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中國的合作不斷加深,即使美國施壓…

近日,環球網轉載了以色列《國土報》文章,題為“隨著美國退出,精明的中國會是下一個中東經濟參與大國嗎?”,指出以色列要在中美之間艱難選擇。

以色列《國土報》是以色列最權威媒體,也是目前以色列少有的中左翼媒體。這個以色列老派報紙歷史悠久,成立於1918年。

《國土報》希伯來語是הארץ,有國家、國土之意。筆者本科就讀希伯來語專業,有門專業課是“希伯來語報刊閱讀”,這門課的很多素材都是《國土報》的報道。《國土報》除希伯來語版本外還有英語版本,而有意思的是,《國土報》的英文版報紙現在是和某知名美國大報打包銷售。

《國土報》有些“恃才傲物”,它是以色列少有的搞“付費閱讀”的報紙。與該報紙不同,以色列發行量最大的日報《今日以色列報》走免費發放報紙、賣廣告路線,不過《今日以色列》報只有希伯來語版本。

以色列與中國的合作不斷加深,即使美國施壓…

以色列《國土報》10月17日文章截屏

說回這條《國土報》10月17日的文章,我在《國土報》英文網站上查了一下,的確有此文。p.s.如上所說,《國土報》是付費閱讀,我要想讀完這篇文章得花錢買會員。鑑於這篇文章是英文,環球網翻譯起來應該沒問題,我就以《環球網》的編譯版本為基底展開論述。

此文章認為,隨著美國在敘利亞撤軍,美國可能會逐步撤出中東地區(雖然過程緩慢)。與此同時,中國會成為中東經濟的重要參與者。

但相對中東其他國家,以色列與美國的經濟聯繫更密切,但以色列也有“向東看”趨勢。作為“創業國度”的以色列,其科技公司多數投資來源是美國,但來自中國的投資也“不甘示弱”,正迎頭趕上。美國對以中合作有忌憚。

10年前的以色列,會很容易在華盛頓還是北京之間做出選擇。而今天,以色列肯定是不想選的。

《國土報》這篇文章所說的10年前的選擇事件,具有標誌性的是費爾康預警機事件。(這起事件已經二十年了)

以色列與中國的合作不斷加深,即使美國施壓…

費爾康預警機

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關注以色列的“費爾康”系統。中國、以色列等各方達成相關協議。按約定,中國將購買4架安裝“費爾康”系統的預警機,總價值為10億美元。然而在2000年,美國政府向以色列施加強大壓力,迫使以色列放棄與中方合作。

時至今日,中國和以色列的合作已越發良性化。一方面,中國自身的研發能力越來越強,很多技術可自己攻破;另一方面,中國在涉外貿易談判上的經驗也越來越豐富,不會輕易去談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都很高的生意。

只是美國是以色列最大後援國的事實仍然不會改變。就在這幾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訪問以色列,他和以總理內塔尼亞胡重申,美國和以色列的同盟關係依舊牢固。

以色列與中國的合作不斷加深,即使美國施壓…

目前看,中以之間的合作想要改變美以關係的可能性很小。而10月17日《國土報》文章有關“10年後,(與以色列合作)選擇的天平有可能會傾向於中國”的論述也不是很現實。

然而,至少從全世界共同的期待看,人們始終嚮往國與國間的自由貿易流通,某些超級大國為維繫老大地位而製造關稅壁壘的行為不得人心。大家都保有對全球發展向善向好的期許,我們倒是可以期待一下“有可能”來到的美好明天。(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