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你知道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摘 要] 水稻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国每年水稻种植产量都稳居世界第一。巴马瑶族自治县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的重要水稻生产基地,近些年大力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并且在多年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进而分析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提高产量的新措施。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你知道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1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

1.1 机械化栽培方面

近些年,巴马县大力推广机械化水稻栽培技术,但整体上表现为机械化利用率低,季节性发展差异大。巴马县是河池市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耕地面积非常大,但机械化分布不均,包括播种、收割、还田等方面。个别农户在施肥、灌溉方面依然薄弱,设备不配套现象较为普遍。在政策支持下,农机普及率逐渐提升,但与农艺不配套,最终会影响水稻产量。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你知道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1.2 栽培技术适应性方面

传统水稻栽培方式都是靠天吃饭,而现代化水稻种植是靠技术吃饭。但是,2019年我国受到台风侵袭,对水稻种植产能带来了负面影响,虽然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稳定,但依然遭受了波及,导致稻苗长势不强、病虫害发生率提高。台风造成的低温环境对水稻结实率造成了影响,减产明显。这些都表明现行栽培技术在环境适应性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1.3 栽培管理方面

水稻栽培管理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肥管理方面。水稻不同生长周期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同,如果施肥不当,不仅无法提升产量,反而会减产,提高水稻栽培成本。如某些农户偏施氮肥,从而出现多肥低效的情况。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你知道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1 准备工作

选择土壤肥沃、保水性好的稻田,做好翻耕工作,翻耕深度为20~30 cm。结合翻耕工作施足底肥,采用农家肥和有机肥。翻耕完毕后进行耙平处理,开挖沟渠。做好水稻选种工作,采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优质品种,如“最受喜爱的十大优质稻米品种”中的野香优丝苗、百香优125 水稻,本地品种更加适应当地自然条件。还可以选择其他的优质品种,如粮发香丝、广8 优香丝苗、中浙优8 号等,这些品种都具有抗病虫害、抗倒伏、适应性强等特点。这些品种无论是在基地试验还是实际种植中产量都非常可观,667 m2产量均在700 kg以上。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你知道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2.2 插秧开沟

插秧采用机插方法,行距调整为30 cm,深度调整为3 cm,插秧数量为30 万/hm2,避免插秧密度过大降低产量。近年来,巴马县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同时要在收获前做好“内三沟”,隔水沟深度为1.0 m,导水管沟深度为1.2 m,排水沟深度为1.5 m,这样不仅有助于浇灌和排水,还可以养鸭养鱼,提高额外收入。之后再开“外三沟”,纵向沟间隔为3.0 m,深度为25 cm,与两侧田埂间距控制在2.0~3.0 m,之后再挖横沟,深度为35 cm,这样即可形成横纵排灌形式,效率更高。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你知道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2.3 水肥管理

做好晒田管理,每隔7 d 晒一次田,之后加入新水保持3 d 再晒田。抽穗阶段要保持土壤湿润,注意水分控制,保证稻苗长势。施肥过程中要做好氮磷钾肥合理搭配,配合叶面肥,注意施肥量,不得过多或过少。在防水泡田前追加尿素45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钾肥120 kg/hm2。分蘖阶段追加磷酸二铵120 kg/hm2。分蘖期间追加尿素75 kg/hm2。在水稻生长至6叶时根据水稻长势确定是否追肥,水稻生长至7 叶时追加15 kg/hm2尿素;穗肥采用硫酸钾和尿素混合追加,分别用量为30 kg/hm2和15 kg/hm2。此外,在水稻孕穗、齐穗、分蘖期间保持土壤湿润,以浅灌为主,促进分蘖。分蘖后要晒田,提高田间透气性,保证分蘖质量。黄熟阶段要注意排水,促进成熟,避免田间积水,田间养鱼要提前捞出。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你知道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水肥管理方面,还可以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前提投入水肥硬件设备,虽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是后期效益非常明显。该项技术就是液化肥与水按照一定比例配比,通过压力设备将水肥从管道中传输给滴灌系统,滴灌设备埋在地下,直接给水稻根系提供水肥。调查显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节省50%的肥料及70%的人工,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助于实现水稻高产。如今,农业部门已经针对性提出了水肥配方,农户在购买之后可以直接使用。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你知道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2.4 病虫害管理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选择高效、低残留农药治理病虫害。推荐采用物理、生物技术,如可以在田间设置杀虫灯、黏虫板、性诱剂等,农户定期清理死虫。在生物防治上,可以引入赤眼蜂、瓢虫等害虫天敌减少害虫基数,还可以稻田养鱼养鸭,除了可以控制病虫害,还可以获得额外收入。生物农药中的杀菌剂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等,杀虫剂有苏云金杆菌、棉铃虫NPV、苜蓿银纹夜蛾NPV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农药的价格将逐渐走低,值得推广使用。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你知道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3 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

3.1 优化叶龄种植技术

该项技术注重水稻叶龄变化情况,建设叶龄观察基地。结合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特性及叶龄变化差异,提出针对性种植方案。标记不同种植水稻品种的不同阶段叶龄,同步预报叶龄。同时,采用稻田诊断技术判定水稻生长健康情况,分析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的不确定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稻产能。为了减少自然环境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合水稻叶龄、田间诊断等技术,特别是在抽穗、拔节阶段,可以及时采取追肥、驱虫、抗病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稻高产潜能。可见,采用优化叶龄种植技术,有利于在不同叶龄条件下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水稻栽培方案,让水稻在每个生长阶段都处于良好的环境中,这样不仅能强化水稻种植产能,还可以提升种植质量。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你知道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3.2 水稻栽培“三控”技术

“三控”是指控苗、控病、控肥,其主要表现如下。

3.2.1 控苗

控苗技术可以实现水稻高产优产,提高水稻种植的综合效益。这是由于很多稻苗生长中会出现无效分蘖情况,浪费土地、肥料资源,影响水稻群体结构稳定性,提高了倒伏率,最终引发病虫害问题。控苗技术就是在秧苗中“去粗取精”,留下长势强的秧苗,如有空缺及时补苗,从而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率。在控苗过程中,还要严格控制施肥、数量、品种等,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肥效用,提高最终的水稻产量。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你知道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3.2.2 控病

控病技术主要是针对病虫害问题,如果水稻长期受到病虫害侵扰,其产量必然会遭受影响。结合稻田实际情况,通过种子消毒、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提高稻田抗病性能。还可以通过缩短水稻根系、拓宽茎秆宽度、拉长水稻中上处节间,以减少无效分蘖,促进稻苗健康生长。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你知道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3.2.3 控肥

控肥技术的核心是科学施加氮肥,考虑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提升分蘖质量。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适当用生物肥替代氮肥,这样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稻苗抗性,实现高产目标。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你知道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4 结语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要想实现水稻高产目标,就必须积极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做好每个环节的管控工作,提升水肥利用率、抗病虫害能力。同时,需要结合水稻种植区域的生产条件、生态条件,积极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如水肥一体化可以配合使用水肥配方等,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水稻高产栽培目标,提高种植效益。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你知道吗?看完你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