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如果没有被后金灭掉,会持续多久?

义门世家


不会持续太久,李自成能打到北京已属意外,明朝南方各省军队实力依旧很强只是一直观望贻勿战机使闯王侥幸攻下北京,其实勤王之师很快到达,李自成没想到能攻下京城根本没有做好做天下的准备和人才,他的梦想只是想做一方诸侯


北归猫


很高兴探讨,笔者读过《李自成传》,感觉到李自成真的是个坚毅却自我矛盾的人物。

事实上李自成坚决反对明王朝的统治,即便朝廷数度加官进爵封一等公,李自成也绝不招安,但这又并不能说明其爱民,因为掳掠富商贵戚普通民众也深受其害。

矛盾在于,李自成向崇祯请求割地为王,已经自立又称王何须明王朝册封,实际上是制衡起义军内部的势力,只有明王朝存在,李自成的影响力便存在!

大顺军的内部各路部将皆有统御,使得李自成的直系并不占据优势,否则不会出现刘宗敏拷打明朝士绅阶级,并敢顶撞李自成的事件。

从西北劫掠,到京城的拷打,李自成的大顺军早已经失去士绅精英阶层的拥护,而农民军内部更加不具备治理的能力,东征明朝事实上是农民军粮食短缺的无奈之举。

外部即便不是清王朝,大西政权的张献忠,首先就对李自成的称帝表达不满,得知李自成进军北京,张献忠才进入四川建立政权,清朝不入关,李自成与张献忠必有厮杀。

张献忠的优势在于,张献忠麾下是团结的整体,而李自成麾下虽声势浩大,却分裂各有心思,加之蜀地路途艰难,两者最后的胜者很难预料。



此外,南明政权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尤其是把握住经济的命脉,明清国库半数依仗江南支持,所以,常年交战的李自成军,若无法占领南明政权必须走向衰亡。

所以,内部分裂势力越发严重,辽东清朝威胁,蜀地大西政权的制衡,南明政权把握经济命脉,这样危机四伏下的大顺政权能够坚持十年绝对是奇迹!


多臻贵


首先,开宗明义,从置于历史大环境下的时代发展角度来看,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只有灭亡一条路,或是亡于南明、或是亡于清朝、或是亡于农民起义军内部。

总之,大顺政权会绝不会长久,它的灭亡或早或晚,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先来纠正一下,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不是被“后金”灭亡,而是被“大清”灭亡的。1636年,皇太极称帝,建立清朝。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同年4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吴三桂合兵击败李自成。1645年,大顺政权在清兵两路夹攻下放弃西安,李自成败走湖北通城九宫山,被杀。所以,灭亡大顺政权的是大清。

为什么说大顺政权是灭亡是必然,原因如下:

李自成志大才疏、目光短浅,失败是早晚的事

李自成于米脂揭竿而起,历尽艰险,五溃明军,建国大顺,登上胜利高峰。但统治者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权发展的上限,李自成缺乏宏观的视野和格局,驾驭不了全局,在取得胜利后又盲目自信。李信兄弟提出的:“据洛阳以扫荡中原,据中原以夺取天下”的正确方针没有被采纳。从陕西出发东征时,又一意孤行,完全没有考虑清朝可能采取的干涉行动,犯了战略性错误。攻下北京,臣将骄奢,昏招频出,丧失民心。

因此,即使李自成一时能够保持统治,但外有强敌压境,内有急剧衰颓之势,大顺政权一次次失去战略主动,失败只是迟来早来之别。

大顺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失败是早晚的事

农民起义运动中,不同武装力量之间的冲突,如李自成与张献忠、罗汝才之间的矛盾重重,李自成使阴谋杀害罗汝才,彻底分裂了反明阵营。李自成军内,农民阶级与知识分子的冲突、起义军知识分子之间的冲突,如牛金星与李岩的矛盾也是愈演愈烈,李岩、田见秀等人的正确见解得不到李自成采信,李自成对陕西籍将领十分迁就,大顺政权内部“老营”等派系林立,互相牵制,新降部众“朝秦暮楚”,大顺随时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所以,即使李自成一时占据北京,也必然不会长久,一旦外敌来侵,脆弱的大顺政权随时会一触即溃。

大顺政权没有施政纲领,缺乏治理人才,失败是早晚的事

在李自成心中的是根深蒂固的帝王思想,他的理想就是要攻下北京,来一个改朝换代。所以他越是努力地攻城掠地,越是努力地推翻明王朝,实际上就越把自己更快地推向毁灭。

大顺政权建立仓促,一直在打江山,没有招揽足够的人才,军中多是草莽英雄。立国后又没有系统的治国之策、善政之举,官制、军制尚未推行,且没来得及施行轻徭薄赋、减免赋税这样的仁政,没有施恩于百姓,让李自成无法得到最广泛的认同。

所以,即使李自成在北京继续君临天下,大顺政权因为缺乏良臣谋士治国理政的具体谋划,没有打基础保长远的打算,最终也将走向败亡。

大顺政权强敌环伺,失败是早晚的事

彼时,大清顺治皇帝刚刚继位,雄才大略的多尔衮辅政。大清经过皇太极的治理,统内蒙、降朝鲜,国力日臻强盛,兵强马壮,清朝君臣摩拳擦掌随时跃跃欲试南下,堪称虎狼之师。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此时仍在明朝势力手中,明朝留都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定拥立明室中的藩王,延续明朝,并且江南、福建、两广地区没有遭受大规模战乱,文华财富、田亩人丁的实力和厚度远在大顺政权之上。此时,张献忠也进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张献忠一向与李自成不睦。

所以,面对着虎视眈眈的大清,跃跃欲试的张献忠,以及立足江南的南明,哪一方都把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作为眼中钉和肉中刺,三方包夹之下,大顺政权没有超出任何一方的绝对实力,失败为之必然。

李自成昏招频出,失败是早晚的事

李自成刚愎自用,盲目自信,称帝西安后,又听纳不进忠言,独断专行,从“起义英雄”到“封建帝王”的发展出现断裂。撤军途中,李岩等人提出去河南打开局面,建立抗清根据地,李自成疑心日盛,误以为李岩是想背叛,李岩反遭猜忌被杀,丞相牛金星父子最后也秘密出逃。李自成众叛亲离,已成孤家寡人。

所以,面对大顺政权大厦之将倾,李自成损兵折将,人心离散,缺乏力挽狂澜局势的人物鼎力辅佐,失败是必然。

  • 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归于失败的结局一样,李自成的失败及悲剧毁灭具有必然性。李自成每接近胜利一步,也就背叛自己出身及代表的农民起义一步,美好理想最终也将遭到彻底毁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