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世茂的第一道关

“饕餮”世茂的第一道关

2019年,在中年房企的牌局上,龙湖跌出前十(《龙湖:从“失速”到回归》),华润勉强稳住第十位(《华润“保十”》),而雍容如世茂却意外发力,重回前十,跃居第九位。

“十”是个吉祥的数字,尤其是对热衷建地标的世茂而言。Top10的排名虽说不是目的,却也是接受行业审视的信号。

同是中年人,龙湖说,该岁月静好、心宽体胖,2020年放缓增速。华润擦擦汗,保守估计,稳住前十就够。看你世茂却频频开动小马达,迎接第二春,还能不能坐下来好好打牌了?

如果是创始人许荣茂,也许会低头想想,不过如今由少帅许世坛主政,则会果断回答:不能。


“饕餮”世茂的第一道关

01


业绩大爆发,目标3000亿

2019年1月,许世坛正式上任集团总裁,接过父亲“权杖”。

2020年3月30日世茂发布业绩公告,算是许世坛接棒后的首份财报。

先来看成绩单:

世茂2019年合约销售额2600.7亿元,同比增长48%,完成全年销售目标的124%;


累计销售面积达1465.6万平米,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米17744元;


完成营业额1115.17亿元,同比上升30.4%;


年内核心业务净利润约153.25亿元,同比上升30.6%;


持有现金同比增长20.3%至596.2亿元。

对比诸多完不成年度目标,或只能压线完成业绩的房企,这样的增长速度可谓惊人。


当然,世茂的爆发力,主要得益于过去一年激进的并购动作。

年初,世茂从接连收购泰禾多个项目开始,拉开了并购序幕;半年内,接盘明发、万通、粤泰的18个项目,涉及资金达191.54亿元;到12月底,世茂与东方资产、信达等吞下福晟旗下地产平台,涉及规模或达千亿,成为年内地产圈最大收购案。

据已披露的信息统计,2019年,世茂总计进行了不下20次的并购,平均15天一起的速度,连“并购王”融创都望尘莫及。

许世坛还公开透露,并购远不止这些,实际上还有很多没有达到信披标准公告的项目。

数据显示,2019年内世茂新获取土地115块,增加土地储备3092万平方米,总价约1557亿元。新增土地储备可售货值约5000亿元,其中收并购项目占比达到65%。

截至2019年,世茂土储总货值逾1.3万亿元。72%的货值位于一二线城市,在大湾区和长三角两大核心区域的货值占比近60%,其中大湾区货值占比最多。

饕餮如世茂,不禁让人想起宫崎骏名作《千与千寻》里的一句台词:“不要吃太胖,会被杀掉的哦。”

业绩会上,许世坛将世茂的目标定为3000亿,而世茂目前的可售资源超过5000亿元,只需完成60%便可完成目标。可见,许世坛对未来预期也略有保留,并解释为“受疫情影响不希望把指标定得特别高。”


02


大鱼吃大鱼,鱼刺怎么剔除?


在2019年的世茂福晟并购案中,许世坛对外界称,以前中国的地产可能是“大鱼吃小鱼”,下一步实际上是“大鱼吃大鱼”,甚至是整合的时代。

被吃掉的大鱼必然不会是完美的一条鱼,如何规避风险,剔除鱼刺,这或许才是许世坛要过的第一关。

譬如,在年报发布前的3月初,世茂将福晟总部共计13个职能部门重新大换血,新平台世茂福晟全方位接管原福晟集团所有地产项目,平台由世茂海峡主导。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


如果说人事变动是并购后的序曲,那么与之相关的资金承压、债务纠纷等问题也将纷至沓来。

许世坛表示,“收购并不是要花很多钱,或者高负债。”收并购的逻辑在于合作共赢,只收购标的项目51%股份,对于世茂而言不需要付出全款,就可实现操盘;被收购方解决资金危机的同时还可以保留少数股份。这也是世茂今后土储发展方向。

然而,数据却显示,2019年,世茂的借贷总额由2018年的1091.32亿元增加到1265.55亿元,增幅达16%,其中短期借贷约占29.1%,长期借贷约占70.9%。


“饕餮”世茂的第一道关


“饕餮”世茂的第一道关


世茂的净负债率曾连续8年维持在60%以下,不过从近年不断攀升的数字来看,已经逼近60%。2016年期末、2017年期末、2018年期末净负债率分别为53.4%、58.9%、59.4%和59.6%,而到2019年末,这一数字为59.7%。


诚然,这个数字在激进的闽系房企中并不算高,但高企的负债也显示了并不像许世坛所说的“收并购不花钱”。

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世茂发行的债券、票据等融资金额已超过220亿元。其中,世茂房地产海外债发债总额占总发债量的62.31%。截至今年3月10日,世茂2020年发债、股票增发等融资也已经达到71亿元。


而截至2020年3月10日存量债中,世茂2020年尚有109亿元债务未偿还。

另一方面,仍以福晟为例,这条大鱼之所以被“吃”,很大程度上归结于自身的问题。

根据法院公示信息,2019年下半年以来,福晟集团主要的地产平台福建福晟集团有限公司多次涉民间借贷纠纷;福晟集团旗下多家子公司也遭股权冻结或强制执行。


世茂不可避免的,需要悉数收下这份礼包之外的附赠品。

此外,在福晟资产包里,约有三四千亿的旧改资产。对并不擅长的旧改领域,能“上天入地”的世茂是否依然能顺利“通吃”?业内人士评论称,“旧改”意味着目前只有签约权,未来是否开发存在不确定性。

许世坛也坦言旧改是世茂的短板所在,不过,吃到嘴里都是香的,“虽是短板,但依然有信心做好旧改”。

大鱼也抢滩旧改,是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恐怕只有时间才能回答。


03


少帅主政,前路漫漫

生于1977年的许世坛,主政世茂也并不轻松。

据媒体报道,1997年许世坛大学毕业之后,并没有加入父亲公司,而是选择去了一家香港房地产公司做初级职员,彼时,世茂房地产已经是北京和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但是,内地房地产市场不如香港发达,许世坛其实是去吸收先进的地产知识。

1998年,许世坛开始加入世茂集团工作,任集团执行董事,主管销售、企划、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负责集团项目的市场定位及市场拓展。

2001年,年仅24岁的许世坛便崭露头角。他率先倡导了“世茂滨江花园全球范围内限额发售、国内房产界空前规模的境外销售体系”,使得世茂滨江花园一炮走红。

在许世坛的带领下,世茂集团在2001年至2004年连续4年荣获上海房地产销售排名第一。

年轻有为,但也会有失误。因对三、四线城市的判断偏差,2010年以后,世茂房地产陷入销售瓶颈。到2013年,许世坛带领世茂确立了“高周转、快去化”的开发模式,并将此前12~15个月的开发周期缩减至9~12个月。效果立竿见影,当年便以670亿的销售额,跻身行业TOP10,位居房企排名第9位。

2019年1月,许世坛正式任命为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

虽然刚刚接任总裁一年有余,年富力强的许世坛也用业绩证明了自己。

数据显示,2018年世茂房地产的销售目标为1400亿元,到2019年销售目标飙至2100亿元,增幅50%。

不过,中年世茂的业绩暴涨,也没能避免从“豪宅教父”沦为“高周转”赝品的俗套。


去年一整年,世茂多次陷于“业主维权”的泥潭。据证券市场红周刊消息,世茂在安徽合肥、福建厦门等地的项目均因虚假宣传、捆绑销售、工程质量等问题,面临延迟交房赔偿及多数业主要求退房的情况。

在业绩会同日,“世茂房地产”更名为“世茂集团”,正式宣布世茂“去地产化”,将企业定位角色转向至“城市赋能”。

更名后的世茂是否会迎来星辰大海,许世坛仍征途漫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