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為何不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公元前196年的冬天,一代名將韓信被殺害於長樂宮。他從楚王被降到淮陰侯,最終又被殺害在長樂宮裡。

韓信為何不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國士無雙


作為在戰場上的將軍,他運籌帷幄;但是在政治上的陰謀詭計,他寸步難行。

韓信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悍將,後世對他的用兵之法推崇至極,被尊稱為“兵仙”。但是,他打仗的才能讓劉邦敬佩的同時也讓劉邦感到了恐懼:整個大漢朝的疆域有大半是韓信打下來的。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韓信為何不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功高蓋主的名臣悍將終究活不長遠,最終被帝王拋棄,韓信也不例外。

但是,韓信本可以有機會和劉邦平起平坐,爭一爭這龍椅的。

1 韓信在當時是怎麼做的?

先來看一看當時的情況。

韓信率兵打開了北方戰場,橫渡西河,俘虜趙王,帶領軍隊獲得井陘之戰的勝利,殺死成安君,攻佔了趙國,以聲威鎮服燕國,平定安撫齊國,向南摧毀楚國軍隊二十萬,向東殺死楚將龍且。

也就是說:淮河以北的地方都是韓信打下來的。我國現在劃分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割線就是秦嶺到淮河這條線。

韓信為何不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現在的韓信已經手握北方地區。劉邦自巴蜀和關中起家,擁有西部地區。項羽主要是江東地區。

如果此時的韓信自立為王,天下三分的形勢和以後的魏蜀吳並沒有很大的差別。

楚軍失去龍且後,項王害怕了,派盱眙人武涉前往規勸齊王韓信反漢與楚聯和,三分天下自立為王。

這時的韓信猶豫了,在這種情況下不知道如何辦。

韓信為何不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當時韓信手下有一個謀士,叫蒯徹。他給韓信出了一個計謀,讓他攻下齊國來逼迫劉邦封自己為齊王。想要以此來站穩腳跟再做以後的打算。但是韓信卻沒有繼續聽從謀士的建議,這就相當於蒯徹下的一劑猛藥沒有得到持續便被扔掉了,韓信自取滅亡也正是從這時開始的。

韓信錯就錯在沒有接著聽從蒯徹的建議,即使利用計謀攻下了齊國,得到了齊國的國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稱號。

他要來了虛名卻早早地惹惱了主公,看似封為了王侯但是實力卻在一步步地被削弱,他和主公之間僅剩的那些恩情也隨著他的這一舉動煙消雲散了。他這無異於是在和劉邦宣戰,但是,自己還在傻傻的猶豫著要不要徹底撕破臉面,這就導致了自己開始陷入了被動的局面,最終難逃被設計殺害的命運。

韓信為何不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2 那麼韓信為什麼不願意背叛劉邦呢?

在這裡說一個小故事。

一飯千金的故事大家應該都是瞭解的。

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候,他時常往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便可以解決生活。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作工的,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的救濟他,給他飯吃。

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勞刻苦僅能以雙手勉強餬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的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是不高興,表示並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的。

後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韓信為何不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當時的漂母出於好心,給了韓信飯吃,最終韓信用黃金千兩來報答她。對於一些飯食,韓信尚能如此報恩,那打仗時候的劉邦給了韓信什麼呢?

劉邦的車子給韓信坐;

劉邦的衣裳給韓信穿;

劉邦的食物給韓信吃。


這是什麼情啊?

兄弟啊!

韓信是受過苦難的人,他認為劉邦對他待遇很優厚,“坐人家車子的人,要分擔人家的禍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裡要想著人家的憂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為人家的事業效死,我怎麼能夠圖謀私利而背信棄義呢!

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韓信有義,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情懷。劉邦給了他恩情,韓信就得報答這份恩,這份情。

韓信為何不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但他也有糊塗的地方:他自己在關鍵時刻不能看清形勢,沒有明白自己早已鑄成了大錯卻仍然礙於“士”的面子不肯往下走。

韓信從得到劉邦賞識之後的一生驍勇善戰,為漢朝打下了半壁江山。如果沒有他當初倒向劉邦的陣營,項羽也不會早早地潰敗直至退出歷史的舞臺。

所以帝王家沒有念及舊情留這個開國元勳一條生路也真的是太絕情了,不過歷史總是這樣的殘酷,無情最是帝王家,用得著你打天下的時候你便是他的兄弟,天下大定之後便開始處處制裁這些東征西戰的元勳。

敵國滅,謀臣亡。


韓信為何不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