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东野语到曾子休妻《世说新语》言语 6

6、颍川太守髠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体但因伛为恭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颍川太守对陈仲弓施行了髠刑(就是剪掉头发)。有人问陈的儿子元方:“太守是个什么样的人?”元方说:“是高明的府君。”又问:“那你的父亲呢?”回答:“是忠臣孝子。”这人说:“《易经》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哪有高明之君对忠臣孝子用刑的呢?”元方曰:“你的话太荒谬了,我不想回答。”客人说:“恐怕你不是不想回答是答不出来吧?就象驼子为了掩饰驼背而装出恭敬的样子。”元方说:“当年殷高宗流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这三人都是高明之君,这三子也都是忠臣孝子。”客人于是惭愧地走了。

陈寔和他的长子元方在《世说新语•德行》出现过。相关文章他们都是颍川人 《世说新语》德行 4、5

原本觉得这则故事只是告诫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在吵架中立于不败之地。

后来发现,知识点——真是——太多了!

关于第一句话“颍川太守髠陈仲弓。“

刘孝标注:

陈寔之在乡里,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皆将诣寔。或到而情首,或中途改辞,或讬狂悸,皆曰“宁为刑戮所加,不为陈君所短。“岂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卫,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谓东野之语耳!

大意是:

陈寔隐居乡里的时候,有不能决断的案子都来问他。人们宁可被刑罚也不愿被陈寔看轻。这样名重海内的人物怎么可能被抓捕用刑呢?肯定是胡说的。

余嘉锡笺疏里引《后汉书•陈寔传》,判断陈寔有两次下狱的可能,一次是在阳城山上隐居时被怀疑参与了一起杀人案,排除嫌疑后被释放;一次是因党锢被牵连,主动要求下狱,后遇赦。

所以《世说》此则并非东野之言。而刘孝标可能连《后汉书》都没有看过?

范晔是东晋末到刘宋初年间人,作《后汉书》大约在432年被贬官之后;刘孝标是刘宋末到南梁初年间人,虽然时代晚于范晔,但那时候书籍的流传主要靠抄,某些史料没看过倒也是情有可缘的。

再看这里刘孝标说的“东野之言”也就是“齐东野语”,出自《孟子•万章上》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咸丘蒙问:“俗话说‘有盛德的人,国君不能以他为臣,父亲不能以他为儿子。’所以舜做天子的时候,尧帅诸侯来朝见他,他父亲瞽也一样面北朝拜。舜看到瞽,还局促不安的样子。’孔子说‘这种时候,天下就岌岌可危了。’”不知道这话是真的吗?”孟子说:“当然不是。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是齐东野人说的话。……”

所以还是读古人的书有意思,这话放到今天,就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视啊!谁敢说?

当然,正经的说,孟子所谓的齐东野人,和地域无关。孟子自己就在齐国多年,而齐国已经在中原以东,再往齐东,更是未经教化之地。所以齐东野人也可以是秦西野人,只是没文化的意思,和我们今天所讲的地域歧视并不一样。

客人的话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出自《易经•系辞上传》:

“同人先号咣而后笑”子日:“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同人先号咣而后笑”是同人卦九五的爻辞。同人,下离上乾。上卦之中九五对下卦之中六二,意在上下同心,君臣一体。

所以客以此问倒也算有依据。大约是很自鸣得意的!


接下来元方引三个明君放孝子的例子完胜客人。

第一个例子:高宗放孝子孝己。

高宗指商王武丁。孝己也就是祖己,武丁的儿子,十分贤良且孝顺。但武丁流放祖己,导致祖己早死。

皇甫谧《帝王世纪》里说:

殷高宗武丁有贤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

他处也有类似记述。

这里存在一个疑问:武丁的三个有名分的妻子:妇妌、妇辛、妇癸,和武丁的三个儿子祖己、祖庚、祖甲,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先说三个儿子,祖己是早死,没能继承王位的,有关他的故事有高宗肜日,所以应该是成年了的。

武丁死后,祖庚继承王位,祖庚死后,祖甲继位。

三个王后,前两个都非常著名。妇妌,我们更熟悉她的另一个称号“母戊”,著名的后母戊大方鼎就是为祭祀她铸造的。有说妇妌是祖己的生母,妇妌死后,妇辛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祖庚能继位,在武丁面前进谗言,诽谤祖己,导致祖己被流放。

可是,妇辛也就是妇好啊!她在安阳殷墟的墓地被发掘出了大量的精美的青铜器、玉器和甲骨文献。根据这些文献记载,妇好无疑是一位常常带兵出征的将军,而且常年住在自己的封地,并不和武丁朝夕相处。实在无法想象这样一位女性会是一个在后宫进谗言的后妈?


齐东野语到曾子休妻《世说新语》言语 6

著名萌物:妇好青铜鸮尊


齐东野语到曾子休妻《世说新语》言语 6

龙形玉玦 (直径5.9厘米、孔径2.3厘米、厚0.4厘米)


齐东野语到曾子休妻《世说新语》言语 6

玉鱼(长7、宽1.6、厚0.3厘米 )


齐东野语到曾子休妻《世说新语》言语 6

骨笈

所以也有些地方说祖己是妇好的儿子,进谗言的是妇妌?但妇妌又似乎早死于妇好?又有说祖己和祖庚可能是同母所生,祖甲才是那个言惑武丁的后妈的儿子?

年代如此久远的后宫秘事大概是无可考证的了,所以我们还是不要硬套的好。

第二个例子:尹吉甫放孝子伯奇。

尹吉甫是西周著名的贤臣良将,多次为周宣王出征平寇。

《琴操》里说:

尹吉甫,周卿也,有子伯奇,母死,更娶。后妻生子曰伯邽。谮伯奇于吉甫,于是放伯奇于野。宣王出游,吉甫从,伯奇乃作歌,以言惑之。宣王闻之曰:”此孝子之辞也。“吉甫乃求伯奇于野,而射杀后妻。

又是一个狠毒后妈的故事!

再想想著名的舜的后妈、白雪公主的后妈,后妈真的是一种这么可怕的存在吗?其实我是不相信的。

《孔子家语》时说曾参休了妻子后终生不再娶,儿子劝他再娶时,他说:

高宗以后妻杀孝己,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吾上不乃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

哇!曾子真的是个好人呢!

可是如果你知道他休妻的原因居然只是妻子没把藜菜蒸熟,还会这么觉得吗?

而且人家劝阻他说:“这不是七出之一啊!不可因此休妻。”曾子说:“我叫她把菜蒸熟她不蒸熟,这点小事都不听我,何况其它大事呢?“

OMG!男人果然都是大猪蹄子,不猪蹄在这儿,就猪蹄在那儿!

第三个例子,董仲舒放孝子符起。不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