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正派”的代言人,最终却没能拯救明朝

对东林党的评价,有好有坏,有高有低。明朝时期由吏部郎中顾宪成创立,一直到明朝灭亡都能他们的身影,一共存活了近40年。

明万历时期开始,他们就受到世界各阶级人民的支持,反对宦官专权,力求挽救明朝危机。东林党的形象无论在小说上还是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很“正派”的清流之士。正义固然没错,但他们为何直到之后,也没能扭转乾坤,救明朝于水火之中呢?

东林党:“正派”的代言人,最终却没能拯救明朝

看似正义,实为党同伐异,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的出现,这样专权的组织,自然是无法拯救国家

东林党的创作人顾宪成在万历皇帝时期,因为反对废长立幼的制度而被贬黜,只得回家,继续他的教学生活。

但他并不是一个甘于现状的人,为了重振旗鼓,在家乡召集亲朋好友,志同道合之士,开设东林学府。表面上是正常的教学行为,实则是以讲学的名义到处嘲讽明朝政治。因为该地地处郊区,所以他的“为非作歹”也并没有受到制裁,反而还吸引看一堆同他一般不得志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政治。慢慢的,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东林党:“正派”的代言人,最终却没能拯救明朝

在当时,文人的地位是比较高尚的,因为经济落后,教育并没有普及到人民群众,“知识分子”只是其中的小部分人。文人往往掌握着民间舆论的导向,这东林党那么大量的文人聚集,当然会吸引到朝中官员的注意。

慢慢,一个个官员找上门,不过不是为了找茬,而是想借助东林党的势力,提升仕途。这些东林党,本就是一些在政治上不得志的文人而聚集起来的,有这样的机会自然也不会放过,两者一谈就合,形成了一定的政治联盟

拥有朝廷力量之后,东林党行事就更为方便了,他们不再以嘲讽朝廷为目的,而是展示出强攻击性,对与自己的不利的人展开“贬低或踩低”策略,以达到党同伐异的目的。

当时朝廷上除了东林党以外,还有一些别的政党,例如楚党、浙党,他们存在的时间是比东林党要久的多的。突然出现这样的团体来抢饭碗,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

。一时间“战争”一触即发。

东林党本就人多,俗话说的好,一人一口水都能把人淹死。加上他们脑子里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其他各党的讨伐简直势如破竹。清楚自身优势之后,东林党更为肆虐,对政治意见不停的其他各党派一致排外,利用舆论武器,将他们打得是动弹不得。

胜,会致娇。本来是秉承“正义”的东林党,一时间沉迷于政治斗争,全然忘了初心,甚至让不少官员因为他们颠倒黑白而含冤受屈,就在这样一群人手中,明朝又谈何复兴呢,只会加快灭亡罢了。

东林党:“正派”的代言人,最终却没能拯救明朝

东林党人的出身大部分都是地方豪绅子弟,谋求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对于国家根本不是他们的主要关心方向,所以更不可能挽救明朝

成立初期,顾宪成名气渐升,吸引了大批商人、地主的孩子前往学习,去的过程还会捎上不少资金,意为资助学校。东林党刚成立,当然资金方面也缺,所以自然不会放弃这等好事,一律照单全收。

商人出钱往往是讲究回报的,既然东林党舆论影响那么大,那自然是想要靠他们的舆论来为自己谋福利。你来我往之间,东林党也渐渐了解“客户需求”,那自然是会满足需求。所以他们发表的言论,大都偏向于商人、地主的利益。

既是互惠互利的事,有钱人门出的钱又更为阔绰,甚至出资为他们宣传,壮大声势,以至于名声传到朝堂之上。东林党偏向地主豪绅,这一现象是事实,但对当时来说,这种行为是否妥当还是有着很大的争议。

很多地主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支持地主,就意味着祸害农民。

后来明朝被灭,也正是因为农民多年被镇压,而产生的怨气所致。在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胜利之前,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百姓若能安稳过日,又有谁想发动战争呢,显然,当时的农民阶级确实被压迫得厉害。

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明朝后期,地主、商人势力渐增,土地兼并严重,通过耕种已经无法维持生活,流民日益增多。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战争,就只有死路一条。

虽说这并不能说就是东林党的错,但东林党支持地主富豪的行为确实造成了农民的压力,也推动了农民起义的进行。试想,地主压迫,国家又要税收,农民辛苦耕种一年的粮食全都上交给了国家和地主,那底层人民如何生活。

当然,当时东林党的主张是不收地主的税,也不收农民的税。但这很明显是无法实现的。不收税,朝廷如何运转?

当时的商人地主,除了收取土地资源外,还有更多的财富来源是在矿业、盐业上。对他们实行收税政策并不会断了他们的财路,但东林党主张不收他们的税,这就使得富人更富,穷人也更穷了。

但对底层人民来说,这简直就是灾难来临。加上土地兼并政策的实行,手上真正拥有土地的农民少之又少,农民没有收入,交税从何谈起。天启年间就为了稳定时局,多次减低赋税。但到了崇祯年间,东林党的影响之下,崇祯皇帝削减了地主豪绅们的各种税费,国家财政收入一下减低许多。又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那就只好剥削农民。民心不安,这不是又加重了明朝的动荡吗?

说白了,东林党支持地主豪绅的做法,是间接害了明朝百姓。别说拯救,甚至可以说是明朝灭亡的推动者。

东林党:“正派”的代言人,最终却没能拯救明朝

东林党人的政治见解,并无多少是真正能帮到朝政的,加上明末时期党派斗争错综复杂,从根本上说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拯救一个国家

明朝没能被东林党拯救,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东林党人的能力不足。在东林党中,曾经出现过杨涟、左光斗这类有传统儒家气节的人。即使他们已经是东林党派的“泰斗”人物,但最终还是没能敌得过魏忠贤这个朝廷政治老手

东林党:“正派”的代言人,最终却没能拯救明朝

他们的无能,体现在团体被魏忠贤派一网打尽,体现在只会动嘴却没有实际作为的作风上。即使崇祯皇帝一直支持东林党,但最终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无能,甚至发出了“文臣皆可杀”的感慨。

除了东林党的无能之外,崇祯皇帝多疑善忌的性格也是致使明朝覆灭的一大原因。战争中忌讳的就是临阵换将,这崇祯皇帝不仅不听,还九次换将。本来农民起义军已经快要失败了,这不又喘上了气。就在自己的疑虑之下,不顾反对,执意杀害大将袁崇焕,军心涣散,很快就变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就算派出关宁铁骑也没法收场,最后崇祯帝也只落了个煤山自缢的下场。

局势本就动荡,东林党却只会耍嘴皮子,一心说不能向江南区收税,这不是断了明朝的财路吗。国库不富,如何守住人民。在崇祯皇帝为了国家低声下气地向大臣借钱的时候,大家都说自己清廉、没钱,国无钱又怎么继续延续下去?

别说帮忙救国了,此时的东林党不添乱已经是最好的局面了。

结语

在初期,东林党的建立是好的,是有利于国家安定的。他们所秉承的“正义”初心,却在后期变了味,过度党同伐异,也使得他们在朝廷上的形象一落千丈。对地主豪绅的支持更是显露出他们的无知。“正义”不该被乱用,不然就会像东林党一样,成为推动国家灭亡的“怪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