盛了水的臉盆裡,綠油油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多麼招人歡喜;另一邊是已經切成小塊,用醬油、白糖、料酒薑片醃著的五花肉。其實以前外婆更喜歡用夾心肉。後來由於我過於迷戀粽子裡融化的肥肉,也嫌棄夾心肉的那塊精肉太柴,後來就改成了用五花肉。

最旁邊是更大的一隻木“腳盆”,裡面是用醬油拌好的糯米。

不起眼的桌角上,還有一卷不粗不細的棉線。這是家裡的寶,外婆用它綁粽子是最順手的。我實在不知道外公是從哪裡弄來的,總之年年有一團,稀奇得不得了。眼見外婆伸手去捏了幾下豬肉,又伸手去淘了幾下糯米,再湊到鼻尖聞一聞,然後就朝著我說:“開始包了哦。”

外婆的家傳肉粽,我的端午高考記憶

外婆拌糯米

外婆包的是小腳粽,宛如三寸金蓮,是那樣好看。

她用兩片箬竹葉對齊折一下,捲過葉子讓其形成漏斗狀。先放入三兩撮糯米,再放入肉,這時候我就會在一旁叫:“外婆,多放一點肥肉!”外婆轉臉來就要笑我:“吃成了胖姑娘以後嫁不出去!”可是手上的動作總歸沒停,乖乖按照我的“命令”多放了兩塊肥肉進去。

然後再放入佔漏斗大半的糯米。這時只見外婆的拇指捏住交叉的粽葉,將餘出的粽葉蓋過去,又在粽身底部再加一張箬竹葉。這部分的動作外婆做得很快,我目不轉睛盯看了許多回,才看出了一點名堂。

等“漏斗”裝滿米之後,外婆用手指將米再壓緊,接著用左手食指和右手掌控纏裹過來的葉子,口就封上了,再繼續往粽子尖上纏繞。最後外婆把棉線的一頭咬在齒間,另一頭迅速地在粽身上綁兩圈,鬆口、打結,一隻精緻的小腳粽便包好了。

外婆的家傳肉粽,我的端午高考記憶

外婆的粽子總是放很多肉


外婆的家傳肉粽,我的端午高考記憶

小腳出現

外婆的家傳肉粽,我的端午高考記憶

外婆一分鐘就能包一個

看外婆包粽子是很快樂的,然而等待粽子煮好卻是折磨人的一件事。眼見外婆把一大鍋粽子端上灶,加滿了水,放上幾隻雞蛋,點大火開煮,我簡直覺得酷刑要上演了。沒過多久,陣陣夾雜著箬竹葉和糯米香味的熱氣從鍋蓋的邊沿噗噗地冒出來,我便沒出息地搬個小椅子坐在灶披間,兩個手肘子撐在腿上,下巴擱在雙手上,神情呆滯地望著灶眼裡躥出的藍色小火苗,一動不動了。

好不容易熬到九點鐘的光景,我是無論如何也忍不住了。“外婆,我餓了!要吃粽子!”外婆於是從大房間走出來,必是往我腦門上敲一個“毛栗子”,“這個姑娘怎麼辦啊!這樣饞!還沒煮好,不好吃的!”我哪裡管這些,大叫起來,很是一副耍無賴的模樣,“不管不管!就要吃!不好吃也要吃!”腦門上當然又得到很輕的一個“毛栗子”,不過,外婆到底是過去給我挑一隻粽子出來吃了!

剛剝好的粽子呼呼地冒著熱氣,我猴急地先一口咬下那“小腳”的尖尖頭,然後拿筷子迅速地把粽子從中間剖開,帶著濃烈肉香的熱氣一下子湧上來,我的整張臉蛋就沉浸到這美妙的霧氣裡。於是顧不得燙得哇哇叫,連忙夾一筷瘦肉肥肉和米飯送進嘴巴,砸吧砸吧,三下五除二解決掉了一整隻粽子。拍拍肚子抹抹嘴巴,我的奸計得逞,帶著一肚子的滿足睡覺去了。

外婆的家傳肉粽,我的端午高考記憶

外婆的小腳粽


外婆的家傳肉粽,我的端午高考記憶

每一口都能吃到肉

這一大鍋粽子要煮到凌晨三兩點。我酣然於夢中時,外婆會悄悄起來關火。第二天六點半我起床後,便有溫熱的美味粽子可吃,然後心滿意足地上學去。整個端午時節,我的早飯都是肉粽加一杯豆漿。

高考那三日,也是這樣的一餐。還記得頭一天下著零星小雨,我站在窗口一手用筷子插著肉粽,一手叉在腰間,咬了一口粽子,然後對著窗外大喊了一聲:“喂!加油!”很多年以後外婆跟我說,那一刻她站在我身後,覺得她的外孫女是一個很勇敢的人。

有人說,時間是客觀的,光陰卻是一種感知。一年一年,平常的日子似乎流溢在這粽子的香氣裡。如今外婆早已沒有力氣挨家挨戶地去幫忙包粽子,而家裡的這一大鍋,希望有一天輪到我這個關門弟子來幫著包幫著煮。

外婆這一位天才點心師其實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天賦。然而在悠長的歲月裡,她最大的天才就在於始終懷著滿心的愛為我包裹了整個美好的記憶。

後面的人生,讓我來當一個天才點心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