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国企变私企,看福建首富陈发树是如何步步夺权?


云南白药国企变私企,看福建首富陈发树是如何步步夺权?


文章转载来源:公众号“昆仑策研究院”

云南白药是在1971年新建起来的,创始人为曲焕章。

曲焕章,12岁时随从姐夫学医。随着就医病人的增加,自己开始配制药方,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创造出了“白药”。后被国民党接往重庆,因拒绝献出白药秘方而被害,终年58岁。曲焕章死后,其妻子将包药秘方献给新中国,并改名为“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国企变私企,看福建首富陈发树是如何步步夺权?

云南白药作为国有控股企业,盈利状况,经营运作一直十分出色,为啥要将国企私有化?背后有什么利益相关?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云南白药控股有限公司为云南白药最大股东,占比41.52%。

云南白药国企变私企,看福建首富陈发树是如何步步夺权?

原本云南控股有限公司是由云南国资委100%,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云南省国资委对云南控股的占比一再降低。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下,云南白药从一家国企变身为私企。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8年6月,云南白药控股有限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由陈发树担任法定代表人,并成为公司董事长。这次以“混改”名义,将国资企由国转私的事,也不是史无前例。

今年,先有广州医生谭秦东曝光鸿茅药酒“毒酒”案,引出鸿茅药酒掌门人鲍洪升以500多万控制当时固定资产近5000万的鸿茅药酒,以虚假广告宣传做砸药酒品牌事件。后有长春长生董事长高俊芳被爆以2.4元/股的价格,把一家国企变为她一家三口家族企业,并最终被查出疫苗造假的案件。

可以说,公众正处于对民营企业家入主医药行业信任度的一个低点。

一、云南白药:变公为私,陈发树的步步夺权

实际上陈发树对云南白药这家盈利丰厚前景无限的老字号企业早已蓄谋已久,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而已。

据报道,早在2007年,陈发树参加长江商学院课程时,与云南白药一位领导相识,对方把云南白药的发展情况详细向他描述一番,陈发树当时就认为,这是一家非常好的企业,这家百年药企如果能做好,市值达到千亿不难。

很快,陈发树就等到了第一次机会。

云南白药国企变私企,看福建首富陈发树是如何步步夺权?

为了响应“烟草企业退出非烟投资”要求,2009年云南白药的股东之一云南红塔作出决定,转让其持有云南白药的部分股份,陈发树得知消息后喜出望外。

为了尽快促成交易,陈发树甚至提前把22亿一次性打给红塔。但这一次陈发树的希望落空了,中烟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由,最终拒绝此次股份转让。

到嘴的“唐僧肉”飞了,陈发树自然不肯善罢甘休。随后陈发树花5年时间3400万诉讼费起诉红塔,而此时云南白药像打了鸡血,股价高涨,当初价值22亿的股权竟涨到了30多亿。

最终2014年,法院判决:红塔向陈发树返还22亿元本金及利息,驳回陈发树的其他诉讼请求。

但陈发树却并不死心,购股失败后,陈发树从二级市场大量买进云南白药股份。据云南白药2015年半年报显示,陈发树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随后一度进入云南白药四大股东之列,但事情真正的转折是在云南白药宣布“混改”之后。

在混改方案出炉后,2016年云南省国资委最终敲定陈发树为合作伙伴,尽管后续进行多次融资,但是并没有改变陈发树的实际控制人角色,陈发树以间接持有18.68%股份仍为云南白药实际第一股东,随后福建首富陈发树成为白药控股新任董事长。

8年前,陈发树拿22亿元没买到云南白药12%的股权;8年之后,陈发树又来了,他拿出了254亿元,成为了云南白药第一大股东。

63年前缪兰瑛将丈夫曲焕章以命守护的云南白药秘方献给国家,从而将私家秘藏化为国家公产,不曾想到,63年后国家公产竟被他人私化。

混改之后,云南白药官网称,白药混改的最大特点,无疑就是真正的市场化。

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真正的市场化还是真正的私有化,还是“真正的市场化”就是等于私有化。

云南白药国企变私企,看福建首富陈发树是如何步步夺权?

二、警惕有人借混改之名行私有化之实

进行混改,引入更多非公资本当然是理所应当。可问题在于,引入非工资本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吸引非公资本来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另一种是引入非公资本,控制国有资本,把国有资本当作私营经济。

以前的管理层收购,低价贱卖,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把戏,操作起来非常困难,民意阻力也会非常大。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借混改之名行私有化之实。

时至今日,当一些别有用心者仍在可劲贩卖国企“效率低下、产品落后、竞争乏力”之际,当部分国人遭别有用心者忽悠,对国企印象还停留在“什么都干、什么都干不好、干不精”时,中国的国企已悄然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蜕变。

云南白药就是国企中的优秀代表。

在2016年所有的云南上市公司中,云南白药是业绩最好,利润最高的一家上市公司,云南白药的混改是目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金额最大,股权占比最高的一桩混改案例。

在“2018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上,云南白药排名第49位,仅品牌价值就有315.23亿元。

考察以往国有企业改制的经验,既有枯木重春的例子,也有不少在转让中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例子。由国转私的云南白药未来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