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仁:怎樣培養良好的表演心理

兒童通過學鋼琴能得到多方面的訓練,除了智力開發、鍛鍊毅力、陶冶情操、訓練大腦、發展記憶及彈奏技能的訓練之外,還有表演心理的培養問題。

彈鋼琴屬於表演藝術的範圍,自己學會探親還需要有彈給別人的願望和樂趣。這種演奏心理應該從開始學琴時就重視培養。

一般說,小孩子是願意表現自己的,他們的自然心理是喜歡給小孩子創造表演的機會,如彈給客人聽,彈給小朋友聽,但是要讓他們懂得,彈給別人聽一定要認真嚴肅對待,要彈出自己的最好水平,絕不能隨隨便便亂彈琴。

經常性的表演能夠促進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而且通過經常性的表演,還可以保留過去學過的曲目,並不斷的提高質量。

有不少的小朋友學習新曲子,老去自就忘光了,這是非常不利於學習的。我認為一個學琴的孩子手上應該有隨時能彈出幾首可表演的曲子,這樣的保留曲目當然應逐步更新。任何一首曲子必須通過多次的演奏才能越來越自如,才能從中體會到表演的樂趣。

可以採用保留幾首舊曲子天天練,有時間就複習一下,不忘記就行。

我在教學中,常常讓孩子自己選擇和決定他出席學習演奏會的曲子,我不主張為演奏會而專門練某一些曲子。讓他們自己選擇最想彈的,自認為談的比較好的曲子,小孩子很高興,沒有精神負擔。學新教材是為了增加知識,複習已學過的曲子,是為了提高演奏質量,特別時體會演奏感覺。

學完一本教材,我總是讓小孩子進行一次總複習。例如:布格繆勒25條全部學完後,讓每人自己挑十條重點複習,然後互相表演。這種大運動量的訓練,我做過多次試驗,小朋友們都表現得很出色。

有時利用寒暑假,讓小朋友複習四、五首曲子(包括一條練習曲、一首復調曲、小奏鳴曲和樂曲),由他們自己作主,開一個家庭音樂會,小朋友們互相觀察。

總之,學彈鋼琴,不能停留在課堂上,一定要會通過演奏來檢驗,這種鍛鍊多了,小孩子上大臺也就不怕了,而且會發揮得很自然。要注意訓練孩子演奏興趣。教會他們表演時應該注意力集中,想樂曲的表情和手上的要求。

當然表演時很難做到十全十美的,難免會出現一些毛病,甚至會“拋錨”,接不下去。小孩子上臺表演,不管彈得好壞,只要他確實認真努力了,一定要鼓勵,不要責備,否則會傷害舞臺心理。舞臺經驗只能通過多演奏來積累。老師和家長必須懂得表演藝術的艱難,我們要愛護孩子的心理,幫助他們找到最自然的表演狀態。

本文摘自周廣仁《鋼琴教學藝術》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