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王朝为何没能延续?并非后继无人而是另有原因


蒋介石出生行伍,戎马倥偬,但在他的身上同样也散发着文人的气息。在培养子孙后代方面,他尤其注重文武双全,既能掌控军队又能玩转官场。这一点从他给儿孙起名方面就能看出来,他给儿子起名经国、维国就是希望他们一个从文,一个从武。

至于孙子辈,蒋介石也以文、章、武、勇等命名。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蒋介石教育儿子算是较为成功,但在教育孙子辈上,却是失败的。在蒋家第三代人中,无人能延续蒋家王朝的辉煌。

其实,蒋家第三代人中也不乏优秀的人才。只是天意弄人,被寄予厚望的长孙蒋孝文没有福气,自1971年起便病魔缠身,饱受恶疾痛苦将近20年,终因咽喉癌救治无效,于1989年4月14日在台北去世,年仅54岁。

蒋孝文是蒋经国与蒋方良所生的长子,是真正的嫡长孙,他于1935年12月14日出生在苏联,小名叫做“爱伦”,孝文这个名字是他返回中国后由蒋介石取的。他本是蒋家第三代中头脑反应最灵敏、仪表也最为出众的一个,蒋介石和蒋经国对他极为钟爱,并且寄予极高的期望,如果不是身患恶疾,经过蒋家的悉心栽培,是很可能成为蒋家王朝的接班人的。

蒋孝文的童年时代,随母亲蒋方良在溪口生活。1948年在溪口武岭学校读书,1949年他去台湾后就读于成功中学。当时的蒋孝文外向好动,曾惹出不少是非,因为身份特殊,学校的老师和领导不敢对他横加指责,只能汇报给他的父亲蒋经国。因此,他屡屡遭到蒋经国的严责。

据蒋孝文后来回忆说,他每次惹事,父亲都会生气,经常把他绑起来打。挨打的时候,唯一可以救他的人,就是妹妹蒋孝章。因为蒋经国对这个女儿十分宠爱,几乎是事事听从,而且她又懂得撒娇。因此,蒋孝文挨打时,最怕蒋孝章上学不在家的时候,这时就没人敢救他了。

蒋孝文和蒋经国生活的时代不同,毕竟蒋经国是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经历过不少曲折坎坷。而蒋孝文降生在“第一家庭”,到了台湾以后更是成了天潢贵胄,受到太多人的逢迎、恭维、纵宠,以至拍马奉承,加上一些清客、副官、侍卫等的引诱和包围,因此社会上的花花草草,也都令他发生了强烈的兴趣,导致他缺少实践和锻炼,也不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那样可以过着正常的生活。

蒋介石、蒋经国对蒋孝文的教育十分重视,眼看他在台湾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便将他送到美国旧金山大学留学,希望改掉身上的纨绔子弟的毛病,顺便也给他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蒋孝文到美国由于失去蒋家势力的庇佑,很长时间都不能适应正常人的生活。但自从遇见徐乃锦之后,两人产生了爱情的火花,徐乃锦的出现也改变了在美国荒诞苦闷的蒋孝文,蒋孝文在各方面都渐渐步入正轨。1960年两人在美国完婚,隔年女儿蒋友梅出生。

蒋孝文返回台湾后和以前相比改变还是很大的,蒋经国虽然希望他尽早从政,但为了减轻舆论的压力,安排他担任台湾电力公司桃园管理处处长,这个职务商业性较浓,不易引起非议。当时台电总经理孙运璇对蒋孝文多有照顾。据说蒋孝文个性刚强执拗,1970年担任金门电力公司董事长期间,他精心策划,并且亲自参与每一项工作的施工,金门才建起现代化的发电厂,迄今还在使用。

但是执拗的性格,却也酿成了他终身的遗憾。他30岁便因遗传患有糖尿病,医生嘱咐他必须按时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而且不得饮酒、熬夜,然而他经常不听医嘱,终于在1972年一次大醉后忘记服药,待家人发现他时已经昏迷不醒。他的脑部因为糖尿病导致意识力丧失,肢体也陷于瘫痪状态。

后来在康复的过程中,蒋孝文仅仅恢复了肢体的机能,至于意识方面,偶尔也能记得一些事和认识一些人,有时连身边的人都不能辨认,思绪错乱很厉害。1988年秋,蒋孝文在台北荣民总医院检查,除了患有糖尿病外,喉癌也到了晚期。他每天都要两次到医院接受钴60的照射,控制癌细胞的蔓延,1年后,蒋孝文在台北去世。

客观地讲,蒋孝文在蒋家第三代人中,还是比较优秀的,如果他不是患有糖尿病及喉癌,通过蒋经国的培养,还是可以担当大任的。至少相比弟弟蒋孝武、蒋孝勇来说,不论是头脑还是能力都要更胜一筹,只可惜他的福气不够,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