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有,学而优则仕,当代人怎样理解这句话,怎样做到?

聿剑培训师


我是豫东哥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传统文学中,学而优则仕的含义

  • 传统文学中所说的学而优则仕是指一个人在学习过后,有余力了,那么就可以在仕途上发展了,可以去做官了,然后施行仁义之政,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
  • 大家注意,“学而优则仕”中的“优”是通假字,通“悠”,指有余力的意思,不是现在理解的优秀
  • 大家不能从字面意思理解为学习优秀了才可以出来做官,学习优秀和学有余力不是一个概念,学习优秀是知识节点的考核,是从政为官的基础条件之一,并不一定能达到“仕”的要求,比如死读书的人,可能知道的书本知识多,表象优秀,但缺乏从政所要求的灵活多变和左右逢源;学有余力是学到的知识已经达到“仕”的要求,可以施展自己的理念了,学有余力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还有个人能力的灵活多变、运用自如。
  • 在古人看来,学习是无止境的,所以要不断时习之,不断温故而知新。同时,学习是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也是宣传仁政思想的重要方式。孔夫子有言,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来学习,而且学习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当代人应该怎样理解“学而优则仕”

关于“学”

  • 对于当代人来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接受教育时最基本的要求,学到老、活到老是学习时应有的基本态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学成后个人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目标。
  •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掉学习,学习也不应该只是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应包括德行的修养、能力的提升。

关于“优”

  • 通过学习,可以变得优秀,但是不要让优秀昙花一现,要让优秀有余力、有生命力。变得优秀后也不要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目空一切,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你优秀的,大有人在,所以要保持谦逊的态度,继续学习。
  • 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要让自己变得学有余力

关于“仕”

  • “仕”是职业规划的一种选择。
  • 于当代人而言,“仕”早就不是唯一的选择。我们经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而后进入社会,社会职业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多样性的岗位。无论为官从政,还是进入国企、事业单位,还是进入私企、自由择业,都为我们未来的生活打开了可供选择的一片天地,每一片天地都大有可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同的人,不同的志向,不同的生活规划,不同的人生目标。
  • 但是,无论选择任何职业,都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学习水平和能力,要考虑职业岗位和自己的匹配度
  • 同时,不要空有目标,只是高谈阔论,而不付诸行动,通过学习才能脚踏实地,通过学习才能让目标变成现实。

总结

  • 学而优则仕是古人治学求仕的经验总结,尤其是儒家学子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于今人而言,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信条和态度,在不违背道义和法律的前提下,学而优后则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对“学而优则仕”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一起交流


豫东哥哥


“学而优则仕”,语出孔子《论语·子张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是我国自古以来,读书人成长成才、成就功名事业的必由之路。

古时候读书为官,是穷苦人家孩子,实现人生理想抱负的唯一可行路径。

现在来看,读书求学仍是每个国人成长成才、成就人生的必由之路,只是国家和社会为读书人提供了广阔天地,成功之路不再局限于走仕途一条道。

现在的青年人赶上了好时代,只要怀揣梦想,刻苦努力,无论是在科学,教育,文化,艺术还是实业领域,都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华山剑客


野狐试答

题主好,“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 子张》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虽然是子夏所说,但完全代表了孔子的意思,包含着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学而优则仕”曾被断章取义,曲解成孔子的“读书做官论”猛烈地批判。如何理解这句话,这涉及的问题不少,容野狐细细道来。

一 儒家“学”的内涵

“学”一方面包含文化典籍的学习,另一方面包含做人道德修养方面的修习。在《论语》首篇就有不少章句涉及到“学”的问题: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从中可以看到,在学的问题上,儒家更强调做人的道德修养。典籍的学习常会被自觉重视,修身的问题容易放松,所以儒家一开始就特别强调德的问题,以致在后世很长的历史时期,修身问题、道德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

这个问题放到现在来说,就是德与智的问题,也就是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和文化知识两方面的问题。我们现在真实的的情形和古人正好相反,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学习受到普遍重视,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和修习常流于形式,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在这一方面,国家已经下力气在改变,但具体到各人的落实还是需要不少时间。

二 为官与为政

孔子的理想是建立一个有序的社会,实现大同世界。儒家把济世和担当作为己任,后世的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也是如此。“为官”是实现大济苍生的必选之路,把“做官”当成个人物质享受的手段是儒家所唾弃的,尽管后世很多的读书人会滑到升官发财的邪道上去,但儒家的思想和精神是没有错。

“为官”是“为政”最方便最直接的手段,“为政”就是参与社会变革,为推动社会发展做贡献。一般情况下,人们常会把“为官”与“为政”等同起来,有人问孔子“子奚不为政?”意思是孔子为什么不做官。孔子回答说:把孝顺和友爱的心推行在家庭,治理好自己的家,这也算是从事了政治,为什么非要通过做官来参与政治。

在儒家“为政”参与政治、参与社会变革是目的,“为官”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这就包含了,“为官”如果不能“为政”那就是为害了。“父母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些都是这一思想下的具体说法。

三 修齐治平

儒家强调德治,子曰:“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君子德风,小人德草”,上行下效,所以要为官、为政就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儒家讲“内圣为王”,就是要通过完成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实现王道乐土的政治理想。“修齐治平”就是具体的操作方法,通过修身完善自我,然后影响和管理好一个大夫的家,进而治理好自己的邦国,最后实现天下王道乐土的政治理想。

四 “学而优则仕”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了。“忧”是充裕的意思,指时间精力比较优裕,“仕”狭义指做官,广义上指“为政”。这句话讲学习和参与政治的关系。为政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去学习,学习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要关心政治、参与政治。也就是说读书学习是一生的事,关心政治、参与社会变革也是一生的责任。典籍的学习和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有利为政,有利从事社会事务;为政的实践有利所学知识和自身能力修养的提升,两者可以互相促进。

可惜这样深刻有价值的一句话,后世常很功利的当做读书做官来践行,更不幸的是这句话曾被大肆批判。

五 与时俱进

“学而优则仕”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其实,国家现在提出终身学习;要求教育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提出干部考核把“德”放在首位,都在一思想范畴内。古人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都在这一思想之中。我们现在讲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每一个人的事,改革没有旁观者。道理几千年前都讲清了,现在只是换个说法,实质上是相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