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有哪些?

数与形的结合


1.启发式教学法

  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又十分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必须按下面的要求去做。首先,应该全面细致地掌握所教学生的数学水平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因为,数学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展现出来的,学生想要增长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与之相符的道德品质,其主要来源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有效发挥。

  为此,数学教师就必须掌握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及数学思维特点。例如,学习分数的加减法,就必须掌握分数的通分及约分方法;学习圆的周长,就必须掌握圆周率以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其次,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寻数学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结合数学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寻找突破口,设计合理有效且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回答具有预见性。最后,数学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数学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究和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这样就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2.讲解式教学法

  在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又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解式教学法。但是,这种数学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探究能力,只有这样,讲解式教学法的使用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运用讲解式教学法的时候,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与逻辑性。我们数学教师都知道,数学教学语言必须严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别,必须准确到位,精准度必须高。比如学习数的平方时,千万区别2的平方与2×2的不同所在,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见到数的平方就误认为是这个数与2相乘的错误想法。

  其次,数学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体态语言进行数学教学,比如:大与小,高与低,前与后,上与下等等,教师就可以结合自己及学生的体态语言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做一些简简单单的讲解动作,就可以给我们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次,教师在运用讲解法时,要注意所讲解的数学内容必须是由具体到抽象,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另外,在讲解时还要配合直观的演示,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知识概念。



正在过河的小马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方法主要有:讲解法、练习法、演示法和启发式谈话法。此外还有探究—研讨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尤其强调从学生学的角度组织教学,自主、探究、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1、讲解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口头语言,辅以表情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输送信息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讲解法要注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性、讲解时要注意体态语的运用、讲解要注意从具体到抽象、要注意启发式的讲解和有意义的接受,避免注入式讲解。

2、练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独立作业掌握基础知识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使用练习法要注意练习的目的要明确、练习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对练习的结果要及时评价、练习量要适度、练习形式要多样话。

3、演示法是教师用各种教具、实物,将数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形象性、趣味性。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4、启发式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疑启发提问学生,并通过对话方式探讨新知识,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特点是师生双向交流性强、操作灵活可变性强、容易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过程始终处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可以锻炼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达可为教育易老师


在新课改的推行下,现在的教学模式也是多种多样,花样百出,不过最终的目的都是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常见的教学模式有:

一、讨论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交互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在讨论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践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而且具备必要条件的课型进行设计的。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讲座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主要是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方面的潜在因素进行专门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