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雪國》,才知道為什麼川端康成在國內會有大量擁躉


不久前剛剛讀了日本唯美主義作家,世界著名文學大師,諾貝爾獎獲得者川端康成先生的獲獎作品《雪國》。不能不說讀完之後歎服之極

讀過《雪國》,才知道為什麼川端康成在國內會有大量擁躉


最早知道川端先生還是在賈平凹先生的散文集裡,我就忍不住好奇,連賈先生都欽佩的人不知道會是怎麼樣的牛人。那時正上初中,正讀先生的散文精選,其中有許多好的篇目,我就反覆的閱讀,《名人》〈人病〉〈父與子〉〈弈人〉等,喜歡的不得了。當時就想,連賈先生也仰望的該是高坐雲端,神一樣的存在吧?後來逐漸的也瞭解到日本文學中那些牛人,對川端也就有了相對充分的認識。

、再後來,看餘華的訪談和創造談,他不至一次說到了川端,他說,川端是他的第一位老師,從他那裡自己學到了對於細節的處理。可以說是川端把他引上道的。

讀過《雪國》,才知道為什麼川端康成在國內會有大量擁躉


這讓我越發好奇,畢竟餘華的幾個重要作品我都是讀過的,也是非常佩服的,餘華在國外名氣很大的,這些年他的作品少了,卻是滿世界的跑著講課。他的關於川端的講話最近一次看到是在2020年的散文選刊上。

讀過《雪國》,才知道為什麼川端康成在國內會有大量擁躉


就在不久前,我剛剛讀過了川端的代表作《雪國》。買回來已經很有一些時間了,斷斷續續的讀,終於讀完了,說實話之前我也算是讀過一些書的,自認水平也不是那麼差,可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卻不是那麼好。這個作品開始讀很吸引人,後來就雲裡霧裡,幾乎不知所云,雖然故事情節很簡單了,也沒有什麼複雜的場面和人物關係,說高潮也就最後救火的部分相對緊張驚險,可那又有什麼呢?不過是葉子死了,然後呢,沒有然後。他和絃子的關係,也就那樣,一個男人與情人並不很明朗的感情。這是非常典型的日本故事,絮絮叨叨,沒有一點殺伐決斷,與海明威的書反差太大了。

好在哪裡?沒有弄明白,儘管我也知道這個文一般人根本寫不出來。

讀過《雪國》,才知道為什麼川端康成在國內會有大量擁躉


為啥呢?怎麼這樣說呢?一般的作者是寫故事,情節緊張曲折,人物形象飽滿,靠故事情節吸引人,比如富爾摩斯探案系列,那樣的作者充其量也只是二流作家。毛姆的書那麼好,在文學史上也不差點意思呢,何況福爾摩斯系列的作者?牛叉的作家是在平淡的生活缺乏故事的情況下也能把人物寫出來,而且寫的很好,那才牛!這就好比廚師,真能把高端食材做的非常美味的當然是優秀廚師,但真正牛的廚師卻是用最普通的食材也能做出美味佳餚感覺的人。對不對?

豆瓣裡看了一下,川端的擁躉還真不少呢!他在作品裡營造了一種非常美或者說悽美哀婉的意境,就像《雪國》的開頭,幾乎完全可以跟〈百年孤獨〉的開頭媲美了。

不過,到底好在哪裡卻值得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