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黑色素瘤中國方案獲FDA孤兒藥資格認定 將填補西方“無藥可醫”空白

【環球網報道 記者王志勝】近日,由中國製藥企業君實生物自主研發的PD-1單抗特瑞普利單抗聯合阿昔替尼治療黏膜黑色素瘤獲得美國食藥監局(FDA)孤兒藥資格認定。作為中國黑色素瘤治療領域的學術帶頭人,同時也是該聯合療法首創者,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郭軍教授表示:“這項研究是我們中國人真正的原創,將來美國等其他國家同道治療黏膜黑色素瘤時將使用中國經驗、中國藥物,感覺蠻自豪!”

黏膜黑色素瘤中国方案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将填补西方“无药可医”空白

針對晚期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無論是傳統化療還是單藥免疫治療效果均不佳,從診斷到死亡通常不到12個月,幾乎是“無藥可醫”。由郭軍教授主導、中國專家制定的黏膜黑色素瘤免疫聯合治療方案首次獲得了國際認可,將填補西方黏膜黑色素瘤患者“無藥可醫”的空白。

據郭軍教授介紹,美國在1983年通過《孤兒藥法案》。所謂“孤兒藥”,即治療患者少於20萬人的罕見疾病的藥物。獲得FDA孤兒藥資格認證後將授予治療用藥特別優惠政策:比如,稅賦減半,享受FDA快速審批通道等,且上市後享有7年市場獨佔權。在《孤兒藥法案》的鼓勵下,很多公司都在努力開發孤兒藥產品,這對中國的製藥企業也是一種機會。

在美國,黑色素瘤是高發腫瘤,發病率為23/10萬~30/10萬,是美國男性第四大、女性第五大腫瘤。黑色素瘤類型包括日光、肢端和黏膜亞型,西方國家以日光型為主,好發於皮膚,佔比超過90%。而在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日本、韓國、蒙古、中國、新加坡等國家最常見是肢端黑色素瘤,佔比過半,其次是黏膜黑色素瘤,佔比近25%。黏膜黑色素瘤在歐美比例偏低,但發病人群總數依然不少。

這種差異導致歐美國家把主要精力放在日光型皮膚黑色素瘤的研究上。“過去黏膜黑色素瘤沒有治療標準,傳統化療有效率低於10%,備受推崇的PD-1單藥治療、免疫治療,在皮膚黑色素瘤上高達60%、70%有效率,但是在黏膜型上也就10%。”郭軍教授說。

作為我國黑色素瘤的主要亞型之一,黏膜型更具侵襲性,5年生存率更低,容易出現內臟轉移,預後較差。如何提高黏膜黑色素瘤的治療有效性呢?

郭軍教授稱,“我們中國科學家首先提出來,既然單藥PD-1效果不好,是否可以走聯合之路?我們發現,‘微血管增生’不僅是黏膜黑色素瘤預後不良的指標,也是治療突破口,基於這個發現,進一步開展了PD-1聯合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藥阿昔替尼的研究,使得黏膜黑色素瘤的療效一下子從10%提高到50%。”

上述研究結果2019年已在線發表於國際頂尖腫瘤臨床專業期刊《臨床腫瘤學雜誌》,結果顯示,特瑞普利單抗聯合阿昔替尼治療未接受過系統治療的晚期黏膜黑色素瘤患者可獲得48.3%客觀緩解率及86.2%的疾病控制率。“一期結果出來以後震驚了全世界的黑色素瘤專家。按照此方法,在美國也嘗試用於臨床治療,效果同樣好。這是我們真正的原創研究,用中國自己企業的藥物治療中國特色的腫瘤亞型,這很不容易”。郭軍談及此處深感自豪。

特瑞普利單抗是君實生物2018年12月在我國獲批上市的首個國產PD-1單抗,在中國獲批的適應症為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後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此次授予孤兒藥資格認證的適應症為“黏膜黑色素瘤”,特瑞普利單抗是《孤兒藥法案》頒佈以來,第一個在該領域被授予“孤兒藥”認定的品種。

郭軍教授認為,“該聯合療法獲得了美國FDA頒發的孤兒藥資格認定,對我們的探索性研究也是極大的鼓勵。”目前,該研究入組患者均為亞裔,未來將進一步納入非亞裔人群加入到臨床研究。

特瑞普利單抗至今已在中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開展了30多項單藥和聯合用藥臨床研究,在多個瘤種的臨床試驗中取得了卓越的結果。郭軍教授相信,由中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聯合療法,無論是對亞裔黏膜型患者還是歐美患者都將獲得不錯的療效。未來將有更多中國製藥企業、中國藥品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