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敬重的德國名將,拒絕自己逃生,始終跟士兵站在一起

如果拋開立場不談,二戰時期德國的大多數軍官都很值得稱讚,秉持著普魯士傳統軍人的作風,莊嚴、高貴、堅強不屈。

在這些軍官當中,最有代表性的,可能就要數馮·紹肯了,也被稱為德軍“最後的貴族”。

最值得敬重的德國名將,拒絕自己逃生,始終跟士兵站在一起

紹肯出生於傳統的貴族軍官世家,也許是家庭文化的薰陶,又或是與生俱來的魅力,總之在他身上,貴族將領的氣質表露無遺。即使是賦閒在家,他也要一身戎裝,保持著一絲不苟的整潔。

不過,千萬不要以為“貴族”就是電視上演的那樣,不食人間煙火,只知道享受人生,其實歐洲的“貴族”更多的是一種責任,要有擔當,敢為天下先。

無疑,邵肯就是這樣的人。

邵肯雖然是軍官,但在戰鬥中經常衝在前面,因此經常受傷,在一戰中負傷七次,二戰中又負傷六次,就連曼施坦因也稱讚其為“國防軍最值得信賴的將軍之一”。

不過,更值得稱道的,還是他體恤下屬、勇於擔當的領導作風,給他贏得了極大的聲望,尤其是他麾下的第四裝甲師,甚至將紹肯視為靈魂人物。在蘇德戰場上,當希特勒屢次謾罵他違抗指令的時候,他只是淡淡地回應:“冥頑不化的死守,只會坑害我們的士兵。”

最值得敬重的德國名將,拒絕自己逃生,始終跟士兵站在一起

1945年8月,歐洲戰場已經進入尾聲。此時,在波羅的海沿岸苦苦支撐了一個多月的紹肯,帶著東集團軍殘部,成功掩護了30餘萬難民逃往盟軍佔領區,併成功護送65000多名傷員撤退。然而,仍有60000多人被困在這裡,如同待宰的羔羊,等候蘇聯人的裁決。

8月5日,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特意派出了一架飛機,讓邵肯逃回來,但紹肯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這一善意之舉。用他的座右銘來說,就是——“戰士在哪裡,我就在哪裡”,尤其是在這種危難的時刻,他絕不會丟下戰士們自己逃走。

很快,被困於此的官兵們發覺再也不會有船來營救他們了,於是開始躁動不安,難以抑制。這時候,紹肯驅車趕來,向全體人員進行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次訓話:

我們必須保持鎮定,再也沒有船來了,也不要再指望還會有奇蹟出現。現在,當我們不得不踏進蘇聯戰俘營時,我們必須保持自己的尊嚴,必須認識到我們直至最後一刻都在履行職責!

戰士們看到自己的長官始終與自己同在,都被他的這種鎮定所感染,因此大家不再恐慌,都平靜地散去。

最值得敬重的德國名將,拒絕自己逃生,始終跟士兵站在一起

在向蘇軍第43集團軍司令貝洛波羅多夫投降之際,紹肯曾多次同他交涉,條件是允許德軍戰俘攜帶行李車進入戰俘營。為部下謀取最後一點福利,這也許是他唯一能做的了。

此後,由於蘇軍在攻克柏林後沒有找到希特勒的頭蓋骨,於是開始對那些曾在地堡工作過的人員嚴刑審問,其中就包括紹肯。

由於在戰爭期間多次負傷,再加上入獄時已經年過五旬,在暗無天日的監禁生活下,紹肯的身體每況愈下。然而即便如此,蘇聯人始終都沒有撬開他的嘴,得到的永遠都是不屑一顧的輕蔑。

沒有確鑿的證據給紹肯定罪,蘇方只能拿著所謂的“縱容部隊就地取食”這一滑稽的罪名,判處他25年的苦役。說真的,這樣的指控的確太牽強了。

到了1955年,西德與蘇聯正式確定了外交關係後,在西伯利亞度過了10年牢獄生活的紹肯,終於重見天日,回到故土與家人相聚。而當初與他同時進入蘇軍戰俘營的11位德軍將領,已有8位死於疾病,還有兩位奄奄一息。

1980年9月27日,88歲的紹肯與世長辭,帶著他永不褪色的貴族氣質,去了另一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