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龜背竹白鷳》繪製步驟(含文字解析)。

步驟1:
龜背竹用線凝重,造型上略帶方折變化,不要過圓滑。牽牛花造型飽滿,用線要富於彈性,要柔中帶剛有含蓄的張力體現,牽牛葉則用筆飽滿厚實,收尖處多作垂露狀。藤蔓等處用線要婉轉流暢,有韌性但不張揚。竹竿用線挺直,有銳利感。白鷳除了嘴爪以外,整體用線較為輕盈,尤其是後面尾部用線起筆幾乎不加頓挫,收筆也不加回鋒,以飄逸的感覺為主。

李曉明《龜背竹白鷳》繪製步驟(含文字解析)。


步驟2:
背景用灰綠色(三綠+少許墨)整體平塗,色不要過濃,幹後加入少許花青淡淡烘染白鷳身體四周,其中白鷳腹部及尾巴下方要面積大一些,右上方烘染面積略小。花頭、白鷳身上白色部分平塗白粉。白鷳眼睛四周的裸露部位和爪平塗淡朱砂。白鷳嘴、眼白平塗粉黃色。胸腹和頜下、飛羽部位平塗淡墨。龜背竹正葉平塗草綠,反葉平塗汁綠色(草綠+藤黃+少許朱磦)。牽牛正葉平塗淡藍色(酞青藍+三青),反葉、花托、藤蔓也平塗淡汁綠。竹竿平塗淡褐色(赭石+墨)。龜背竹氣根和梗邊平塗桔黃色(藤黃+朱磦)。地下落葉用花青分染,要注意遠近虛實變化。

李曉明《龜背竹白鷳》繪製步驟(含文字解析)。


步驟3:
背景用淡酞青藍整體烘染,主要由上方往下發烘染,要稍微見一點筆觸,不用太均與,表達空氣中微微有雨的感覺。左下角也用酞青藍連帶烘染三次左右。龜背竹花頭用土紅色(朱磦+少許胭脂)淡淡統染2次,正葉用花青統染,反葉用草綠統染。白鷳白羽毛部分用淡褐色(赭石+墨)分染,黑色部分用淡墨分染,飛羽用淡墨平塗,邊緣留水線。嘴用淡墨從根部分染,眼周圍裸露部分用淡曙紅平塗,遇到結構線留水線。竹竿用墨褐色從節的部位往中間統染,遇節留水線。

李曉明《龜背竹白鷳》繪製步驟(含文字解析)。


步驟4:


墨青色統染龜背竹的整體關係,靠近牽牛花花頭處要重點刻畫。牽牛花頭用淡絳紅色(胭脂+朱磦+少許墨)分染根部,然後從邊緣往內提染白粉,一些鼓起處也要提亮。牽牛正葉用花青分染,主筋留水線,反葉用草綠分染,也留水線。地上的落葉,近景部分要局部用花青分染,處於最暗的地方要多次提染。白鷳黑色部分用中墨分染,羽片部分留水線,冠要多染幾次,大腿、腹部、尾下復羽處要用斡染法,染的稍微虛一點。嘴用中墨分染,上嘴從根部往尖部染,下嘴從尖部往根部染。眼四周裸露處用重曙紅分染。爪用淡胭脂勒出明暗關係。


李曉明《龜背竹白鷳》繪製步驟(含文字解析)。


步驟5: 白鷳白色部分用淡赭色依據大結構關係整體分染後,用中墨在尾羽及尾上覆羽部分畫黑色V字狀斑紋,然後用白粉絲毛,尾羽部分絲毛很長,最好用長鋒筆絲毛。黑色部分則用重墨絲毛,冠、下頜等一些最黑處可用三青復絲一次。爪用中等濃度曙紅填鱗片,要細心留水線,爪尖白粉提勒。眼眶內用赭墨從後往前圈染,焦墨點睛,白粉點高光。嘴用白粉提嘴尖,重墨勒嘴中線。眼周圍裸露紅色部分用幹筆蘸曙紅皴擦帶點,質感上要顯得略略粗糙。牽牛花濃白粉點蕊,葉用中墨復勒主筋後淡墨勾勒細葉脈。反葉用淡胭脂從邊緣倒染後淡胭脂勾勒細葉脈。藤蔓等處根據明暗用淡胭脂局部復勒。龜背竹主筋用淡墨綠略略分染,整體罩染草綠,亮部的正葉邊緣部分可略略提染赭石。反葉邊緣提染薄四綠色(三綠+白色)。落葉也有選擇的提染淡赭石。龜背竹黃色外皮部分用粉黃提染亮面,朱磦絲紋理,氣根用粉黃勒亮面。遠處龜背竹捲曲的嫩葉尖端略提染朱磦。

李曉明《龜背竹白鷳》繪製步驟(含文字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