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之家、盒馬鮮生拔得頭籌,新零售終局之戰悄然開打

時移世易,千禧年後被互聯網趕到線上的實體店忽然之間似乎又有了復甦的跡象。

諸如小米之家、盒馬鮮生、名創優品、無印良品、誠品書店等門店悄無聲息地來到我們身邊的購物中心、百貨商場,甚至開起了旗艦店,只不過這次實體店鋪卻被賦予了不一樣的內涵——新零售。

國家統計局和iiMediaResearch(艾媒諮詢)的統計顯示,2013年至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是23.4、26.2、30.1、33.2、36.6萬億元,對應的網絡零售總額為1.9、2.8、3.9、5.2、7.2萬億元,兩者均不斷增長,呈現融合發展的趨勢,這也是新零售的一大特點。

小米之家,專業的品牌零售商

2011年,作為小米售後服務網點的“小米之家”誕生。2015年9月12日,小米之家在北京當代商城開設首家商場門店,試水線下體驗模式。到了2016年2月,小米之家正式轉型成體驗零售店,並在一年後的5月28日,開店數量突破100家。

截止至2018年的10月份,小米之家已經有超過500家門店分佈在全國各地。

小米之家、盒馬鮮生拔得頭籌,新零售終局之戰悄然開打

小米之家

小米之家的發力擴張,很大部分是因為小米本身對於新零售的佈局。

在某次訪談中,小米創始人雷軍就指出了小米新零售的八大戰略:選址對標快時尚+低頻變高頻,來增加流量;爆品戰略+大數據選品,從而提升轉化率;提高連帶率+增加體驗感,令到客單價變大;強化品牌認知+打通全渠道,使得復購人群更多。

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和復購率四者高效的結合就能夠提振銷售額,引發坪效革命,這就是互聯網對新零售的解讀。

小米是品牌零售商。相當於線下流量入口的小米之家,恰恰彌補了線上商品體驗性和即得性的缺失。通過試玩新品手機、智能硬件、配套生活用品等產品,消費者可以感知品牌調性,喜歡的話馬上購得,嫌麻煩回家網購也行。

然後消費者在和小米之家的不斷接觸互動中,對產品、對小米這個品牌的信任度便會逐漸上升。

小米亦是專業零售商。坐擁華米、雲米、紫米等數十家公司的小米生態鏈,小米在其中擔當著選品的角色,每一家公司都專注於一兩款爆品,而小米則從眾多廠商裡把它們挑選出來加入到小米生態鏈,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獨特的選品方式讓小米既和買手製相仿,又不似於買手製。

小米之家、盒馬鮮生拔得頭籌,新零售終局之戰悄然開打

小米生態鏈產品

如同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說道:“小米是優質製造能力的品牌化兌現”,專注的生產力通過互聯網和小米之家的糅合,推動小米品牌成型。

盒馬鮮生,線下門店即導流器

2015年,離開京東的侯毅醞釀在生鮮電商領域掀起一場風暴,意欲通過數據打通線上和線下,他便找到了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

經過商討,兩人定下了這門生意的四點剛性需求:一是線上的收入必須大於線下;二是線上每日訂單一定要超過5000單;三是實現門店3公里半徑內30分鐘完成配送;四是線下往線上引流,APP能夠獨立生存。這就是今日盒馬鮮生的“頂層設計”。

小米之家、盒馬鮮生拔得頭籌,新零售終局之戰悄然開打

盒馬鮮生

可以知道,盒馬鮮生的實體門店相當於一個個導流器,以現場試吃、加工烹飪的方式解決了消費者對食品新鮮度、食品口感等困惑,進而對他們的購買決策產生積極的影響,甚至促使他們留下來再次消費。

換而言之,某種程度上,門店的存在是為了盒馬鮮生APP這個生鮮平臺而服務的。

所以說,盒馬鮮生這個零售新物種是實現了體驗功能的線上生鮮超市:“頂層設計”決定了其線上超市的內涵,門店APP自助付款技術上引流線上,高效率的物流配送有助於用戶留存。

小米之家、盒馬鮮生拔得頭籌,新零售終局之戰悄然開打

盒馬自助付款

歸因於新穎的商業模式,自2016年1月上海浦東首家門店開設以來,截止至2018年7月31日,盒馬鮮生已經在全國14個城市擁有64家門店,到2018年底,門店數量就超過了100家。

新零售自成一派

上個世紀,商品零售環節尚停留在“大量生產鋪貨,消費者在賣場尋找合適商品”的人找貨階段,而到了新零售時代,人找貨變成了“數據驅動生產,場景化售賣”的貨找人階段。

無論是品牌化兌現的小米,還是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盒馬,都令到貨物流動起來,精準觸及人群。而這兩家企業所代表的恰恰亦是新零售時代下較為成功的運營模式。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說過:“新零售是一種新個體、新內容、新連接”。如果把這句話放到小米、盒馬身上,會有怎樣的涵義呢?

01

媒體即門店,門店即媒體。

小米商城是媒體嗎?是的,它為我們提供了信息流。那它是門店?又對,通過它我們能夠完成商品交易環節。盒馬是門店嗎?當然,我們在裡面可以馬上購得喜愛的食品。它是媒體?沒有錯,允許堂食,海鮮水產的實際情況瞭然於心。

小米之家、盒馬鮮生拔得頭籌,新零售終局之戰悄然開打

媒體和門店相輔相成

互聯網和實體零售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線上的媒體可以變成門店,線下的門店有機會充當媒體功能。而我們,消費個體,不止生活在現實世界,也存在於網絡世界裡,發展成虛實結合的“新個體”。

02

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們所消費的內容大多都是產品本身:數碼產品、食品、傢俱等等。不過,隨著中等消費階層的崛起,產品不再是我們掏錢的唯一理由,場景的滿足佔據越發重要的位置。

小米之家、盒馬鮮生拔得頭籌,新零售終局之戰悄然開打

內容更新

在小米之家,米粉之間、米粉和店員之間的互動“慫恿”我們剁手;在盒馬門店,即烹即吃的快感刺激著我們的神經;在宜家家居,傢俱的搭配、室內場景的再現促進我們多巴胺的分泌;在星巴克,獨立而靜謐的氛圍鼓動我們深陷其中……

新內容在消費需求驅動下不斷換新。

03

傳統零售是銷售的時代,廠商由於“經驗”生產,使得供給剩餘;零售商和顧客之間是買賣關係,商家想方設法把產品“忽悠”給顧客。那時,零售商奉行4P理論(產品、價格、促銷、渠道),商品的銷售如魚得水。

新零售是消費的時代,由消費者主導著生產的流程,廠家根據消費者的不同訴求製造合適的商品;零售商和顧客是朋友的關係,零售商站在顧客的角度為他們爭取最大的權益,顧客就會變得忠誠。

4P理論開始失靈,以顧客為中心的4C理論(消費者需求、消費成本、便利、溝通)逐漸上位。

小米之家、盒馬鮮生拔得頭籌,新零售終局之戰悄然開打

不一樣的連接

因此,關係的轉變催生出“新連接”。

舊時,我們在互聯網的滋潤下活得挺好,當新零售這隻猛獸用它鋒利的獠牙撕開缺口時,我們痛得立馬彈了起來,這個時候,小米和盒馬憑藉迅速的反應在一篇迷霧裡搶得了先機,而未來,誰還會加入到這場悄然開打的戰役當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