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想成為玉樹臨風的佩劍貴族,原來還有這麼多講究?

在劍柄與劍鞘上鑲嵌的玉飾,我們稱之為玉劍飾;飾玉的劍稱作玉具劍。玉具劍是劍首和劍柄等部分用玉石材料製成的劍,有玉首、玉格、玉璏、玉珌四部分,是古代佩劍中裝飾最為隆重豪華高貴的裝飾劍,帝王官員平時或上朝佩帶以顯示尊貴。

在古代,想成為玉樹臨風的佩劍貴族,原來還有這麼多講究?

玉、劍結合物早在西周時期就出現了。春秋戰國晚期,四樣俱全的玉劍飾逐漸形成,到了西漢這種玉劍飾就成了王公貴族佩劍上的重要裝飾品,也成為當時社會一種身份的象徵。魏晉之後逐漸消失。歷史文獻也有相關的記載,如,據《東宮舊事》記載:“太子儀飾有玉具劍。”據《史記·田叔列傳》記載:“將軍欲取捨人中富給者,令具鞍馬絳衣玉具劍,欲入奏之。”《呂氏春秋 · 侈樂》中也體現了當時的貴族以佩戴 “ 玉具劍 ” 為時尚。

在古代,想成為玉樹臨風的佩劍貴族,原來還有這麼多講究?

原來,在古代,想要成為一個玉樹臨風、佩玉與劍的貴族,竟然還有這麼多講究!那麼,組成玉具劍的玉首、玉格、玉璏、玉珌,分別飾什麼東西呢?

在古代,想成為玉樹臨風的佩劍貴族,原來還有這麼多講究?

一·劍首

最早的實物出土於春秋晚期的墓葬中。戰國時劍首圓而薄,中央飾有渦紋,外緣有弦紋、雲紋、臥蠶紋等裝飾。漢劍劍首較戰國厚度變小,正面凹塌,背面有一個圈槽,圈內有2到3個斜穿孔,光素無紋,正面比背面的直徑略大,形成斜坡狀。

在古代,想成為玉樹臨風的佩劍貴族,原來還有這麼多講究?

戰國玉雲紋劍首

二·劍格(鐔)

在劍飾中數量最少。它是鑲嵌於劍柄與劍身交接處的玉質飾物,正視略成長方形,中部逐漸凸起一脊,側視為菱形斷面,穿孔有長方形、橢圓形和菱形。劍格的兩面均琢有紋飾,如獸面紋、捲雲紋、幾何紋。浮雕的螭紋等。也有的劍格通體光素無紋。

在古代,想成為玉樹臨風的佩劍貴族,原來還有這麼多講究?

漢·青玉獸面紋劍格

三·劍璏(zhi)(衛、璲)

是鑲嵌於劍鞘上,供穿帶佩系之用的,俗稱文帶。璏在幾種劍飾中佔的比例最大,以漢代出土和傳世的數量最多。璏嵌於劍鞘中央,正視為長方形,其上雕琢雲紋、獸面紋、螭虎紋等紋飾。底下有一方框,便於革帶穿過,可固定劍於腰帶上。目前所見最早的玉劍璏是戰國時期的,漢代劍璏體積較戰國加大,下面的孔高於前代,孔的上壁厚於下壁。劍璏表面用勾撤法起邊挖地雕出邊框,並琢有螭虎紋和獸面紋,製作細膩,磨製光滑。宋代以後出現一些仿品。

在古代,想成為玉樹臨風的佩劍貴族,原來還有這麼多講究?

漢·白玉獸面紋劍璏

四·劍珌(bì)(摽)

是安在劍鞘尾端的玉製品,流行於戰國秦漢時期。戰國劍珌直身、體圓、較厚,早期光素無紋。戰國晚期,出現了琢有獸面紋和捲雲紋的劍珌。漢代劍珌器形呈不規則的長方形或梯形,紋飾以螭紋為主,採用浮雕或透雕的技法雕琢,磨製細膩,拋光極好。

在古代,想成為玉樹臨風的佩劍貴族,原來還有這麼多講究?

漢·白玉鏤雕螭虎紋劍珌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