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失眠、嗜睡又抑鬱,該怎麼辦?

秋季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是一個浪漫的季節,但同時也是一個寂寞的季節、一個悲傷的季節。在連綿的細雨中,萬物蕭條、花木凋落,難免會出現悲傷的情緒,就連古人也認為“自古逢秋悲寂寥”,如何才能應對這些情緒呢?同心堂發現在《黃帝內經》當中早已記載了關於秋季調節情緒的方法。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失眠、嗜睡又抑鬱,該怎麼辦?


防秋鬱要養肺

很多人都知道秋季要防燥,秋燥容易讓人產生煩躁、易怒的情緒,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秋季還要防“秋鬱”,秋鬱就是因為秋天容易形成精神、神情疾病,尤其以抑鬱、失眠最常見,所以也有人把“秋鬱”稱作為季節性抑鬱症。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失眠、嗜睡又抑鬱,該怎麼辦?


在《黃帝內經》裡就有記載:“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意思就是秋季養生要順應“天時”,養成早起早睡的習慣,以此來安神寧志、收斂神氣,令肺氣通暢,這樣才算是呼應了秋天的養生之道。

除了早起早睡之外,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十分適合補陰。同心堂的中醫老師告訴我們,悲秋之感會傷及人體肺氣,而肺氣虛弱者,更易產生悲秋之感。在外感六淫中,風寒暑溼燥火的燥邪對應秋季,故化解悲秋,必須潤肺。可用秋梨冰糖自制秋梨膏,還可多食百合、秋梨、葡萄、蜂蜜、荸薺等潤肺食物,避免秋燥。

胃不和則臥不安

秋季除了容易滋生悲傷之情,還有人會出現失眠或嗜睡的狀況,在《靈樞·大惑論》指出:“夫衛氣者,晝日常行於陽,夜行於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失眠、嗜睡又抑鬱,該怎麼辦?


所謂“衛氣”,是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華所化生,它的流動很迅速,運行於皮膚、肌肉之間,具有滋養腠理、開闔汗孔、護衛肌表、防禦外邪入侵的作用。

基於這種理論,《黃帝內經》認為,當人體陰陽出現偏盛偏衰或失衡時,就會出現失眠或嗜睡現象。《靈樞·寒熱病》說:“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而“陽氣盛”就是“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即夜晚衛氣仍滯留於手足三陽經脈,不入五臟,故夜不能寐。同理,當衛氣白天仍滯留於五髒,不能行於體表,就會嗜睡。

秋凍也要注意時節

每當入秋之後,同心堂都會聽到有人唸叨“春捂秋凍”,但是並不是整個秋季都要“秋凍”的,這是針對初秋時節,大約是立秋到白露之間的這一段時間。進入寒露之後的深秋,天氣從涼爽向寒冷過度,這個時候就不太適合“秋凍”了,而是要根據氣溫及時添加衣物,以免引起感冒等症狀。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失眠、嗜睡又抑鬱,該怎麼辦?


“寒從腳下生”“足底暖全身益”,秋季泡腳也是一個很好的養生方式,除了艾葉,姜、鹽或花椒,這些廚房用料都可以作為普通人日常泡腳的材料,一般在泡腳水中加一味就可以了,比如秋冬手腳易冷的人群可用艾葉煮水來泡腳,而外感風寒的人,則可適當用生薑加鹽煮水泡腳。

其實,中醫中有很多養生的道理,一直以來中醫都提倡治未病,其實就是他通過養生的方法來調整身體狀態,最終避免疾病的發生,今後同心堂也會更多地分享養生有關的中醫藥知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