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的风格,跟老师越接近越好还是越远越好?

山间云水


绘画风格是画家作品的外在特征,是画家绘画造诣和审美理念的综合体现,也是画家作品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标签。

每个画家有每个画家的风格,正如世上没有一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诸如达芬奇的精细严谨、米开朗基罗的雄浑伟健、拉斐尔的柔美和谐、乔尔乔内的宁静安谧、提香的凝重大气、鲁本斯的豪迈洒脱、伦勃朗的明暗用光、安格尔的庄重典雅、德拉克罗瓦的浪漫奔放、库尔贝的深沉质朴、布格罗的极致唯美、梵高的热情恣意、高更的拙朴自然、马蒂斯的色彩浓艳、毕加索的抽象立体、达利的超凡想象、弗洛伊德的以丑扬美等等。不同的画家不同的风格构成了艺术的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丰富多样斑斓多彩。

每个画家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经历拜师学艺临摹模仿的过程,都要接受老师的指点指导,在老师的熏陶和耳濡目染下,学生从一个学画者逐渐成为一个作画者,从一个绘画爱好者逐渐成为一个画家。这一期间,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在以后的创作中势必会留下老师作品的一些影子留下老师创作风格的烙印。

但是,艺术的本质是具有创造性的创作,艺术作品不同于其它产品,可以机械的仿制和制作,艺术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产物。学生在跟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学习创作技法,又要感悟艺术精髓,探索属于自己风格的创作思路和模式。巴洛克绘画艺术大师鲁本斯12岁开始学习画艺,跟随过许多画师,后来又到意大利游历6年,大量临摹米开朗基罗、提香等前辈大师的的作品。但是鲁本斯从师而不拘泥于师,他一边跟老师学习,一过研磨思考,从老师传授的技法风格中“跳”出来,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绘画风格,成为独树一帜的巴洛克油画重要代表。

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说:学师者,生。似师者,死。这句话一语点明了学生跟老师学画的要义。具体讲,学生的绘画风格跟老师太接近甚至判若一人,肯定是不好的,因为失去了个性化的作品是很难评判其艺术价值的。但也不能说学生的创作风格跟老师越远越好,事实上也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总的说,学生跟老师学习要学精髓要义,要有突破创新精神,要在创作中努力形成与老师有区别的属于自己的独立的艺术创作风格。




灯影书画


艺术作品风格的形成,除与艺术家的师承、家学、名家影响,及继承传统技巧有关外,又与艺术家自身的个性、气质、胆识、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立意,以至人品等各方面均有密切关系,问题来了:画家的风格,跟老师越接近越好,还是越远越好呢?


画家的风格,跟老师越接近越好

任何一个画家在成为画家之前都要经历“拜师学艺”的过程,学绘画的基础技法和绘画理论知识,开篇已经简单提到了艺术作品风格的形成的诸多因素,其中有一点是,风格的形成,与师承、家学、名家影响有关,也就是说,画家作品的风格,和老师的教学有关,

学习绘画是一个不断临摹模仿的过程,模仿的越像,说明技法越精湛,这学习过程是有进步的,如果连老师的画都模仿不像,就说自己的画有独特风格,这不是挺可笑吗?即便是一个已成名的画家,在临摹模仿别人的画作,都要尽力模仿的逼真,才能显示自身的绘画功底,



艺术作品所特有的气韵神采及意境,叫作品的风格,之所以说画家的风格,跟老师越接近越好,1是说明画家的学习或创作的确有所成就,学有所成,2是画家将老师的风格学的越像越接近,这样才能集众家之所长,而独成一家之风;一个画家所学之画风格,和老师越接近,说明学到了精髓,而不是画作的表象,


或许有人会说,画家的风格和老师的风格很接近,这会影响画家的真正创作,其实,这担心是多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开篇也已经说了,风格的形成,与艺术家自身的个性、气质、审美情趣、艺术素养、立意,以至人品都有密切关系,所以,即便画家作品的风格和老师很接近,画家也可以从艺术素养等方面形成自身的绘画风格。


诗夜城主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在学画的过程中,肯定是会受到指导老师的莫大影响的。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绘画技法方面,同时还会对创作思维和美学观念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然,前提是这是一位能让学生信服的老师。

比如说徐悲鸿,应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他极力主张素描教学为基础,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无论是油画《田横五百士》还是国画《八骏图》,徐悲鸿的作品基本都是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

受到徐悲鸿绘画风格的影响,出自中央美院的吴作人、靳尚谊、杨飞云等人,都是中国写实主义油画颇具代表性的画家。

与徐悲鸿同时期从欧洲留学归来的林风眠,也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林风眠和徐悲鸿一样,也认为必须引进西方优秀的东西来改革中国艺术,但他不认为应简单引进西方写实主义,而应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的精神,西方自由创作的主张。在这样艺术主张下,林风眠的绘画创作风格与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画风大相径庭。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以后的现代绘画的营养,与中国传统水墨和境界相结合,并融入了个人的人生经历。

中国在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几位油画家如吴冠中、赵无极和朱德群等,都是出自林风眠门下,他们的艺术创作思维显然受到林风眠先生的影响,与靳尚谊他们的写实主义画风完全不同。尤其是赵无极,以抽象主义创作名世,更具现代绘画气质。

由此可见,学生的画风受到老师画风影响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样的影响无所谓好与不好,因为艺术理念可以不同,却找不出衡量好坏的绝对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画家的风格虽然会受到老师的诸多影响,这种影响却并不是绝对的。当一个画家具备了相当的绘画创作水准后,随着生活阅历、生活际遇的变化和汲取更多的、不同风格的艺术理念的影响,其美学观念和创作思维也很可能随之变化。

正因如此,才会在古典写实主义之后,又会出现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等不同的绘画风格。唯有如此,艺术的魅力才能真正得到传承和发展。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惊龙轩


这问题我来答一波,青年时代沙盘铁笔走字,有一定的绘画、摄影的基础知识,也“简单”懂得绘画的三原色及色彩、光线、构图的要领,不过手臭且无作品遂改书字。

今天讨论的话题是风格/画系/传承/三者关系,个人仅谈认识(不敢称为观点),因为忠祥老师龙飞凤舞整几笔值钱,咱就不敢多讲“艺术”值钱二字了。

不过自认为风格是必须自己形成,否则白学了绘画,跟着别人屁股走了一程自不成体系,且无个性成为庸俗画匠。

至于画系则多种说法“佛系”“禅意”“岭南派”……等等。画系越多,派别越广于是绘画作品变了味,串出了“新锐”高人作品,凡夫俗人看不懂,都由“高人”们点评说事!

传承,我所指的画技,不断素描、水粉、功笔、泼墨、玄技、都是一派技艺,必有传承之人,跟老师学绘画,临摹都画不会更谈不上传承创新递进。所以认真跟师付学绘画,一招一式应该有老师的风范行一程留于世。

当然我就不行了,跟着白石老师多年不入门,转入石涛学绘字,最后一字无成,听说摄影不费劲,过去摄影是为绘画提供依据,于是学习摄影,摄影又跟郎敬山大师跑了一程,乱套了结果一事无成。

最后还是冥冥之中在想,画家风格跟老师近还是远?这问题一直在困扰之中,时问久了成为一种病,这病侵心包络,中医称谓“痰迷心窍”,西方医学则认为是“中风”之症。哎!……乱了方寸。

睡梦惊醒半夜时,

吾本绘画自一体。

自拍图(喜欢的拿走不谢!)

自拍图(喜欢的拿走不谢!)

注:夜深随笔稿未效,谬论笔误敬谅!


摄影微谈


风格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所以,跟老师的风格近和远也没有好与坏。风格近了,也许表现的内容不同,其境界高者为尚。风格远了,也许表现的内容几乎没有差别,因为两者境界差不多。历史剧一定比武侠剧更有文艺价值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万里晴空991


“学师者生,似师者死。”对绘画有深入了解的人都应该懂这个道理。跟老师学技法、笔墨等绘画基础,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深悟表现不同于先人的手法。





三问堂


画家的风格,和老师太接近,肯定不好!

徒弟的画风无比接近老师,做到极致也是个赝品!艺术永远生活在老师的阴影下,只有传承没有个性,做了一簇凄凄惶惶随风倒的小草...

徒弟的画风如果和老师的画风离得很远,甚至完全不搭,那也是愧对老师,上课没有用心听讲嘛!如此胡混对师徒双方都是瞎耽误功夫,目无师傅,把介学生开了吧。

白石老人的一句话,切中问题要害,很有功力!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徒弟画风太接近老师,谁死呢?是徒弟吗?或许是师傅呢,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老师,也要吃饭的...




画家谈画画儿


简单来说,学生的画风跟老师的画风越远越好,越远越有助于构建自己的独特风格。

俗话说: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绘画是一门技艺,绘画学习者必须依靠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才可以较快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如果没有老师教导,凭借自己去揣摩,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历史上虽然有依靠自学成才的画家,但那些毕竟是个例,绝大部分人还是走着老师带学生的传统学画路子。

名师出高徒的例子在美术史上比比皆是,比如,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奠基人贝利尼,带出了提香和乔尔乔内两位大师级学生,提香又带出了丁托列托和委内塞罗两名大画家,他们都是威尼斯画派的中坚力量。

18世纪新古典主义奠基人大卫,带出了安格尔,安格尔又带出了布格罗,他们同样是新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画家。

西方绘画史上,一直遵循学院派教育模式,那些在美术学院有名气、有成就的画家,都会成立自己的绘画工作室,然后招收一些有潜力的青年画家,帮助他们尽快学到真才实学,对青年画家来说,能进入有名气画家的工作室学习,是一件至高无上的荣耀。

我国目前的美术教育方法,同样延续了学院派教育的模式,像国家画院的著名画家,八大美术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绘画工作室,教出了许多有实力的画家。

在跟老师朝夕相处中,老师的绘画技巧、作品风格、艺术思维,审美观念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如果一名学生的作品里看不到一点老师作品的影子,那就不正常了,至少说明没有把老师的经验和知识完全掌握,只是学到了皮毛。

学生跟随老师学习绘画时,必须通过大量临摹老师的作品,才能全面掌握老师所有风格。

在临摹中,由于用笔、构图、设色、营造意境等方面,都是老师的经验,因此,学生的画风接近老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聪明的学生,往往会通过自己大量的探索,逐渐摆脱老师的画风。他们通常会把老师作品的某一个优点或特点进行放大,让这些特点更加鲜明,让外人看来,他的作品既有老师的风格,又有自己的特色,这样的作品,才具备审美意义。

如果跟老师的画风过于接近,绝不是好事情,只能说明是一个成功的模仿者,而不是创作者。


鸿鹄迎罡


画家创作绘画作品要有自己的个性风格,才是画家对艺术的追求。画家的风格,跟老师越远越好,并且艺术风格要超越老师,才能创作出经典的绘画作品,成为优秀的画家。

一、画家在出名之前,是老师学习绘画艺术,在老师的指导下,临摹经典名画,临摹熟练之后达到跟临摹作品成真的一模一样,再进行创作出具有自己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跟老师的风格越来越远,使自己的风格超越老师的风格。

二、画家创作出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是在老师教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希望成为优秀的画家,并不喜欢学生的风格和自己的风格越来越近。画家要有自己的绘画艺术风格,才是走向正确的艺术创作的成功之路。

三、画家的风格,不但要跟老师越来越远,而且还要超越老师,这是绘画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画家的风格,跟老师越接近,影响了画家的艺术创作,使他的绘画作品有老师的风格,失去了绘画作品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


黄智637


当然越远越好,风格相近,如出一辙,有何创意?

远,自成风格,显奇露怪,独领风骚,才叫杰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