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容臉、低仿風、盲流潮,文化韻味缺失的旅遊槽點頻現

盲目從眾、休閒放鬆、滋養靈魂,你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出遊的?

五一小長假結束,相信很多人已經迴歸工作崗位,從一場忙碌再次切換到了另一場忙碌之中。對於生活工作高壓力、快節奏的現代人來說,趁著難得的節假日出去遊玩一番,的確是放鬆身心、犒勞自己的一種不錯選擇。然而,很多人忙裡偷閒的一場旅行,非但沒有讓自己輕鬆愉悅起來,反而落得一身累;而且累也就罷了,很多人在不自覺之間已經淪為了旅途中的盲流。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千里路”用現代人的話說,就是“靈魂和身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讀書是為了積累知識,“行”其實就是以觀景、交友、求知為目的的旅行。將讀書與旅遊結合起來,不失為一種促進身心成長的合理模型。但在古代社會,受經濟發展水平、交通條件等的限制,讀書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奢侈的事,至於能夠外出旅行,在硬件限制的同時,還需要克服“父母在,不遠遊”的道德約束,所以只能成為很多人的夢想。


整容臉、低仿風、盲流潮,文化韻味缺失的旅遊槽點頻現

至於今天的人們,手頭寬裕、交通便捷、通訊方便,只要有閒暇,實現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幾乎是易如反掌。然而,旅遊環境、消費觀念、旅行方式等方面頻頻顯現的“槽點”,卻很難讓人真真切切享受到旅遊帶來的快樂。去哪裡、幹什麼、為什麼去?這三個問題已逐漸成為很多人奔赴旅程的沉重羈絆。

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幅員遼闊的國土疆域、豐厚多彩的文化積澱,曾經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造就了無數有個性、有特色、有靈魂、有韻味的城鎮、村落,幾乎是略走幾步,就能領略一番景象;稍行數里,便會被鄉愁牽掛。


整容臉、低仿風、盲流潮,文化韻味缺失的旅遊槽點頻現

然而,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發展,既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但也在同時伴生了傳統城市、鄉村格局的去個性、除韻味過程。除過一些極具歷史背景、文化特色的地區,絕大多數市縣級城市幾乎是一個設計思路、建造風格,步入每一座城市,都是齊刷刷的高樓大廈、車流擁擠的道路,相似度極高的燈光、綠化、造景,像極了那些看似精緻美麗,但實則千篇一律,嚴重缺乏識別度的“整容臉”美女。從經濟發展、環境改善的角度講,這是繁榮的標誌、不爭的福祉,但從旅遊視角看,無數一模一樣的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製造了審美疲勞,名義上所奔赴的每一座新城市,落定腳步之後都容易讓人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甚至依舊徘徊在故鄉的失落感。

於是,很多酷愛旅遊人,當城市的魅力消減之後,就迅速把目光轉移到了識別度較高、文化底蘊相對“餘香”留存的鄉土農村。在那些早行一步的人那裡,體現新鮮、探索未知、感受魅力的目的實現了。但隨後,遊客的興趣點很快成為旅遊業發展的新的興奮點,遊客的落腳點也很快轉變為旅遊經濟新增長點,僅僅在近十年之內,全國各地各種民俗村、鄉土風情遊、農業觀光遊、農村體驗遊如同雨後春筍紛紛破土而出,幾乎遍地都在鄉情、鄉音、鄉韻的鄉土特色上大做文章。


整容臉、低仿風、盲流潮,文化韻味缺失的旅遊槽點頻現

“低仿風”也難以遏制地在各類民俗風情遊中蔓延了開來。硬件上,大多是鋼筋混凝土構築的古建築、古民居;茅草房、土坯房、窯洞,等本來應該採用傳統建材和建築技術構建的建築,都不可避免介入了高科技元素。摔碗酒、潑水節、賽龍舟、搶新娘,等等本來是地區特色、文化傳承、民族傳統味道特別濃烈的風俗,只要經營者感覺有噱頭、有“錢途”,都被不分青紅皂白、不顧“橘生淮南則為橘”限制照搬一氣。

遊客們本來是想去遊覽、體驗真實的、原汁原味的鄉土世界,“低仿風”則隱然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造假”的陰影。須知任何一個地方的風俗、人情,都是特殊地域、特殊文化背景、特殊的民族情感,在很長時間醞釀、淬鍊的產物,都帶有某種地域專屬、不可移動的意味。例如在廣西的柳州,親友之間互送雕工精美的“小棺材”,那是祝福“升官發財”,一旦到了別處,你冷不丁送別人一個棺材,那對方很難不認為這是詛咒或者挑釁。對於大多數遊客,遊山玩水是一個初衷,但更具吸引力的是玩樂項目。那些跨度過大、關聯甚少,甚至“牛頭不對馬嘴”的民俗、風情照搬複製,儘管可以讓遊客樂趣增加,但很多人都玩得莫名其妙,甚至在短暫的歡樂之後悵然若失、一頭霧水。


整容臉、低仿風、盲流潮,文化韻味缺失的旅遊槽點頻現

“旅行”一詞中的“旅”,在古漢語中的本義是軍隊編制單位,每500人為一旅,也用來借指人多,後來引申為“在外”,將“在外”與“行走”兩個意思結合起來,“旅行”就誕生了。這個詞的發明幾乎有某種預言的色彩的在內,試看今天的旅行者,特別是那些參團扎堆的遊客,哪一幫不是成群結隊?而成群結隊的遊客,所謂的旅行其實就是一場辛苦的折騰,“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到了景點亂拍照”。儘管有戲謔的意味,但幾乎是真實的寫照。與其如此勞碌,和自己過不去,還不如在家刷刷網頁、看看電視,如今的信息技術這麼發達,好看的地方多半能夠搜到。

短短數天時間,行程很多城市乃至幾個國家或者地區,所謂的美妙旅程,就幾乎是以交通工具為伴,然後急匆匆地上車下車、吃喝拉撒。城市幾乎都是“整容臉”,看了等於沒有看,除非翻看照片,否則很難留有印象;玩樂項目大同小異,走到哪裡都是情景再現、老調重彈,重複得多了也讓人反胃。享受不同地方的風味小吃、地方美食在今天也逐漸變成了一個很難被青睞的關注點,因為諸多的美食城、美食街,都可以把五湖四海的小吃照搬過來。包括旅遊紀念品,也逃不過低仿風、整形臉的侵蝕,天南地北的小物件、工藝品、土特產,在絕大多數的旅遊景點都可以一舉收入囊中。


整容臉、低仿風、盲流潮,文化韻味缺失的旅遊槽點頻現

去哪裡的難題尚未徹底解決,去了幹什麼的問題緊接著又如跗骨之蛆。當然這些“槽點”都屬於對旅行行為的客體而言。一個人對了,他的世界就對了,旅遊也是一個主客體互動的過程,儘管客體讓相當多的人不滿,但調整好旅遊的主體,也就是旅遊者本身的心態,也是提高旅遊質量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方面。

“仁者樂山,智者樂山”,奔著某一處名山大川、風景名勝而去,意欲觀瞻自然景物之新奇美妙的,是一種旅行心態;走不同的地方,接觸不同的人,探索未知的世界,體驗他鄉乃至異國情調,豐富自己的閱歷、拓展自己的視野、開闊自己的心胸,是一種旅遊心態;追尋某種韻味、尋求某個答案或者靈感、奔赴某個信仰,給自己的精神、靈魂增加滋養,甚至只是為了讓自己實現身心的放鬆和修復,這也是一種旅遊的心態……抱有以上種種心態的人,可以說都是遊有所益、旅有所得。


整容臉、低仿風、盲流潮,文化韻味缺失的旅遊槽點頻現

旅行者人群中,難免有一部分人是屬於那種糊塗跟風的盲流。他或者每年都要去很多地方,他的時光幾乎是在旅途中度過,他的消費幾乎都是旅遊開支。但倘若回頭問他,他可能必須對照各類交通、食宿票據才能說得清楚,至於他對某個景點、某個地方的自然景觀、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的瞭解,則是茫然一片。所謂的旅遊,對他而言不過是貨真價實的消費,至多就是在朋友圈之類的社交平臺上的幾個照片。

一個成熟的旅行者,必須搞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出去,在這個明確的目的性指引之下,他才能準確選擇應該去、必須去的地方,才能知道他去了該幹什麼。這絕對不是一個充滿了功利性的建議,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們所處的世界是無限的,將有限的時光投入到漫無目的、盲目跟風的旅程中,算不算是一種自我疲憊和生命虛耗呢?倘若不能愉悅、豐富、提升自我,疲於奔命的旅遊又有何益?


整容臉、低仿風、盲流潮,文化韻味缺失的旅遊槽點頻現

在我眼裡,一場真正意義的旅行是要做點準備的。搞清楚自己的目的、去向,多少給自己捎帶點任務,然後對目的地多少做點了解,選擇在景色最美、韻味最濃、最富有風情的時間去。最好不要參團扎堆,選擇一二好友或者知己為伴,時間、節奏自行掌握、相對隨意。去了一個地方,千萬莫要浮光掠影、走馬觀花,靜下心、沉下身,啟動一切感官和思維,仔細品味一方山水、景觀、美食,領略。

人是自然界的精靈,一個人身上往往是當地的自然資源和文化營養留痕最重、滋養最深的,所以也是最值得探索和欣賞的,缺乏了對人的接觸、對當地人情世故的瞭解,無論多麼奢華、繁雜的旅行在我看來都是沒有價值的。走一個地方,最好能夠結識一兩個土生土長的當地朋友,一起談天觀地、吟賞煙霞,如此則不負河山,不負韶華。


整容臉、低仿風、盲流潮,文化韻味缺失的旅遊槽點頻現

(觀點與視角原創作品,歡迎讀者朋友積極互動;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搜索,若有侵權敬請私信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